首页 > 正文

卢昊: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从消极观望到积极参与

发布时间:2018-06-16 来源:人民网 作者:卢昊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自2013年秋中国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日本对其态度变化总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忽略与轻视期(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

这一时期,中日关系严重对立。同时“一带一路”刚刚提出,日本对于中方倡议的关注极为有限,日本政府并未作公开评论。日本政府内部评估是:一方面这一倡议究竟是中国新的对外政策口号还是具体的外交构想,“并不明确”;另一方面即使中国有意落实这一倡议,对日本也没有直接影响。日方认为,中国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更多是为了拉近与东南亚和中亚国家关系,不太可能全面落实这一“宏大构想”,没有必要对其专门研究。

随着时间推移,一向对外部形势敏感的日本政府意识到中方开始有所动作。2014年5月初的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开行”)年会上,在日本主导下,会议搁置了将导致中国在亚开行表决权扩大的增资动议。亚开行行长中尾武彦对外声称,会上中国提出了设立“有别于亚开行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想”,扩大影响力的意图明显。但日方认为,中国计划建立的银行出资来源不足,新兴国家对亚投行存在质疑,“如果评级很低,筹措资金的成本会很高”。这也反映出当时日本并不看好“一带一路”前景。

(二)关注与消极抗拒期(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

这一时期,中日关系 “触底反弹”。同时,中国积极建设“一带一路”并开始取得实质进展,特别是亚投行的筹建与成立,促使日本开始关注“一带一路”。而围绕是否加入亚投行这一现实问题,日本政府经过紧急磋商,最终放弃加入,反映出日本对于“一带一路”消极、警惕的态度。

2014年10月下旬,中国等21国在北京签署“亚投行筹建备忘录”。2014年底到2015年初,日本政府开始通过一些渠道调查中方计划,包括接触预定出任亚投行行长的中方高官。但是,负责调查的外务省、财务省官员对亚投行持抵触态度,直接影响了首相官邸的决策,导致日方并未积极回应中方的诚意邀请,错失了合作机会。进入2015年,亚投行意向成员国阵营扩大,特别是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的加入,让误判形势的日本陷入“外交被动”。不仅在野党批评安倍,执政党内部的不同声音也公开化。

日本执政党及政府内部经紧急商议,确定了暂不参与亚投行、同时 “不否定将来合作可能”的立场。日本对“一带一路”态度仍相对消极,采取“骑墙立场”,怀疑中方意图,拒绝合作提议成为政策方向与舆论的主流。尽管日本政府和执政党内部也有“不要错过参与机会”的意见,但是“对中国计划的不信任”最终主导了政策讨论。2015年3月31日,即亚投行创始国申请截止日,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表示,日本对加入亚投行“极其慎重”,这实际上放弃了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的机会。4月22日,安倍在雅加达亚非领导人会议上见到习近平主席时表示,日方认识到亚洲对基建投资需求巨大,“愿基于这一认识同中方探讨亚投行问题”。但安倍此后在访美时又对奥巴马重申,在亚投行问题上“日美同进退”。2015年6月29日,亚投行57个创始成员国在北京签署《亚投行协定》,日本最终也没有参加。但是,受到以上形势的刺激,日本国内关于“一带一路”的议论迅速升温,媒体报道显著增多。“一带一路”和亚投行获得“超出日本预想的外部支持”这一事实,不仅迫使日本政府加强了关注,也促使日本民间特别是经济界对中方倡议产生了兴趣。

(三)局外观望与对策布局期(2015年下半年至2017年春)

在“是否加入亚投行”的争议暂时平息后,日本政府不再就“一带一路”频繁对外表态,而是以“局外观望”的姿态,一方面持续关注中方动向,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竞争措施。日本政府趋向于认为,由于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的强烈意志及财力优势,日本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将增大。特别是2015年下半年在印尼雅万高铁项目竞标中输给中国,激发了日本的危机感与竞争心理。为此,日本在基建项目出口、地区贸易机制构建等方面发力,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竞争。日本国内有观点认为,这一阶段是日本重点观察“一带一路”运行并加速应对策略布局的时期。

同时,基于“不否定将来合作可能”的立场,日本政府尝试与中方继续接触,并以支持亚开行与亚投行开展融资合作作为为日本保留“一带一路”参与余地的主要途径。2015年6月,中日财长对话时隔三年两个月重启,会议通过的共同文件称,中日在推进亚投行与亚开行融资合作上达成一致。2016年5月亚开行年会上,亚开行与亚投行签署备忘录,启动合作融资进程,约定定期举行成员国之间的高级别磋商。在关注“一带一路”的舆论风向下,日本官方及民间机构发表了一系列政策报告,重点关注中国政府推动基建项目出口、支持中国企业投资周边各国的进展。日本经济界人士借访华之机也开始探询“一带一路”的进展及日中可能合作的空间。不过,基于日本政府“不鼓励(与中方)合作”的态度,加上对中方计划的各种疑虑,绝大多数日本企业此时对参与“一带一路”仍持观望态度。

(四)转向积极参与期(2017年春至2017年冬)

这一时期,与中日关系趋向改善、官方和民间交流恢复同步,日本政府对“一带一路”的态度转向积极,体现为一方面前所未有地正面评价“一带一路”,另一方面明确表示在“一带一路”框架中与中方合作的意愿。

2017年4月25日,日本政府宣布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将作为首相特使访华,于5月中旬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最终成行。5月2日,日本央行行长、前亚开行行长黑田东彦在亚开行研讨会上称,亚投行有利于亚洲基建事业和经济增长。6月5日,安倍在东京的“亚洲未来会议”演讲时高度评价“一带一路”,称这一倡议“具有把东洋、西洋以及在其中的多样的地区联系在一起的潜力”,表示“愿意(条件成熟时)进行合作”。7月在汉堡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中日首脑会面,安倍又评价“一带一路”是“有潜力的构想”,首次当面向中国领导人表达合作意愿。

8月初,日本自民、公明两党与中方在东京举行“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第六次会议”,安倍会见出席会议的中联部部长宋涛。会后通过的《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第六次会议共同倡议》中称,中日执政党将就“一带一路”讨论具体合作方式。

在日本政府明示合作意愿的情况下,日本民间开始探讨合作可能。经团联、商工会议所、经济同友会等经济团体公开支持日本企业参与“一带一路”。2017年6月21日,由在华投资的日本企业组成的“日本中国商会”宣布设立“一带一路联络协议会”,以共享“一带一路”相关商业信息,推动日本企业参加中方计划。日立制造所、三菱、住友等日企对参与“一带一路”表现出积极态度。一些日本物流企业对中国在中亚地区支援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高度评价,计划开展合作。

(五)进一步探讨合作期(2017年冬至今)

这一时期,日本政府继续释放合作信号。2017年 11月14日,中日首脑在越南岘港APEC峰会会面。安倍再次表示,将积极探讨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合作。12月4—5日,中日企业家参加的“中日CEO峰会”在东京举行,安倍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参加了研讨。会议发表联合声明,提议日中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就亚洲基础设施开发更紧密合作。12月下旬,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与公明党干事长井上义久访华并参加“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第七次会议”,二阶在北京发表演讲称,应以“一带一路”构想为背景,推动日中企业携手在沿线国家开展商业活动,并提议尽快召开部长级的“日中高层经济对话”。各种迹象显示,日本政府和执政党高层在与中国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统一口径”。

同时,日本做出与中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中具体探讨合作方式的姿态。日本内阁官房牵头外务省、财务省和经济产业省制定了日本参与“一带一路”的具体方案,包括重点合作领域与可能合作项目。2017年12月底在中国福建举行的 “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第七次会议”汇总了中日双方的合作设想,参会的二阶和井上回国后专门向安倍进行了汇报。《读卖新闻》援引外务省官员说法称,日本政府准备邀请中国参与日本实施的“非洲开发事业”,这是日本首次提议日中合作参与援建非洲。中日民间的合作更趋活跃。2017年11月下旬,“史上最大规模”的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访华,对“一带一路”框架内开展产业、金融与科技合作表现出浓厚兴趣。中国领导人对中日合作的积极态度,让日本经济界人士深受鼓舞。通过与中方的交流,日本经济界的合作设想更趋具体化。一些能源、交通和物流企业,率先宣布了自己的初步投资计划。2017年11月底,由数十名日本学者发起的“一带一路”日本研究中心在东京成立。2018年1月,日本冲绳县经济团体“琉球经济战略研究会”与中国企业联合体举办“一带一路冲绳论坛”,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这些动向反映出,目前日本经济界已切实地开始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中寻找商机。(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 卢昊 )

(原标题:卢昊: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从消极观望到积极参与

编辑:张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