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石勇:用大数据技术助力“一带一路” 打通关键节点

发布时间:2017-09-11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石勇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横跨亚非欧大陆60多个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巨大发展潜力也意味着合作对象的多样性、涉猎范围的广泛性、数据操作的复杂性和潜在风险的多重性。

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以尊重各国政治立场、经济文化多样性为立足点,尊重沿线各国的自主选择。这种包容性、灵活性,某种程度上加深了风险因素的多样性、不稳定性以及决策的复杂性。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应有效整合大数据这一数字时代的新型战略资源,把政府数据、企业数据、网络与开源数据整合归集在一起,深化关联分析、融合利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回答下列三个问题:哪些企业能够“走出去”,走到哪里去?哪些企业值得“引进来”,引到哪里来?我们的产能可与哪个国家合作,合作到怎样的程度?

“一带一路”的风险主要来自于贸易、投资、汇率、道德等方面,而对于这些风险,大数据都能给出解决之道。

各国贸易额和贸易政策长期波动,通常取决于各国口岸与物流效率状况、海关与边境管理政策、规制环境与金融和电子商务发展条件等。大数据技术可在传统贸易引力模型给出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基础上,更加迅速地处理海量数据,更加专业地整理异构数据,从而实现对各国、各地区贸易额增加值的精准预估,实现精准贸易。

投资风险主要体现在:海量国民储蓄由官方外汇储备更多转化为在沿线国家生产性投资及相应的债权股权;间接投资向直接投资的转化,使得投资收益、风险等不同维度的指标属性发生变化;部分地区政局不稳;部分项目投资收益率低、周期长,融资条件有限;投资在一些地区相对集中且领域单一。

借助大数据技术,我们可实现多领域、各层面异构数据的收集、清洗、整合,实时监控信息动态。同时,制定“一带一路”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借鉴以往大数据在个人、企业征信领域的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投资项目建立各层次风险评估模型,从而为各级政府政策制定、企业投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一带一路”在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同时,也带来汇率变动的风险。在大数据技术的协助下,我们可以对汇率变动进行及时监控、预估,合理规避风险。

当前,我国的大数据应用仍局限于金融、保险等行业,其他领域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此时更应抓住机遇,用大数据打通关键节点,筑起一条“数字化丝绸之路”,无愧于这个走向复兴的伟大时代。(作者为国务院参事、中科院教授石勇

(原标题:石勇:用大数据技术助力“一带一路”


编辑:王沥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