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维为:中国正引领“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全球化

发布时间:2021-03-05 来源:观察者网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2021年全国两会前夕,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在受访时表示,中国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一种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基于合作共赢的新型全球化。

去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经济,我国成为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一个保持正增长的经济体,同时在去年GDP首次突破100万亿,成绩单令世界刮目相看。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驱动”模式不断探索和调整,“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双循环”的理念。从大家熟悉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到“双循环”,说法变迁的背后,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思路的哪些调整呢?

“双循环”指的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由于新冠疫情的全面暴发等原因,外部环境可能会持续恶化,我们要有底线思维和战略思维。我曾经讲过一个观点“中国就是一个世界”:我们的人口超过西方国家人口的总和,我们有世界最大的中产阶层群体,我们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这一切都是在我国内部就可以形成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良性循环,这为我们更好地促进国内外双循环奠定了基础。

大家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们提出了沿海开放战略,其特点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我们还提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合作。这一切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使中国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城镇化率超过60%。但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我们发现这样的全球化战略其实难以持续。因为它过分依赖国外市场。

同时,这期间,我们的比较优势也发生了变化,廉价的生产要素不再是我们的竞争优势,国内市场要充分利用起来才好,所以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调整经济结构,事实上早就开始了推动内循环为主的调整,这是我们的一个主动选择。

疫情之后,复工复产有序进行。(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这样做,也符合世界上其它大国经济发展的规律,从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大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发展到了一定阶段,都要从外向型模式转变为内循环为主的模式。中国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后,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从2006年的60%多下降到2019年的31.8%,这个转变进程也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配置要求基本一致。

2020年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改变世界格局。我的判断是,世界将以更快的速度向东方倾斜,向中国倾斜。中国率先走出疫情,全面复工复产,成为世界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现在开来中国内循环做的越好,对外循环的促进就越大。

不久前发生的两件大事说明了这一点:

一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签署。我们讲向东方倾斜,这次东亚国家,或者说所有用筷子的国家,所有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的国家,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的水平,都明显好于欧美国家,世界看好东亚,东亚国家自己也更加自信了。

我们讲向中国倾斜,中国在RCEP中经济占比55%,是最举足轻重的国家,中国成功抗击疫情的优秀表现赢得了东亚国家的赞扬,东亚地区围绕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将越来越发达。中国正在带动整个东亚地区走出疫情带来的阴霾。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过去主要由于美国的阻挠一直未能成功,现在日本、韩国都抓住了美国陷入疫情困境和选举乱象无暇他顾之际,果断地签署了协议,使中日韩能够在RCEP框架下,实现了某种形式的中日韩自贸区。《纽约时报》感叹:世界不再等美国了。

二是中国与欧盟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这是一个全面、平衡和高水平的协定,涵盖了不仅是投资本身,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可持续发展、公平竞争、争端解决等。从我自己的观察来看,RCEP的签署对欧盟也是一种刺激,如果欧盟不能快速推进与中国的投资协议,欧盟会失去很多在中国和RCEP其它成员国中的潜在市场。同时,这也体现了中国加快推动高水平开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所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可谓旗开得胜。

作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最大的制造业大国,最大的货物贸易国,最大的外资流入国,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中国的双循环进程,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拒绝单边主义,拥抱多边主义。中国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一种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基于合作共赢的新型全球化。

(原标题:张维为:从五年规划到远景目标,这是中国模式的魅力)

编辑:张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