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发布时间:2018-03-29 来源:平潭综合实验区旅发委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平潭岛民淳厚善良,勤劳朴实,自古以来的风俗具有浓郁的海岛特色。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饮食、婚姻、生养、节日、交际、信仰等习俗,与其他地方汉族的习俗,既保持诸多方面的共同性,也有本地的独特性。就是县境内各村落、岛屿的风俗习惯也略有差异,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玉屿坠灯

苏澳镇民主村(玉屿)村民每年春节都要放坠灯庆祝,据说该项活动已沿袭300多年,寓意祈求平安,风调雨顺。所谓坠灯,即悬挂在巨型风筝拉在线的“橄榄灯”,当风筝飞上夜空时,一盏盏串在长在线的“橄榄灯”,犹如点缀在夜幕上的星光,颇为壮观。

拗九

有着古越遗风的拗九节是平潭的特色节日,正月廿九日要过后九节,又称“拗九”,也叫“孝九”。到那天家家用番薯、薯粉作皮,内包海鲜、肉、菜等荤馅,搓成“烧卖”形或饺子形,或蒸或煮。后九节后三天还要做“二月二”,又叫做“拗九仔”,继续包“拗九丸”或煮“拗九粥”而食。至此,平潭人才正式宣告“做年”的结束。

十番音乐

十番,又称“十欢”,以二胡、三弦、箫、豆管、榔鼓、锣、板等十种乐器演奏,乐队多为10-20多人组成。十番始于明,盛于清,是民间婚丧喜庆、节日活动经常演出的器乐节目。平潭城乡常见十番演出,因其气势雄浑、节奏强烈而颇受欢迎。

东庠剪纸

早年的东庠女人都会剪纸,上了年纪的妇女还能根据时令剪出不同类型的图案,线条流畅,意趣皆有。东庠剪纸主要是做灯笼用,不做窗花,因为在东庠,灯笼有特别的寓意,代表婚礼喜庆、意味着人丁兴旺。当地头年出嫁的女儿家第一年回娘家时,一定要带两盏灯笼,寓意着添丁。东庠的灯笼不仅有吉祥的剪纸,还有彩带、垂苏等,非常讨喜。

藤牌操

相传戚继光首先发明、郑成功加以完善的藤牌操在平潭城乡广为流行,相沿成风。操演时,手执藤牌及长短兵器按既定阵式和表演程序,摸爬滚打,冲杀变化。藤牌操以打击乐伴奏为主,配以唢呐曲牌,表现强烈的抓拿督气氛。2007年,平潭藤牌操入选福州市人民政府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在平潭的海坛古城里,不定期会有藤牌操的操演。

灯牌蛇

又称龙牌灯,为民间传统街头文艺演出形式之一。出游时,每人扛一架灯座(座上安装3盏灯),手拿一根拄杖,歇息时可将龙牌统一搁在杖上。龙牌首是用竹篾轧制的龙头,龙尾由七八人用粗绳子拉紧。龙牌灯长的可达百余米,“长龙”过街,牌灯放彩,气势相当壮观。

编辑:刘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