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志勤:中国根本不需要依靠“一带一路”扩展影响力

发布时间:2018-08-21 来源:环球网 作者:刘志勤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先生在和美国商界人士介绍中国的发展时说中国的发展不是追求“一枝独秀”,而是造福全球经济。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对世界经济公平发展的承诺。

中国的发展不要“一枝独秀”,而是要百花齐放”。因为,“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但是近来不少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负面新闻却在搅乱人们的正常思维。

最近在欧洲访问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的金融及企业界人士,都自然而然的提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最近的部分西方媒体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的评论,特别是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评论“出奇地集中”,而且观点是“出奇地一致”。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不仅引起中国商界的重视,而且引起欧洲国家不少关注中国发展人士的关注。有的朋友更是明确表示,尽管这些报道有些“蹊跷”,但是值得注意。不能听任谎言和诽谤横行天下。

这些西方媒体针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评论已经改变了原来的宣传方式:由“怀疑”到“质疑”,改为“ 诽谤”和“造谣”相结合,力图混搅黑白,颠倒是非,期望在国际舞台上丑化中国形象,贬低中国倡议的“惠世价值”,中国必须对此提高警惕,有充足的舆论导向能力和制止流言蜚语的控制力,保证中国的经济发展能够顺利进入符合世界共同利益的“新时代”。

中国所提倡的包括“一带一路”倡议在内的各种发展建议的核心是为了实现世界经济的“百花齐放”,是为了促进国际合作的“惠世价值”。中国政府的倡议光明磊落,世界各国看得很清楚,但是仍然有那么一些少数国家的经济界和商界人士对中国的发展抱有骨子里的敌视和歧视,才让他们如此看扁中国。对这些人而言,已经不能满足用“偏见和傲慢”来解释他们的言论和行动,而是自身阴暗与扭曲的心理的反映。

仔细分析最近西方媒体的有关评论,目前集中在“债务”和“利益”这两个问题上。其中有超过一半的文章标题就是“一带一路加重国家债务”,“项目国家为中国背上沉重债务”..... 等等,故弄玄虚,耸人听闻,更有不少文章则指责中国借“一带一路”“转嫁债务危机”,“转移多余产能”,甚至还有的文章捕风捉影,直指中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全球影响力而推行“一带一路”倡议等。这些诽谤在部分欧洲国家中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对社会好感度的导向作用十分重要。

这些西方不良媒体对于中国进行的“围剿式”攻击虽然不能改变中国的发展方针和各个国家对中国的传统友好,但是在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任何恶意的谎言都会消耗中国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不能集中注意力放在发展自己的经济上,这对中国的未来决定不是好事。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即将在中国举行,对于这次中国与非洲国家加强互相信任和互相合作的良机,少数心术不正的西方媒体会利用峰会召开前夕,会不遗余力地给中国“抹黑,泼脏水”,企图挑拨和煽动对中国的不满,进而为中国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制造“不信任”,“不可靠”的气氛,为进一步的发展增加障碍和阻力。中国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发展好自身的经济,同时绝不可放弃舆论阵地上的竞争。

我们要让世界真正的知道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国际社会的“百花齐放”,要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中国一样走向富裕和幸福,而“一带一路”则是帮助沿线国家在短期内实现自己发展目标的最佳途径。中国帮助各国在经济发展和财政能力允许范围内尽充分发挥自身的发展优势制定发展规划,而“一带一路”是这些国家可以充分信任利用的良机和良策,不仅不会增加这些国家的“不良债务”压力,还能够帮助这些国家解脱和减轻旧有债务枷锁,减轻负担,轻松发展经济。

此外,中国根本就不需要依靠“一带一路”来扩展自身的影响力。中国在近百年来的国家影响力不断提升主要是依靠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无私真诚的合作。中国不需要像西方国家那样依靠“价值和资本”的输出而维持日薄西山的影响力。

中国不搞“贸易独裁”,更反对搞“经济专制”的发展方针,而是坚持平等合作,和平包容,“全球一盘棋,国际一家亲”的共同发展的理念。这是保证可持续,可稳定,可预期的发展重要前提。

中国的古代哲人说的好:圣人非不爱利,是要利万人;非不爱富,是要富天下。中国之所以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在践行“利万人,富天下”的中国财富观,是真正的在为世界各国民众谋发展,图繁荣。如此坦荡豁达的胸襟,是中国千年文明史的缩影。

让世界“百花齐放”,国国繁荣,是中国的“惠世方针”的最终目标,也是中国的一个责任与义务:中国不仅要消除自己国内的贫困问题,第二步还要在全世界实现消除彻底贫困国家。只有全世界的共同努力,这个目标才能够实现!现在最需要的是中国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和挑战,完成对世界的承诺和满足世界对中国的期望。中国要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因为“万紫千红才是春!”这是中国的世界发展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体现。(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

编辑:刘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