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科院专家:“‘一带一路’投入万亿美元恐覆水难收”是危言耸听

发布时间:2020-06-1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和佳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6月17日下午,由“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秘书处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与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后疫情时代的‘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一带一路”大百科》新书云发布会举行。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可金在会上提到,因为疫情,“一带一路”可能短期内会降速,相关项目运行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最大的挑战是所投资的项目还未盈利,还未实现自我循环,金融模式也受到危机影响。

“如果直接收债,项目可能会死掉;如果免除债务,代价太大。现在看来,中国采取了一个较可承受的方式——减缓债务(偿还)一段时间,让项目能够有喘息之机。但这也说明今后项目运行面临的困难是非常大的。”他说。

数据来自刘卫东等撰写的论文《“一带一路”建设模式研究 》,根据多方资料估算。

随着中国宣布向77个有关发展中国家暂停债务偿还,有人开始担心“一带一路”建设巨额投入收不回来。而且,有传言称这笔投入高达1万亿美元。对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卫东反驳称,这是谣传。他指出,截至2018年底,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约为1730亿美元,其中一半是2013年之前投的。实际上,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投资存量占比仍然较小,大约10%左右,大部分是在欧美国家。(注:《201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1.98万亿美元。)中国金融机构以及中国发起成立的多边开发机构亚投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贷款余额约为3500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是贷给外国的主权机构,只有很少一部分是贷给中国企业的。

“所以,并没有谣传得那么多,说投了‘一万亿美元’都亏了,这些说法是危言耸听。”他说,这里指的是64国的概念。在当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初时,我们曾设想,从历史渊源和发展阶段来看,这64个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最有可能与我们开展合作。这些国家可以称为(古)丝路沿线国家。现在,与我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国家已经有138个,这些国家可以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以,这里有两个空间范围,大家需要分清。此外,实际上,国家并未正式认定哪些具体项目为“一带一路”建设项目。

谈及新冠疫情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刘卫东称,自己不同意过分悲观的看法。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出现波动是正常的,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之间会发生权力重构。现在我们面临的很多问题,是伴随经济全球化国家间权力重构以及一些国家短期策略变化带来的结果,从长期来看不必过虑。

刘卫东指出,“一带一路”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当前受到疫情冲击,短期内有些地方复工复产存在困难,长期看有些国家的心态发生变化,有些国家抹黑中国。但从宏观角度看,“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梁八柱”并没有受到影响。“戏台子还在那里,至于在上面唱什么戏,是可以调整的,如果唱京剧不适宜,可以唱昆曲。”他打比方说,未来可以加强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工作,特别是医疗抗疫合作。

在赵可金看来,当前全球市场上资本充足,但如何将资本撬入“一带一路”需要金融创新。今后三到五年,“一带一路”应集中、收缩、转型,要有识别机制,集中精力和资源,使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尽快有早期收获、步入良性循环。接下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有科学设计,要研究在大海中我们的“联合舰队”是什么,制度创新、治理创新、金融模式是什么,如何与“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的建设、WTO改革、BIT(双边投资协定)的构建、一系列国际机构进行整合。

赵可金还提到,疫情也带来了机遇,基于云端、在线的数字经济、数字治理大有可为。

中联部原副部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周力指出,美国一直在想方设法干扰和破坏“一带一路”建设进程,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一方面要有信心排除各种干扰,稳步扎实地通过全方位的互联互通,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接,更好地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另一方面,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如何将这些与正在开展的“一带一路”建设进程有机地衔接融合,是我们当前需要组织力量进行认真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据悉,《“一带一路”大百科》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担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任执行主编,人大重阳组织编写,由国内外上百位高端学者组成的编委会聚力编纂而成。该书将“一带一路”知识细分为48个分目,概括为1000多个条目释文,以百科全书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了“一带一路”指南读本,详细阐述了“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理论依据、发展思路和已有成就,由崇文书局于2019年12月出版。

刘伟在致辞中提到,在新形势下,要构建“一带一路学”,不断完善新形势下“一带一路”专业分科拓展与知识体系;打通“战略大走廊”,推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造“健康丝路”,让“一带一路”成为缓解疫情、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的“绿色通道”。

(原标题:中科院专家:“‘一带一路’投入万亿美元恐覆水难收”是危言耸听)

编辑:曹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