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魏巍 曾铮:探索多方联合融资的新方式 引领三条“丝路”建设驶入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1-07-15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作者:魏巍 曾铮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当前,以美、巴、印等为主的不少国家疫情仍在持续加重、全球疫情长周期预期并未消除、经济重启仍就缓慢。未来一段时期,受疫情及其后续影响,全球基建市场较原先水平还将有一定幅度的收缩、基建资金短缺的情形也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八年来,全世界都见证了其从理念、蓝图变为现实的全部实践过程,各国都享受到了其中巨大的机遇和红利。“一带一路”倡议始终坚持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已经初步与世界各国一同寻找到一定范围、特定领域和多元层次的各类合作方式,依托我国持续不断的对外优惠政策和“走出去”企业的优势技术,长期为项目工程注入不一样的时代内涵。世界各国都清晰看到“基建狂魔”的中国用“修路致富”的发展方式取得今日成就,对于国家发展先行改善基础设施诚然是一条更好更便捷的快车道。随着全球公共卫生合作的不断加深和疫苗的迅速大范围普及,各国在疫情逐步缓解或得到有效控制的条件下,部分行业领域仍将成为国际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合作的增长点,基建联通作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础,逆全球化下新生的协作网络也会在混乱中与时俱进、识变从宜并加速成型,在后疫情时代向纵深的再发展不单要借力现有优势资源力量和顺应全球产业链调整趋势,还必需加速构建国家地区及组织机构间更为紧密的交流沟通、资金融通、结算评估等多元投入机制设计。多种新趋势下的“一带一路”基建发展必会秉轴持钧,以搭建“数字丝路”迎接数字化浪潮,用深耕“绿色丝路”面对低碳化转型,共同打造“健康之路”携手抗疫,沿着正确的方向驶入更快车道。

一、数字丝绸之路的形态“聚变”与模式“裂变”,将引领“走出去”企业打开国际新基建大门

新的时代不但需要新知识的学习,更要顺应新趋势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际形势正发生前所未有之大变局”的变局之深之广可谓在各个维度均有所体现,社会的数字化融合和个人的数字化在变局中已释放出巨大能量。新基建近两年也成为全社会讨论的新词、热词,数字经济的占比和内容增长都不断爆发式攀升,在趋势和事实面前各国关于数字化在全球的发展已形成共识。当前,无论是中国国内的数字经济发展亦或是中国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提供的数字商务贸易平台建设均与他国呈现出不一的图景。面对“一带一路”合作对象的不断升级,国内“走出去”企业在工程建设方面逐渐探索入圈西方高端市场,必然会利用现有大数据科技优势、互联网协作平台和高端智能制造等数字化素质能力来以此“敲门砖”借力打开发达国家市场。另外,数字化浪潮下蓬勃发展的工业互联网也会给予传统工程承包企业和货服贸易企业更多赋能,对设备资产和人才的共享、个性化与通用化兼容及跨项目协作等方面的贡献亦能为基础设施项目带来建设理念、速度和质量等方面极大改善。在数字丝路发展进程中,围绕在以中国为起点和枢纽的新兴国家力量,只要有更充沛的勇气与智慧、更强大的耐心与定力,必能透析新机遇,找到新目标,迎接本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聚变式发展和入场西方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资格门票。同时,数字新动能加持下的发展模式也为确保“走出去”企业能够在新的环境中较短时间内站住、站稳、站好提供了多重保障,抓住机遇、把握时机挖掘出5G基站、特高压、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物联网(IOT)、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新基建新的潜力定会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形成强助推。

二、绿色丝绸之路的广泛共识与加速铺设,将塑造形成全球基础设施发展的新引擎

绿色丝绸之路目标的提出预示着“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长远趋势将会持续强劲,这一思路正好契合了当前“低碳经济、绿色和平”的全球发展主题,为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全球各国都正处在重新启动经济的重要阶段,英国、印度、美国、欧盟等在疫情期间坚持投入可再生能源发展,推动碳捕集产业发展,促进新基建发展,出台绿色建筑新战略等诸多举措,并宣布拿出资金规模达120亿英镑的英国绿色工业革命(Green Industrial Revolution)“十项计划” 及欧盟2021-27年1.1万亿欧元的预算和7500亿欧元的“欧盟下一代”基金(Next Generation EU)等巨额投入都应是中国“走出去”企业在后疫情时代服务的机会方向。此外,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一带一路”倡议之初中国就基于自身绿色发展理念作出了主动选择和呼吁,中国坚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在政策方面也给予了极大支持。“十三五”期间,绿色发展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美丽中国成为重要建设目标。《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在国内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绿色发展理念的同时,中国将这一理念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之中。中国为绿色丝绸之路作出的贡献和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等绿色发展议题中做出的庄严承诺也将促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结构做出重大的调整。根据当前《巴黎协定》下已提交的国家贡献,“一带一路”国家预计到2030年年减排32吨左右CO2,可以看到在经过全球气候变化、多国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挑战及新冠肺炎疫情这类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突袭等一系列严峻问题警示后,绿色发展共识和趋势已经成型,未来在“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不断促进下、额外资金的持续支持下、技术和能力的不断助推下,这一目标的落实完成也将跃迁至新的高度。

三、健康丝绸之路的迫切诉求和现实推进,将使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呈现新特征

6月23日,“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从“加强抗疫合作、促进经济复苏”的会议主题和会议达成的“疫情大流行是当前最紧迫挑战,国际社会必须团结合作,共克时艰”与“进一步加强疫苗国际合作”等共识中可以看到健康卫生的环境对于各国发展是如此迫切。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带一路”合作不但没有按下“暂停键”,反而逆风前行,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这一切的背后是多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区域、各国家合作亮点的成果积累,同时也验证了中国共筑“健康丝绸之路”的重要方向的正确性。此次新冠疫情诱发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让全世界对于健康产业的关注和认知又有了新的升级。疫情波及全球时,尽管“一带一路”许多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都为抗疫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的医疗基础设施及配套条件仍就极度匮乏,这使得构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健康之路既成为“一带一路”践行高质量发展的使命目标,也为当下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虽在健康领域基础设施的起步较晚、投入也较少,但市场容量大、需求层级多样且多元,在一些医疗体系(如医院、远程诊疗、医保支付、医疗教育、药品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有许多国家甚至处于空白状态下利用“一带一路”平台将中国理念、技术和标准去建设和升级当地的健康产业将更能够对中国的地缘政治和全球领导力进行加固。在新一轮移动互联网席卷全球之时,传统医疗健康体系的空白地带也诞生了更具特色的互联网医疗问诊、老年服务这类新兴业态,创新性地连接到整个服务行为的各个流程,在全球竞相争夺未来健康产业的赛道之时,打造好新时代健康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将会赢得先机和可能。

四、引导更多国际优势资源参与、构建多元化投入格局,尽快打通三条“丝路”屏障

在电力、能源、桥梁、道路、通信、金融等基础设施方面“一带一路”地区内国家间差异较大,宏观整体发展良好的形势下仍旧存在资源投入失衡,主权债务攀升导致“心律不齐”等问题。为确保“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资金生命线有序律动,保证各重大重点项目能够顺利实施落成,有效贯通“数字丝路”、“绿色丝路”、“健康丝路”三大主干,使沿线各国、各地区经济社会早日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必需发展项目“造血”功能,引导更多国际优势资源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构建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为东道国带来融资可持续的效益正循环。下一步“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应该以“引导更多国际优势资源参与”为重心采取一系列行动:首先,挖掘与打造优质项目是“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发展的核心,也是项目投融资顺利的关键。集中资源在“一带一路”沿线高收入经济体和少数中上等收入国家中探寻优质项目将有条件获得市场资金的青睐。其次,尽快组织力量学习吸收先进国际经验,并结合“一带一路”不同行业的特点对基础设施项目设计设立专门的前期投融资平台或依托国家开发银行、亚投行、进出口银行等设立专用前期准备基金(PPF),让社会资本在更加充分了解各项目信息的前提下引导其积极参与。最后,在“一带一路”由大写意转向工笔画的道路上要采取更加开放、务实、谨慎、高效的态度和做法,对一些可行可试的投融资新模式在相关国家及特定区域进行开放式探索,推进前期合作方式、政策法规、模式运营和工具使用等先行先试。(作者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场与价格研究所 魏巍 曾铮)

编辑: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