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卢春房:“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消除偏见的机遇

发布时间:2020-05-24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编者按:这是一届非常时期的全国两会。对于正在走出新冠疫情阴霾,专注于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的中国来说,人们对今年两会有着非常的期待。“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多来,各类合作项目扎实启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和沿线国家民生改善注入了重要动力。展望未来,“一带一路”建设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继续稳步前行,必将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指引方向,为充满乱象的世界提供定力。

值此特殊时期,中国一带一路网与人民政协网联合推出主题为《共话后新冠时代的“一带一路”》系列文章, 聚众智,汇众力,方可共谋发展。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并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着手,构建创新合作模式,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其中设施联通是基础性、前瞻性工作,意义重大。

中欧班列呈现井喷式增长

铁路是重要基础设施,是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骨干,高铁是中国的一张靓丽名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作用突出。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着国家铁路运营和建设任务,2013年前,几乎全部精力用于国内铁路发展,自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国铁集团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外工程项目合作和中欧班列运输取得突破进展。

2014年,国铁集团(当时为中国铁路总公司)与北方公司合作,承接了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轻轨项目,由此拉开了国铁集团对外工程项目合作的序幕。该项目总投资111.6亿元人民币,自2017年9月开工,2019年年底已基本建成,2020年6月即将开通运营。此后,国铁集团又先后投资或承揽了中(国)老(挝)铁路、印尼雅(加达)万(隆)高铁、匈(牙利)塞(尔维亚)铁路和中(国)泰(国)铁路工程,还在开拓马(来西亚)新(加坡)高铁项目和俄罗斯市场等。中老铁路全部采用我国普速铁路标准,雅万高铁全部采用我国高铁标准,使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和中国管理一体化“走出去”,为提升中国铁路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创造了契机。

目前来看,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影响最大、效果最好的合作项目当属中欧班列。中欧班列2011、2012年开始起步探索,但运量很小,只有17列和42列,“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欧班列进入井喷式增长模式,到2020年3月,已累计开行2.3万多列。其中,今年1至3月份,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情况下,仍比去年同期增长15%。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18个国家的57座城市,而我国国内开行中欧班列超过百列的城市也达26个。中欧班列的开行联通了亚欧几十个国家,成为国际贸易发展和人员交流的重要载体。

“谋发展”渐成沿线各国共识

从铁路海外工程合作和中欧班列开行的成效中,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远影响,我的体会很深。

“一带一路”倡议是长远举措。我国国家安全需要稳定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国家与我国的稳定关系至关重要。而美国及西方一些国家不希望我国有安全的环境,因此不断挑起事端,挑动周边国家与我对抗。“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大大改善了周边国家与我国的关系。

比如,中老铁路紧紧将两国连结在一起,以中老铁路为骨架,中老两国构建了中老经济合作走廊框架,使两国关系牢不可破,美国再多的小动作也不再见效。

就经济发展而言,外贸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不可或缺。美国与我国搞贸易摩擦,就是想遏制中国的发展。幸运的是,我们有了“一带一路”的建设,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双边贸易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增长速度,不仅弥补了中美贸易的下降,而且带动了贸易总额的增长。

比如,2018年,我国与中欧班列沿线相关国家的贸易7000多亿美元,其占我国外贸比例提升,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

“一带一路”倡议将铸就发展之路。“一带一路”国家很多是不发达国家,基础设施薄弱、资金短缺、技术落后是其基本特点。而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丰富经验,且资金充足,技术先进。但我国缺乏能源、矿产等重要资源,“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恰恰有丰富的资源。由此,我国可以与许多沿线国家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提升发展后劲。

这对于一些不发达国家更为重要。比如老挝,有丰富的锡、铅、铜、煤、木材等资源,但由于交通不便等因素而较少开采,出口换汇很少。

中老铁路建设过程中,会使用当地材料40亿元人民币以上,为资源开发和材料加工业提供了机遇;中老铁路、中老泰三国共同推动的老泰连接线建成运营,将老挝境内中老铁路与新马泰既有铁路连接,北部与中国庞大路网连接,可为老挝资源开发、物流运输、产能合作提供条件,为其经济发展积累资金。另外,中老铁路的开通,将促进老挝旅游业发展,会有大量的中国游客或是新马泰游客乘火车到老挝旅游,给老挝增加可观的收入。

可以预料,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营会给老挝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也许会出现经济发展的“老挝奇迹”。

造福人民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我曾多次学习,但当时只是理解为扩大开放、加快企业“走出去”的一种举措。现在看来,这种理解是相当片面和狭隘的。

“一带一路”倡议将打造团结之路。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往往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出现误解而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往往又是不交流、不接触造成的。

目前,一些西方领导人和主流媒体千方百计把中国妖魔化,把中国企业“走出去”说成是掠夺资源、殖民化,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群众长期受到西方宣传的引导,对中国、对中国人民有着较深的偏见。消除偏见,仅靠我们的宣传和援助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长期的交流接触,有大的行动。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正好给中国提供了消除一些人偏见的机遇。做工程要长期交流合作,搞运输也要长期交流合作,可以接触其他国家各个层次的人,通过我们的真诚合作和无私支持感动一些人,通过我们说清事实、讲清道理说服一些人,通过我们辛勤工作和高超技能影响一些人,久而久之,仇视我们、鄙视我们的人会越来越少,尊重我们、热爱我们的人会越来越多。

印尼雅万高铁刚刚开始时并不顺利,与当地政府中的一些人和沿线部分群众对我国不信任、对我们的干部职工不信任有直接关系,经过几年的交流磨合,不信任感已大大降低,友好合作成为主流,因此,建设工作越来越顺利。

“一带一路”倡议将构建幸福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搞建设,其目的都是造福人民。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是为了世界人民的福祉,这一理念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涵。西方国家讲人权而不提人的发展权,实际上是不顾及贫穷国家人的权利。

我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与西方国家不同,我们充分考虑当地的持久发展,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发展要求,力所能及地使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在工程建设上,大量使用当地劳动力,使其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在开办工厂时,大量培养使用当地工人,使其有固定工作和收入。

比如,中老铁路建设,施工高峰期时使用当地员工6000多人,其收入可达每月2000至3000元人民币,是当地其他劳动者收入的数倍;运行之后还要长期使用当地工人1200名,这将显著改善他们的家庭生活。同样,我国企业也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获得合理的收入和利润,在国外工作的人员比在国内收入成倍增长,提高了其生活幸福指数。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几年来,其对国家的重大意义和巨大功能已经显现,随着风险防控机制和各种推动举措的落实,将会看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也会看到“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安全发展、给世界和平和发展赋予的巨大能量,其作用和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委员名片

卢春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专家。曾担任青藏铁路、京沪高铁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主持高铁建设和科技攻关工作多年,创立高铁建设标准化管理模式和动态施工组织方法;组织建立高铁技术研发和实验验证体系;研发CRTSⅢ型轨道板,在全国高铁大规模使用;组织研制“复兴号”动车组,实现自主化、简统化。

在实际工作中,着力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组织建立了新的铁路建设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三大标准体系,形成了系统完备的中国高铁技术体系和管理制度。

201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编辑:曹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