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顾佳赟:“一带一路”项目让柬埔寨发展“好了”、民生“亮了”

发布时间:2020-12-11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柬埔寨是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国家,其国家经济发展的“四角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互联互通。


柬埔寨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最早的参与者和践行者之一。近年来,中柬两国在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既为“一带一路”合作树立了样板,也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铸就了典范。

近日,中国一带一路网邀请到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副院长、柬埔寨研究中心主任顾佳赟,讲述“一带一路”倡议在柬埔寨的故事,并对推动中柬两国“民心相通”、中国企业“走向”柬埔寨提出建议。顾佳赟长期从事东南亚研究与柬埔寨社会文化、政党政治研究。

“一带一路”让柬埔寨发展“好了”

柬埔寨是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国家,其国家经济发展的“四角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互联互通。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推进,中柬两国在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

顾佳赟表示,第一,中柬双边贸易额的增长。2014年,中柬双边贸易总额37.6亿美元,2019年,增长至85.3亿美元。第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是柬埔寨的四大经济支柱之一,到柬埔寨旅游的中国游客,从2014年到2019年,由56万增长至236.2万人次。第三, 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中国在柬埔寨修的路总长将近3000公里,还修了十多座大桥,其中大部分的桥梁长度超过1千米。举个例子,从暹粒到金边或者从金边到西港,这些柬埔寨曾经需要修建的主干道都由中方援助施工。中国在柬埔寨修路造桥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物流便利,相应减少了物流成本。虽然中国在柬援助修建路桥并没有大规模宣传,但是却实实在在地让柬埔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带一路”项目让柬埔寨民生“亮了”

位于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中国商务部首批中标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也是首批获商务部、财政部验收确认的六个境外合作区之一,该合作区在中柬两国政府首脑的直接关注下、以及各级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吸引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爱尔兰,柬埔寨以及中国入区企业54家,行业涉及服装、箱包、假发、电视机铝合金框、电器连接线、木地板、沙发、管道配件等,为当地的9000多人解决了就业。

顾佳赟还分享了西哈努克港的故事。

在建设初期,西哈努克港面临一个问题,选址选好以后,需要去丈量土地并和当地人沟通搬迁工作。但土地对柬埔寨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离开了土地,其实他们就没有办法生活、工作。负责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建设的中国民营企业红豆集团培训当地的农民,教授他们工作技能,使他们可以在经济特区里工作。通过技能的培训与劳动附加值的叠加,当地农民的收入比以前多得多。打个比方,在当地,以前一个家庭一年的收入是一头牛,现在是一个月收入一头牛。为当地民生提质,就是我们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社会责任担当。

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还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内援建了一所培训中心——西哈努克省中柬友谊理工学院。截至2019年1月,已招收在校学生700多人。同时,西港特区公司还与无锡商院共同申办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将为当地提供学历教育,并已正式获准成立办学。当地的工人很愿意学习中文,而且柬埔寨的中文日常培训班也相当多。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已经开设了中文专业的硕士班,大理大学与金边皇家大学联合办学的中文系也已成为汉语推广的重要阵地。顾佳赟曾经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里行走,能看到一些不同于金边的景象,金边有时候还能看到一些乞讨者,但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看不到的。与当地人沟通后了解到,大家过得很轻松、很开心,对自己的收入很满意,也有成就感,觉得未来生活很有希望。

“一带一路”倡议在柬埔寨的另一个重点项目——金港高速,现在完成度将近30%,疫情期间也并未停工。这将是柬埔寨第一个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以前开车从金边到西哈努克港,需要花四个半小时,而且当时的国道因为常年有大型货车通行,道路坑坑洼洼,失修已久。金港高速建成之后,从金边到西哈努克港的通勤时间将缩短至2小时,通车速度也会提高一倍。

如何推动中柬“民心相通”

中柬友谊绵延千年,根深叶茂,民心相通,文明互鉴。2016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同柬埔寨首相洪森共同为金边中国文化中心揭牌。

推动中柬“民心相通”,顾佳赟认为,在分清楚与谁“通”之后,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可以着力发展的:

第一,与当地文化“通”。这就需要我们培养一批研究柬埔寨国别的专才。我今天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画了三个圈,请学生对自己的将来进行定位。第一个圈是柬埔寨研究圈,第二个圈内是大学科方向研究圈,比如说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国际关系、经济、农业、美术、建筑、考古等等。这两个圈圈的交集就是我们现在国别研究的人才。但是,我们还有第三个圈,就是柬埔寨语学习圈。三圈交集形成的中心区域才是学生们将来的学习定位。我们现在非常缺少这样的人,这是因为复合第三个圈的难度太大。然而,一旦出现这样的人才,就一定要培养他们到当地去做国别研究,他们的成果肯定能为两国交流做出更多贡献。

第二,与柬埔寨重要智库“通”。特别是与比较好的智库要经常交流合作,比如柬埔寨发展资源研究所(Cambodia Development Resource Institute)、 亚洲愿景研究院(Asian Vision Institution)、柬埔寨皇家科学院等。这些当地一流的研究机构,实际上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着冷静的分析和考量。他们很清楚柬埔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着力点,而且也很关注中国和柬埔寨之间的经贸关系发展,关注中国企业在当地的表现,也关注中国在柬投资中出现的问题。目前,中柬双方智库交流还是太少,建议先交流、开会,沟通思想,建立规律化的联合研究机制,再考虑进一步深入合作,“瞄准”柬埔寨的上层决策团队,一起研究确保两国关系良性发展的路径。

第三,与当地老百姓“通”。我们是中国人,一定有中国立场,那么怎么与对方去进行有效沟通,就非常重要。语言可以拉近双方距离,如果当地人能与我们无话不谈,这才是正儿八经的“通”。同时,人的情感总是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成全的。我们需要既能够尊重当地人文,又能够在与对方交流中及时纠偏,随时验证和修正沟通话语的人。

第四,要与异域的文化“通”。这样要求我们时刻保持一颗敬畏的心。要知道,柬埔寨人不是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知识落后。看起来好像很普通的人,实际上开口说话往往能吓你一跳。很多人是很有头脑、相当聪明的。而且柬埔寨人的智慧不能够以外貌来论。中国人对人的外貌审美,不是柬埔寨人的外貌审美。要了解柬埔寨文化,需要多看书,看中国学者对柬埔寨深度介绍的书,通过这些书籍去了解当地人,去知道他们的行为方式,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文化的多样性。

中国企业如何高质量“走向”柬埔寨

近年来,中国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主动投身“一带一路”建设。政策的倾斜叠加沿线国家发展的需要,让东南亚国家深刻认识到基建的重要。据商务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10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7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8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8%(折合141.1亿美元,同比增长23.1%),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尼、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哈萨克斯坦、阿联酋和孟加拉国等国家。

随着中柬自贸协定与RCEP的签署,柬埔寨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顾佳赟:中国企业“走出去”首先得有一个明确的调研。需要咨询中国驻外机构,比如说中国驻柬使馆经济商务处、中国商会,还有一些业缘、乡缘结成的商会。另外企业还需要与所在省份的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建议多到实地考察,绝对不能两眼一抹黑就起航。要清清楚楚地了解一些实际情况,对营商环境、法律环境、政治风险进行有效评估,才比较好“出海”。

接下来就是心态。企业得做好准备,不能抱着到柬埔寨挣“快钱”的想法,更多的中国企业要愿意到当地深耕细作,画“工笔画”。企业当然需要满足自身利益需要,但在这过程中企业与对方的交往实际上是在树立一个中国企业的形象。在当地经营,要往长远看,同时照顾到对方的利益获得和我们自己的利益获得,在双方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合作盈利才能持续、长久。

还有,就是企业在当地的社会责任履行。要考虑到当地人的就业。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都是需要为当地做一些社会贡献的。

最后,在融入当地的过程中,既不要把自己的地位放得太低,也不要把自己的地位抬得太高,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基于相互尊重的立场,与对方去交流。在柬埔寨话语体系里,如果把对方抬得太高,很可能不利于今后继续开展工作。但要是把自己抬得太高,当然也做不下去了。采用一种很平常的、交朋友式的话语体系,公平公正平等地去谈问题,将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工作推进。

编辑:张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