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专家:发展中欧班列利于优化国际物流运输结构

发布时间:2020-05-0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李果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在疫情影响下,海运、空运受阻,中欧班列却运量大增,这种现象是短期的还是会持续下去?

在日前召开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袁达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欧班列总体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对于稳定国际供应链、助力中欧共同抗疫、促进企业复工复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将在未来进一步支持中欧班列发展。

目前国内中欧班列的发展情况如何?疫情之后,是否还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对此,记者专访了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探讨中欧班列的机遇与挑战。

平台公司将加速分化

记者:如何评价一季度国内中欧班列货运量的增长?

李牧原:因全球部分海运和空运业务受疫情影响而暂停,推动了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的运输总量呈现较大幅度的提升,可以说,此次中欧班列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但我们仍需要注意到,疫情对中欧班列的影响是双向的。如运输总量的增长,主要依赖去程货运量的增长。受欧洲工厂停工等影响,3月回程货运量呈现下降态势,如汽车零部件、机电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往中国的运量减少。

记者:能否对未来中欧班列的发展情况做预估?在考虑到疫情获得控制,全球航运和空运业恢复后,中欧班列是否还能保持目前的订单量?

李牧原: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全球海运和空运业务的逐步恢复,预计中欧班列的整体货运量将出现回落,重新回到过去的平稳增长期。

从总体上判断,尽管中欧班列已经开行了9年时间,但仍处于快速成长期,未来几年其货运量依然会持续增长。

我认为,疫情结束后,中欧班列的影响力还会继续扩大,其发展将更加良性,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运输体系。举例而言,过去主要是中国企业在使用中欧班列,但我注意到在此次疫情期间,一些外国的航运公司也选择了中欧班列,这对于中欧班列而言是一次很好的宣传机会。相信未来在全球货运市场,还有更多的运输主体会主动选择中欧班列。

记者:目前大概有60余座城市开行了中欧班列,未来中欧班列的竞争力格局会发生什么变化?

李牧原:通过此次疫情,我认为国内的中欧班列平台公司会加速分化,有竞争力的平台公司将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整个市场会有一次洗牌,从而逐步走向产业集中化,如成都和重庆已经开始了包括统一品牌等方面的合作。

这样的变化,对中欧班列的发展是有利的。从经济学来说,寡头结构可以推动头部企业加快技术积累、更新,以及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而越分散的市场,越容易打价格战,导致谁都无法做大做强。

中欧班列是经济走廊

记者:有数据显示,中欧班列的货运量在整个物流运输市场的占比依然很小,未来如何才能吸引到更多货源?

李牧原:近几年,虽然中欧班列的货运量在呈现几何级的增长,但年均的货运量占我国总货运量的比重连千分之一都不到。目前,我国国际货运业务主要依靠海运,如果未来有1%的海运业务能够转移到中欧班列,后者每年的货运量将达到300万标箱,但事实上中欧班列开行9年来,预计总运输量在180万标箱左右。

因此,我建议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支持中欧班列的发展,如从物流时效、国外场站建设、运输设施能力、货运组织能力等多方面入手。

这次疫情,也暴露出我国在运输结构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即我们的全球货运业务过分依赖海运,空运和铁路运输发展不足。尽管业界呼吁多年,希望能够提升空运与陆路运输能力,但一直未得到真正的解决。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由于两者的发展不足,使得我国的国际供应链结构出现短板,因此中欧班列的发展,也利于我国优化国际物流运输结构。

记者:中欧班列在西部地区的发展势头好于东部地区,有分析认为这得益于西部加工贸易的推动,未来西部地区如何借助中欧班列获得更好的发展?

李牧原:出口加工贸易的发展,是中欧班列在西部地区发展的基础,如成都、重庆、西安成为目前中欧班列开行量最高的几座城市。

就如何提升中欧班列的货运量而言,仅依靠出口加工贸易是不够的。因为国家对中欧班列的定义是一条经济走廊,而非仅是一条物流运输通道。

西部地区应该进一步发展国际商品贸易的分拨业务,因为未来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西部地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面向全球进行采购,中欧班列在其中就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西部地区应该构建起以中欧班列为主要运输方式的一般商品贸易国际分拨采购中心。

记者:从发展角度讲,随着中欧班列的发展,是否将不再需要财政补贴?

李牧原:中欧班列目前仍然存在财政补贴现象,但从构建新的贸易市场角度看,这是值得肯定的。

如重庆通过政府补贴推动中欧班列发展,带来了电子产业在当地的聚集。如果我们去核算每年对中欧班列的补贴费用,与电子产业对当地带来的财政税收,可以发现补贴费用是非常小的,这笔账对政府来说是可以计算的。

成都则依靠财政补贴,带来了产业聚集,如成都的青白江区通过中欧班列吸引了盒马鲜生、菜鸟、京东等多家大型电商和物流企业的聚集。成都已经初步建立了西南的物流分拨中心,预计这里将成为西部物流单位密度最大的区域。

但是,这并非意味着我们不加限制地鼓励中欧班列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继续发展。任何一个地方政府在进行补贴的时候,都应该想清楚,财政补贴进去,能够通过中欧班列带回来什么。

(原标题:专访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中欧班列是经济走廊,有利于弥补中国国际供应链短板)

编辑:曹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