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春荣:为“一带一路”提供文化软力量

发布时间:2017-07-08 来源:光明日报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正在向落地生根、深耕细作、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要更加重视文化交流合作,处理好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关系,务实推进与舆论引导的关系,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再上新台阶提供文化软力量。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而实现民心相通,首要而有效的手段就是文化交流。文化的影响力超越时空,跨越国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从世界发展历程看,国与国的交往、地区与地区的往来,首先是文化的交流合作,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软力量,是搭建友谊之桥、合作之桥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思想差异较大,只有文化先行、取得更大早期收获,才能更好地消除分歧,推动各国共同建设“一带一路”。

从历史上看,古丝绸之路既是一条通商互信之路、经济合作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文明对话之路,是一个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它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它所蕴含的丝路精神在沿线国家有着广泛共识,加强文化交流合作软力量建设具有天然的基础和条件。

从现实看,文化交流合作可以为经贸合作共赢提供“软”动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认识理念、文化价值、法律制度都有所不同,只有通过文化交流合作,才能让各国人民增强相互信任,从而更好地加强经贸合作。我们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要立足现有基础,充分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加强各国、各领域、各阶层、各宗教信仰的交流交往,消除偏见、化解歧见、增进共识,夯实经贸乃至社会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基础。

进一步推动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加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要注重做好以下几点。

加强中华文明与沿线国家文明的交流互鉴。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我们要努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在走出去中加强中华文明与沿线国家多种文明的交流互鉴。要高度重视人文交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注重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开展文化、教育、科技、新闻、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的有机统一。要正确处理“中”和“外”的关系,既立足本土,始终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又面向世界,敞开胸襟、放眼世界,广泛借鉴吸收各国各民族思想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在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实现创新发展。

重视和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要通过各种方式,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传播好“一带一路”声音,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要着力强调“一带一路”建设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突出“一带一路”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通过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等各种方式,巩固和扩大我国同沿线国家关系长远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让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

丰富文化交流合作的内涵与形式。要深度挖掘沿线各国的人文资源、弘扬人文传统,除文艺展演、影视交流、文物博览等传统文化领域交流外,还要拓展科教、学术交流,知识产权保护等文化交流合作新领域,创新交流合作的形式,搭建新的交流合作平台。要注重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手段,通过影视、图书、音乐、动漫、网游等业态传承“一带一路”历史渊源、文化精神,让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成为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强“一带一路”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设施,也是互联网时代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物质条件。当今社会,不管是中国还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们,其日常的工作、消费、娱乐都离不开网络服务。目前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网速与发达国家相比远远落后,特别是在固网宽带方面,由于缺失固定电话充分发展阶段,导致以光纤到户为代表的有线宽带发展严重滞后,进而使得大量以大数据流量为特点的互联网应用无法开展,因此这些国家的人们具有强烈的升级需求。我国这些年积累了丰富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和市场经验。我们有能力、有经验为畅通“一带一路”贡献力量。我们要以信息互联互通为契机,加快沿线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加快电子政务、网络社交等的交流合作,让文化在信息高速路上跑起来。(作者:刘春荣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编辑:王沥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