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熔:做好民间外交,讲好中国故事

发布时间:2021-09-06 来源:中华儿女 作者:王海珍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刘熔主持格鲁吉亚培训学员洽谈会

刘熔在照片里,都是笑着的。微笑,大笑,合影在笑,一个人的时候也在笑。笑容常常挂在脸上的人,心情也不会差。的确,他常常是快乐的,他善于在生活中汲取新鲜养料,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也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查缺补漏。工作中,他也常常笑着——他的工作涉外,常常面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员、不同文化、不同语言,让大家从陌生到熟悉,从戒备到放松,笑容都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刘熔2008年从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湖南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是1996年由湖南省农业厅批准成立,集研发生产、经营服务、咨询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投资控股集团,主要从事兽医生物制品研发制造、酒店旅游服务、农业工程咨询设计与仪器设备经营、新农村建设与房地产开发、农业项目援外建设与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等。

集团自2008年开始承担商务部援外培训相关工作,培训主题涉及粮油、灌溉、蜜蜂养殖及蜂蜜加工、农产品贸易与农产品加工等领域。也是在那一年,刘熔进入农业集团。自进入集团起,刘熔就和对外援助工作结下不解之缘,十二年时间,尽管有好几次转型机会摆在他面前,但他还是坚持对外援助业务。他一直致力于推动湖南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业领域交流与合作,向“一带一路”国家传递中国农业技术,促进经贸合作,传播中国文化。刘熔与专家团队一起钻研课程体系、实操方案,并编写多本双语教材、对外交流工作手册,成功申请多项版权证书及设计专利。

截至2019年底,刘熔和同事一起完成近百期援外培训项目,培训来自90多个国家3000多名学员,培训语言涵盖英语、法语、俄语、泰语、葡萄牙语,培训效果获得各方好评。多个派出国家(组织)包括萨摩亚、马来西亚、格鲁吉亚、斯里兰卡、非盟等纷纷发来官方感谢信,盛赞项目不仅传播中国农业技术和中国文化,还有效促进双边经贸合作,深化彼此友谊。刘熔也因此获得了第一届“湖湘最美丝路青年”称号。

带领学员深入中国生活,打破偏见

“对外交流培训工作听起来好像很轻松、很光鲜,但在过程中,需要极大耐心和仔细,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学员,每个学员都需要我们去了解,去沟通。”刘熔说,“学员们在这里学习,也是他们了解中国的窗口,希望他们回去后能给周围人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

刘熔经常和同事们说,“我们做的是民间外交工作,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每每想到自己工作的意义,他会觉得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在工作中更是全力以赴,如履薄冰。

“每一个学员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刘熔脑海中翻腾起过往学员一张张脸庞。学员大多来自发展中国家,文化背景、所受教育也都不同,对中国的认知也不一样。“有些学员以为中国人还都留着大辫子,就像电影里清宫戏演的那样,或觉得中国经济很落后,交通工具只有平板车或自行车,所以来之前会带有某些心态,甚至情绪。这个时候,我们光靠讲是没用的,要带他们去看、去了解。”刘熔和同事会在休息时间,带学员一起逛街,在长沙街头走一走。看着街头霓虹林立,车水马龙,他们会惊呼,原来中国人已经这么时尚、这么潮流。这也会让刘熔觉得自己工作意义所在,还有那么多海外的人对中国的认知停留在一百多年前,“我们更有责任讲好中国故事了”。

因为是农业领域培训,刘熔会带领学员参观与农业有关的地方,也会带领学员走访当地老百姓家里,让他们与当地老百姓交流,实际感受中国老百姓生活。刘熔相信,这种走进国内老百姓的生活,也是学员了解中国有效方式之一。

“因为我们是农业集团,湖南具有农业特色的相关产业和专业,我们基本都有涉及,比如粮油、油料作物、灌溉技术,以及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等,我们都会给予学员培训。还有比较有特色的蜜蜂养殖和蜂蜜加工培训班,因为投入小、产出快,所以很受欢迎。”刘熔印象中很深刻的是,有一名格鲁吉亚学员,觉得自己来自欧洲国家,刚来时,有一种对欧洲技术的自信。他觉得,中国的技术,再怎么也不会比欧洲强,所以刚开始,就抱着只是来看一看的态度。在学习过程中,他确实感受到中国养蜂技术的先进,“他告诉我们,中国蜂王浆产量比他们国家高好几倍。他开始认真学习技术,把中国养蜂技术,包括中国蜂产业的一些创意,带回去了”。

什么创意?就是巢蜜,像一个个小蜂巢,可以一小格一小格直接拿出来,能作为礼盒,也方便随时吃。这名学员回去以后也采取这种方式,一方面推广这些好创意,一方面运用中国生产蜂王浆的技术,养蜂产量迅速提升。

“挺惊喜的是,他学了以后觉得很好用,也认为培训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所以他在蜂场内定期办培训班,把周边农户召集起来,把技术传授出去,一起研究怎么去开发产品。他运用所学到的技术,带动当地部分蜂农发家致富,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口碑。”刘熔说,“后来,时任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到格鲁吉亚考察时,还去了我们学员的蜂场参观”。刘熔和同事去格鲁吉亚出差时,也去了这名学员的蜂场,“去参观的时候也觉得特别好,让我们很有成就感”。

学员在华期间,刘熔(左二)给学员过生日

刘熔特别注意到,这名学员在他工厂最醒目位置,装裱并挂着他在国内培训获得的证书、照片,而且是挂在蜂产品历史宣传最中间。对每一个去他工厂参观的人,他都一定会介绍这段故事。“我想起来教育中常用的一句话:用一棵树去撼动另一棵树,用一片云去推动另一片云,用一个灵魂去影响另一个灵魂。我们做的也是这样的事情,用一个人去影响一大片人。这样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更多人加入我们。他愿意主动帮我们讲述中国故事。”刘熔说。

把中国农业技术输出国外

刘熔印象中比较深刻的,还有集团实施的“援格鲁吉亚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合作项目”。这个项目占地约4公顷,在位于格鲁吉亚东南部的克维莫-特利州(KvemoKartli)马尔内乌利(Marneuli)。这是中格两国政府间第一个技术合作项目,中方团队有9位专家全线跟进。刘熔虽然不是常年在格鲁吉亚项目一线,但因为做协调工作,来回奔波过几次,对这个项目有很多了解。

这一项目是以适用的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合作为主,通过“中心示范区+推广示范点”模式,在当地建设日光温室、实用大棚,形成相关技术培训示范,推广中国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引进优良蔬菜品种和适宜当地种植的新品种;以生产示范和技术培训为主要目标,着重向当地技术人员和农民传授蔬菜种植技术,为今后推广相关技术、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新思路,为中国日光温室和蔬菜品种进入格鲁吉亚市场打下基础。

“一般农业项目都是在比较偏远的地方,所以条件非常艰苦。原本和格鲁吉亚政府谈好的是给一片空地,专家组过去后,这个项目即将启动,接着才找到一块当地政府的玉米地。我们和当地政府一起协调,把玉米地推平,相当于从零开始。”刘熔说,“格鲁吉亚地处欧洲,行事作风完全欧化,节假日也多,节奏比较慢,很多工作开始都需要我们这边去推动”。

一片玉米地推平后,从零兴建蔬菜大棚,难度可想而知,最初去的专家组没有地方休息,直接搭帐篷在工地上休息,直到大棚建好。

刘熔(左三)参加在格鲁吉亚举行的学员回访会

格鲁吉亚过去对中国农业技术援助抱观望态度,“因为我们建设的示范园区,是中国特色日光温室大棚,正常情况下不需要加温,蔬菜就可以安全过冬”。刘熔说,“以前格鲁吉亚人用美国技术,建的是智能日光温室,冬天需要天然气加热,所以他们对于中国不用加温的日光温室技术持怀疑态度,觉得这个怎么能行呢”?

直到冬季,有段时间大雪天,格鲁吉亚农业部的人特意开着车来示范园区参观,想看看大雪天中国的技术到底是不是吹牛。等进了蔬菜大棚,一看里面的黄瓜、西红柿、辣椒都水灵灵的,长势喜人,彻底服气。

“也是这样的大雪天,因为地处偏远,供暖设施没有接入园区,我们的工作人员就在那样的天气里工作,”刘熔说,“一线专家和工作人员真是付出太多”。

集团用半年时间将一片荒地建成包括6栋日光温室和27栋实用大棚及配套设施的蔬菜种植园。园区内进行露地标准化改造,栽种中格友谊树、设置“一带一路”宣传栏。温室大棚布局错落有致,干净整洁,展现中国农业示范园良好形象。“基地虽然地处远离首都两小时车程的偏远农村,但已累计接待慕名而来的参观人员超过1000人次。”

园区通过采取集约化育苗、蔬菜嫁接、高产栽培等技术,实施单位先后对瓜类、茄果类、豆类、叶菜类、甘蓝等多个种类进行种植试验,产出蔬菜的品质、抗病性、产量等都优于当地品种。格鲁吉亚当地农户在亲眼见证严寒下日光温室中茁壮成长的番茄、黄瓜、辣椒等蔬菜后,纷纷点赞中国技术。

这个项目也促进中格农业文化交流。为深化项目成果,惠及更多格鲁吉亚人民,发挥项目平台和桥梁作用,加深双边农业交流,集团分别在格鲁吉亚和中国共培训近500名格鲁吉亚技术人员。培训班采取课堂授课、交流讨论、参观园区等方式开展。通过培训,中国日光温室及蔬菜种植技术受到学员广泛好评。多名学员表示,希望能够引进日光温室,并且通过学习提高蔬菜种植技术。同时,短暂的培训增加了学员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向往,在培训学员中刮起学中文热潮。经过两年半耕耘,项目从零开始,逐步发展建成一个四季瓜果蔬菜飘香、生机勃勃的中国蔬菜大棚技术示范园区,同时为中格未来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刘熔与学员合影

对外援助,是搭建友谊桥梁,也是建立向外传播中国故事的窗口,坚守12年的刘熔还会继续坚持。“可能我性格中的专注和耐心有助于这份工作,向国外介绍中国的自豪和荣誉感也是我一直坚持下来的动力。”刘熔说,“我的同事们,我的团队,我的家人们都付出很多。我经常加班,随时要处理各种事务。太太生产时,正赶上项目紧急,我等孩子早上出生,中午就赶回去上班。还好,家人给予我很大支持和理解。我相信,我的同事们也是这样,经常面临家庭与工作冲突,有已经当妈妈的同事,她们可能忙得都没有时间照顾小孩,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把‘一带一路’培训项目做好,做好民间外交,讲好中国故事。”

(原标题:最美丝路青年 | 刘熔:做好民间外交,讲好中国故事)

编辑:王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