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黄永富:“一带一路”是照亮全球经济复苏暗淡前景的“灯塔”

发布时间:2020-05-30 来源:中宏网 作者:王镜榕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欧班列保持安全稳定运行,为有效应对疫情、稳定进出口贸易、保障生产生活有序恢复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适应新阶段、新形势发展需要,近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中欧班列安全稳定高质量发展工作,强调要全力支持抗击疫情,坚持“敞开受理、应运尽运”,稳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要聚焦高质量发展,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构建“干支结合、枢纽集散”集疏运体系;要大力发展“班列+”模式,促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打造丝路数字班列。


日前,著名财经专栏作家、高级研究员黄永富就当前全球经济战疫热点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等话题接受专访。

正视全球供应链中断和全球化倒退威胁

记者:世界各地的经济重启后,全球经济能否快速而健康地复苏?

黄永富:最近几周,随着新确诊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大幅下降,许多国家都在解除封锁措施。中国经济已重启多时。然而,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仍然阴霾重重。一方面,自疫情爆发以来,受封锁措施的影响,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已日益暴露,大多数经济体受供应链被打断的影响,都在经历着教科书所谓的“凯恩斯主义供应冲击”。另一方面,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贸易民族主义”论调,进一步导致全球供应链中断和全球化的倒退。

记者:请更具体地谈谈封锁措施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

黄永富:世界各国控制疫情的措施,如社会疏远/隔离,使世界各地的商店、办公室和工厂等大量关闭,大大扰乱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目前,虽然疫情在全球许多地方已得到控制,但威胁仍然存在,不确定性继续对供应链造成严重影响。多数企业除了寻找新的供应商外,都在调整经验策略,以增强适应性,比如苹果、现代等大型跨国公司由于零部件短缺纷纷减产。

新冠病毒导致的供应链中断使产出和出口遭受重创,数十年来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被遏制。

“贸易民族主义”延缓全球经济复苏

记者:“贸易民族主义”是怎么产生,有哪些危害?

黄永富:疫情控制的需要使今年初中国各地的工厂、港口和城市暂时关闭,难免使依赖中国工厂的一些药品(比如抗生素等)的全球供应受到影响,甚至不得不中断。

美国顽固的反华鹰派或贸易民族主义者乘势夸大中国在医药等行业日益增强的主导地位对美国国家安全带来的风险,其目的是加速美国及其盟国与中国实现供应链脱钩的趋势。一些国家的政府有意采用民族主义的保守政策,鼓励制造业从中国迁回本土或其他国家、实施出口禁令或征收关税。

日本已专项拨款22亿美元,以协助日本企业从中国搬离到东南亚,特朗普政府也已拨出专款为美国企业迁出中国支付搬迁成本。

从长期来看,贸易民族主义将冲击业已成熟的全球产业链,破坏生产和分销的国际竞争,削弱专业化和规模化,最终是损害消费者利益、冲击世界经济、延缓经济复苏。

记者:针对中国的“贸易民族主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黄永富:一定程度上,美国的“贸易民族主义”政策对中国意味着挑战,但机遇还是大于挑战,因为中国大力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将再次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所倡导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利”的“丝路精神”使美国狭隘的“贸易民族主义”相形见绌、高下立判。

习近平主席称“一带一路”为“世纪工程”。2018年,世界银行将“一带一路”定义为“中国主导的,通过大规模投资,以改善横跨几大洲互联互通和区域合作的努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六保”,其中之一就是“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明确要求,“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和国内大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载体,“一带一路”再次迎来了发展机遇,正越发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是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中流砥柱。

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中流砥柱

记者:为什么说“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中流砥柱?

黄永富:不管美国人喜不喜欢,中国在全球生产和供应链的重要角色是无可撼动的,仍然是全球贸易的重要推动力。

最近20年来,基于产业政策国际化的广阔视野,中国已建立了庞大的生产网络和工业体系,为世界各地生产包括服装、电子产品、玩具、医药等在内的各种工业品和消费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已建成了一个庞大的、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和物流生态系统,以适应大规模全球贸易的需要。

记者:请更具体谈谈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黄永富:“一带一路”倡议覆盖基础设施网络、工业区和经济走廊、制造业、物流、建筑、能源等诸多领域,项目范围是全方位的,成就是空前的。这里仅是我个人的一点理解,仅是“冰山之一角”。

就基础设施建设而言,中国自己所建成和拥有的基础设施,无论是海洋还是陆地,都是全球任何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作为中国人,我们可以深感自豪和骄傲。

在海洋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国内拥有世界十大港口中的七大,其中上海港每年集装箱装载量是美国前两大港口(洛杉矶港和长滩港)总和的近三倍。在全球范围内,中国还发展了庞大的港口城市网络,枢纽港最成功的例子或许是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该港可能会超过西班牙的瓦伦西亚,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和欧洲第七大港口,与鹿特丹等北欧其他大型港口的卸货相比,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在陆上基础设施方面,最著名的项目当属中欧班列。途经哈萨克斯坦的霍尔果斯,习近平主席称之为“欧亚大陆桥”,2017年1月从中国东部到伦敦的第一班火车只花了12天,不到海运的一半时间和空运的一半费用。这条线路越来越受欢迎,运营的火车班列数量和中欧两地的始发站/目的地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尽管疫情爆发,2020年3月的列车数量仍然创单月纪录,达800列之多。

另外,“一带一路”还涵盖工业区和经济走廊,涉及制造业、物流、建筑、能源等领域,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得益于海底电缆、5G电信和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丝绸之路”已成为合作的重点。其中,中国领先的金融科技品牌如微信支付(WeChatPay)和支付宝(Alipay)已帮助建立了跨境支付基础设施。

2019年世界银行的一份题为“一带一路经济:运输走廊的机遇和风险”的研究报告概括了“一带一路”取得的成就,认为“一带一路”可以扩大贸易和投资,使760万人摆脱赤贫,主要是在中亚等“走廊”经济体。

(原标题:黄永富:“一带一路”是照亮全球经济复苏暗淡前景的“灯塔”)


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