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兰州大学丁淑琴:甘肃在中国与中亚国家人文交流中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1-08-26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作者:李玥莹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随着“一带一路”向西推进的步伐不断深化,人文合作越发受到国际重视。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窗口重镇,在中国与中亚各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中担负着起承转合的角色。

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人文合作有何优势与挑战?获得了哪些成果和经验?甘肃对于促进中国-中亚人文交流有何意义及作用?

近日,中国一带一路网邀请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理事、甘肃省丝绸之路研究会理事、兰州大学“一带一路”多语言研究中心主任丁淑琴教授,请她就如何与中亚国家深化“一带一路”高质量人文合作等问题分享独到见解。

以下是主要采访内容,由中国一带一路网整理。

▲ 丁淑琴 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理事、甘肃省丝绸之路研究会理事、兰州大学“一带一路”多语言研究中心主任(受访者供图)

“好邻居”与“好伙伴”

中国一带一路网:在您看来,中亚国家和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方面具有哪些先天优势?

丁淑琴:首先,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这与“丝绸之路”的开凿、发展和繁荣密不可分。中国的丝绸、造纸术和印刷术首先传入中亚,再由此传播到西亚、北非和欧洲。同样,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和摩尼教也由中亚传入中国,中亚各国的文化对我国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其次,作为我们的近邻,中亚各国拥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自独立以来,各国基本完成了民族国家的构建,政治经济大多相对稳定,在维护地区安全及发展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且中亚各国高度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有将“一带一路”建设与本国及地区发展规划对接的意愿,是今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优先国家。

最后,自独立以来,中国与上述国家的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济互补性强,贸易往来密切。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各领域的合作持续推进,成效显著。

总而言之,中亚各国既是我国的友好睦邻,又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中国一带一路网:中国该如何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

丁淑琴:最关键的还是要加强政策沟通,积极营造双边关系发展的良好氛围,从而保证各项合作和投资的顺利开展。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开展以来,我国国家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多次与有关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展开会晤。这一系列的政治外交活动深入诠释了各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各国高层已达成广泛共识,为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对外投资活动营造良好的投资政治环境。

另一方面,还应深化细化对中亚各国的研究。自各国独立以来,我国学者开展了长期且富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新形势下,要继续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后疫情时代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推进调研和探究,这对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十分必要。

此外,还需加强与中亚各国高校、科研院所及重要媒体的合作,传递信息、沟通文明,促进包括中亚各国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信互联,消除国家间的信息壁垒。对此,需要加强有关“一带一路”、中亚国家社会热点、突发事件、合作项目、投资风险等领域的舆情监测,支撑舆情应对,达到化解风险的目标。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中国一带一路网:您刚才提到与中亚的“一带一路”合作应注重加强院校、媒体层面的人文合作。据您了解,相关领域的合作目前进展到了何种程度?对于中亚国家来说,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人文合作的意义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丁淑琴:不同国家间的人文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加强政治互信、经贸合作、文化相知、民心相通,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具有重要作用。

从1992年起,中国陆续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相继签署了文化、教育、卫生、旅游和体育合作的相关协定,文化交流与合作由此日益发展起来。上合大学和孔子学院是双方教育合作、青年一代交流的主要平台,中国文化中心的建立、“汉语桥”比赛的开展已经成为中亚国家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此外,双方通过互办“文化节”、“文化日”、“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文化展演”,以及画展、摄影展和开展友城交流等活动,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中国与中亚各国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主要由国家层面推动,在合作机制、合作领域及深度上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中国一带一路网:甘肃作为“一带一路”向西“走出去”的结点省份,在与中亚国家间的人文交流方面,您有何印象深刻的故事和经验可以分享?

丁淑琴:令我最为印象深刻的当属几年前曾合作过的两个中亚访华团。第一个故事要追溯到2016年8月中旬。当时由乌兹别克斯坦能源、交通、电信、金融、有色金属、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和企业高管组成了“乌兹别克斯坦经贸访华团”。8月16日-29日,在我驻乌使馆的支持下,该团一行17人来兰交流访问,重点参观了兰石集团、吉利汽车、金川公司及兰州新区。此行进一步丰富了乌国友人对兰州及中国西北史地和文化的了解,也加深了兰州和塔什干间的联系,为后续甘肃与中亚各领域的交流奠定基础。

另一件事发生在2017年的金秋。9月19日,为助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加强中国与中亚、西亚国家之间的司法交流,提升司法合作水平,营造良好司法环境,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在甘肃设立“中国-中亚西亚国家法官交流培训基地”。9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在敦煌举办的丝绸之路(敦煌)司法合作国际论坛上为基地授牌。基地主要面向中亚和西亚各国司法机关,着力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加强司法交流、增进司法互信、推动工作发展构筑了一个平等开放的司法合作平台,重点承担对中亚、西亚国家法官的业务研修和专题交流任务。

以上两个事件都能说明甘肃在推进“一带一路”向西迈步的重要作用。2013年之前,甘肃与中亚国家的外交往来就已奠定了深厚基础。其中,兰州大学及甘肃其他高校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了大批“通语言”、“通国别”和“通区域”的人才。比如我们培养的区域学方向的研究生,他们更加了解中亚各国的历史、文化、习俗等,可能更加懂得如何与中亚友人建立有效沟通,这种优势在最先响应“一带一路”号召的阶段显现了出来,以至于有关“一带一路”大大小小的外交活动中,都会出现我们兰大学生的身影,用老话说则是“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想要“一带一路”掷地有声,更加被国外民众认可,我们需要从小事、从细节入手,增进人民之间的心灵沟通。

甘肃:“丝路窗口”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一带一路网:甘肃在促进与中亚国家的人文交流实践中,对于服务“一带一路”有何作用?

丁淑琴:甘肃地处欧亚大陆桥的核心通道,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窗口地带,有著名的河西走廊连接中原和西域,连接着亚非欧三大洲的贸易、文化交流,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省内东乡族、裕固族、哈萨克族等与中亚国家的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甘肃特色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具有突出优势,经典舞剧《丝路花语》、《大梦敦煌》等先后赴21个国家演出,有力地促进了沿线人民对中国、对甘肃的了解和认知。

甘肃与中亚五国的高等教育合作起步早,发展到今天已形成留学生教育、境外汉语推广基地、互派教师、夏令营、艺术团与教育代表团互访等多元合作模式。

2002年11月,哈萨克斯坦国立阿里法拉比大学和兰州大学合作建立汉语中心(现哈萨克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的前身)。截至2019年,该孔子学院累计开设148个汉语教学班次,注册学员累计2055人。共组织22次HSK考试,考生达6000余人次。自2009年起,该院共推荐494名哈萨克斯坦优秀学生通过孔子学院奖学金项目赴华留学深造。我省高校与中亚各国高校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以及青年交流方面的合作富有成效,来甘交流学习的中西亚国家的学生超过千人。2015年10月,在甘肃省政府的倡议下,由兰州大学发起,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47所高校联合发布了《敦煌共识》,成立了“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搭建起沿线国家教育合作的长效机制。

此外,为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甘肃省政府制定了《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文化制高点实施方案》,提出了依托丰富文化资源,利用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交汇融合的特点,实施敦煌文化等工程、打造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等重点任务的计划,为甘肃的积极融入和促进与中亚国家的人文交流注入活力。

中国一带一路网:对于当前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甘肃面临着哪些挑战?基于这些挑战,未来应该如何深化甘肃在推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高质量发展?

丁淑琴:一方面,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甘肃经济发展有限,东西部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甘肃在对外开放水平上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通过“心连心、面对面”式的交流与沟通,实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民族间的理解、认同与互信,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民意基础。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应对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以推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为出发点,甘肃省应持续利用以下优势助推中国-中亚人文合作的高质量发展:

一、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同时依照打造文化制高点实施方案,建设一系列旨在加深与沿线各国文化交流,推动地域文化走出去的交流平台。

二、加大对甘肃地域文化“走出去”和“走进去”的支持力度,设立敦煌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始祖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的翻译项目,提高地域文化向外传播能力,让甘肃文化切实走进包括中亚在内的沿线各国,推进甘肃的国际化发展。

三、发挥高校、智库平台在文化传播中的推动作用,加强与中亚高校和学术机构的合作,开展对“甘肃高效融入‘一带一路’”、“特色文化对外传播模式和路径”等课题的研究,并持续深化“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建设。

四、利用省内民众与中亚、西亚国家往来密切和交流频繁的机会,加强民间组织和个人在对外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原标题:兰州大学丁淑琴:甘肃在中国与中亚国家人文交流中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

编辑:王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