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庄聪生:三个层面问题制约民营企业“走出去”

发布时间:2017-08-16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庄聪生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据统计,现在全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大概2万家,其中民营企业占多数。在许多地区,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但是,也要看到,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大部分是自发的、零散的、碎片化的孤军奋战、单打独斗,投资存在一定盲目性,对风险的认识和管控比较薄弱。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风险和挑战主要来自三个层面,既有国内问题,也有国外问题,还有自身素质问题。

改革开放这些年来,各地政府很多是做引进来的工作,现在要做走出去的服务工作,相对来说缺少经验。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国内在政策、融资、保险、外汇、签证、中介服务等方面创造条件,但现实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政策跟不上。现有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政策法规体系是由过去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演化而成,因此仍留有“以项目审批为主、资本与外汇项下管控、限制对外投资”时期的烙印,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还需要更多政策的支持。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当中,需要向多个国家机关申请审批,耗时较长,有时错过商机。

第二,融资难。很多企业反映新设立的境外企业,尚未在投资国建立良好的市场信誉,从境外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很大。向境内银行间接融资是主要途径,且需要境内母公司或商业银行提供担保,国外资产不能在国内金融机构进行抵押,企业难以获得贷款,发展受到较大限制。

第三,保险贵。在境外投资保险方面,目前只有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开展境外投资项目的保险业务,保险范围只限于战争、汇兑限制、政府违约等政治风险且费率很高。

第四,用汇难。国家对外汇使用管理仍相对比较严格,在企业使用外汇的审批上手续复杂、效率还不高。

第五,服务弱。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境外投资信息咨询、风险评估、人员货物通关甚至签证等方面没有经验。而专业服务机构相当匮乏且良莠不齐,缺乏严格监管,企业很难获得中介机构的服务。

企业自身素质也制约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

首先,就是信息比较匮乏。信息不对称直接导致企业走出去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目前政府部门对企业跨国直接投资的方向、重点、行业导向、区域布局等关键问题缺乏有效引导,企业获得信息的渠道有限,投资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其次,人才紧缺。很多企业反映很难招聘到通晓两国文化、熟悉国际化经营运作、懂管理、能信任的国际化人才。像商务、法律、财务、知识产权,甚至是语言类的专业化人才都很难找到,对企业境外投资造成很大障碍。

最后,经营低端。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没有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的输出,更没有形成有认知度的国际品牌。目前投资主要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投资少,高新技术投资更少。

面对国外不同的国情、政策、法律、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商务活动主要面临五方面风险:

一是政治风险。当前“一带一路”目标国大多为东南亚、中亚、西亚、南美、非洲的国家和地区,有些国家政局不稳、政府腐败问题比较严重,企业投资风险比较大。二是外交风险。一些国家和我国存在一些争议,直接影响在这些国家投资的中资企业。三是法律风险。很多企业短期内不能适应投资所在国的法律,经常受到法律问题制约。四是汇率风险。这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币相对比较坚挺,包括东南亚、欧洲、南美等很多国家的经济出现波动,货币相对人民币出现贬值,企业利润缩水。五是文化风险。包括民族、文化、宗教、信仰、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同。(作者为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庄聪生,《经济参考报》田如柱、金辉整理)

(原标题:民企参与“一带一路”如何化解风险)

编辑:王沥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