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吴红亮:信息化建设有利开拓“一带一路”产能合作

发布时间:2017-09-13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金辉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主办,国合信用研究院、国诚信征信有限公司承办的“国际合作信息、信用系统建设研讨会”近日在京举行。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科学院的官员与专家、学者共同就“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推动信息化和信用建设阐述了各自的观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金司副司长孙学工表示,中国信用建设已经驶入快车道,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一是建立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使每个自然人、每个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了唯一的身份标识,可以将有关信用记录记于其名下。二是建立了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动解决部门之间信用信息“孤岛”问题。三是开通了“信用中国”网站,归集发布各地方、各部门可向社会公开的信用信息。四是建立了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旨在增加失信成本,提高守信收益。五是推动政府部门与社会信用服务机构合作,通过创造政府需求,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目前已在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交通物流、企业债券、创业投资等领域引入第三方征信机构参与行业信用建设和信用监管。

国际信用合作深入发展,中国政府将在以下领域与国际各方深化信用建设合作:建立对话合作长效机制、建立信用相关法律制度研讨机制、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联合奖惩机制、加强信用服务机构的跨国合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资司副司长吴红亮指出,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信息化建设对于开拓“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作用日益显现。

一是通过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及时发布境外的投资环境、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项目合作等重要的信息,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综合信息支持服务;二是通过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可以加强对“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重点项目的统筹管理和信息归集,促进项目企业与金融机构等多方对接;三是通过打造媒体宣传平台,可以推广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国际产能合作的良好实践,帮助企业提升国际化的知名度、影响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认为,信息化和信用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

构建“一带一路”信息通道,加强信息服务与安全建设,将有力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开展。信用建设也是推进“五通”、防范投资风险、增强国家间互相信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加强信用建设,将有效保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项目的成功和各国的共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国合信用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陈文玲说,中国已经走到国际舞台的中心,现在首要的是提高中国的竞争力,尤其是中国的软竞争力。

但在配合“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大数据和信用建设还存在差距:大数据时代如何将信用数据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出来;如何实现政府信用数据的公开、有效、增值;信用是我们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如何借助信用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中立体的互联互通,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合信用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石勇认为,大数据是数字化生存时代的新型战略资源,是驱动创新的重要因素。

大数据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潜力和创新空间。我们已经大跨步地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十三五”时期是信息化引领全面创新、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战略机遇,创新、开放、共享是信息时代发展的显著特征和重要理念,也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上,国合信用研究院院长杨玉英还发布了系列研究成果,包括:《我国信用信息系统建设评估报告》、《全国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政务诚信研究报告》、《“一带一路”国别信用报告》和《产能合作指数研究报告》。

《产能合作指数研究报告》指出,产能是一国各行业产品的生产能力,是指特定时期企业释放全部产能后所能达到的产出水平,产能合作指数反映了各国家和地区产能的宏观适配性与产能潜力。中国庞大的生产能力是促进全球产能合作、践行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根本保障。在产能合作不断拓展的新形势下,开展产能合作指数研究,有利于促进产能合作走向深入。

通过对数据的计算与分析,报告得出了最终154个国家的产能合作指数排名,并根据排名得出以下结论:产能合作潜力巨大,潜在供需缺口极大且高度依赖外部产能的国家有缅甸、文莱、东帝汶与赞比亚等28个国家;产能合作潜力较强,潜在供需缺口较大且部分依赖外部产能的国家有卢旺达、菲律宾、塔吉克斯坦等103个国家;产能合作潜力一般,潜在处于需求下降的国家有格鲁吉亚、摩洛哥、蒙古等23个国家。

(原标题:推动“一带一路”信息与信用国际合作)

编辑:曹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