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驻俄罗斯大使李辉: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阳光普照世界

发布时间:2018-12-09 来源:外交部网站 作者:李辉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驻俄罗斯大使李辉在俄罗斯《劳动报》发表署名文章——《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阳光普照世界》: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格局开始了新一轮演变。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重新配置,世界多极化使国际关系深刻调整,社会信息化把整个世界连为一体,文化多样化又促进多种文化思潮交流交融,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所以,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这些变化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关系到各国人民的福祉,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两个重要概念——“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为解决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给出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此后,习近平主席在国内和国际多个重要场合深入阐述了这两个重要概念,并不断从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丰富其内涵。

伴随着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不断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赞同。2017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先后被写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中共十九大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中国共产党宣言》,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表达了中国将携手世界各国“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坚定意志和庄严承诺。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涵

习近平主席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方略,旨在弘扬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来超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之间的隔阂、纷争和冲突,强调彼此之间要守望相助、弘义融利、风雨同舟、命运共担,尊重世界范围内的多元文明和多彩文化,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与联合国所倡导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崇高目标相一致,且更贴近当代国际关系的现实。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蕴含着全新的世界发展观念,这是一种全球价值观,包含着平等互信的国际权力观、义利相兼的共同义利观、包容互鉴的新型文明观、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安全观、生态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观、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全球治理观,其着眼的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也就是说,这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表达的是一种“既立足国内,也要放眼世界”的战略含义,既是国家利益的延伸,也是国际利益的延伸,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是习近平主席对当今世界性质和时代主题的重要思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这一重大倡议也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推动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提供了思想资源。恰是在这一重大倡议的引领下,中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受到世界各国普遍欢迎,充分显示了这一重大倡议作为全球治理理念的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

20世纪发生了两次血腥的世界大战,还发生了残酷的“冷战”,人类社会经历了空前灾难与浩劫。新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开始新一轮深刻演变,我们面临更多选择,但我们对和平与发展的追求坚决不能动摇。

首先,这基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大势。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体系和秩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各国之间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一个国家想要孤立发展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同时,许多困难也成为所有国家无法逃避、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如环境污染、粮食危机、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疾病流行、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等。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理所应当和谐共处、抱团取暖。

其次,这源于开放与包容的中华文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天下一家,追求的是不同国家、地区、文明之间平等合作、互进共荣。中国传统文化中只有“亲仁善邻”、“和而不同”的传统,从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历史。中国从不谋求一家独大,也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是中国发展理念,也是中国对世界的希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以“道并行而不相悖”的中国智慧去处理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当今世界愈演愈烈的文明冲突和对立,在保证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第三,这出于责任与担当的中国作用。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长,国际地位逐步提升,中国需要向世界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世界也期待着中国发挥大国的作用。中国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全球排名仅第70位。但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愿意承担与自己国家地位相符的国际责任,愿意为国际社会和谐和平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正是在上述基础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建议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5个方面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既是顺应历史潮流、回应时代要求的重大倡议,也是中国经过深思熟虑为世界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也就是说,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

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生态和谐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共同体。日益严重的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警示我们,生态一旦崩溃任何国家都不能幸免。尽管中国承载着巨大的发展压力,但是仍主动承担责任,将“绿色”列为“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南;同时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创新绿色科技,积极落实《巴黎协定》等国际合作项目。

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和平事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保持长期团结稳定、繁荣发展、社会进步,这本身就是中国对国际和平事业的最大贡献。同时,与奉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的国家不同,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原则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周边关系,广泛参与区域合作和全球事务,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压舱石”。

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变革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因此,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派出维和部队、支持非洲建设,将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贯彻到实践中去,让全世界分享中国的发展成果。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大国是关键。大国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

第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构建公平正义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在经济方面,要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反对逆全球化的保守主义倾向,避免不公正的贸易战争,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在政治方面,要着力解决恐怖主义、难民、武装冲突等迫切问题,积极劝和促谈,尊重联合国发挥斡旋主渠道作用。在文化方面,主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同文明要平等交流、共同进步。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方向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习近平主席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就是我们要奋斗的目标。

一是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和平是人类文明进步最为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千百年来世界各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失去和平的土壤,发展、合作、繁荣都无从谈起。要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根本在于国家之间要构建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在遇到分歧时,各国要以平等为原则,寻求挖掘潜在的共同利益;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为基本方针,采取沟通协商的方法弥合分歧和矛盾;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将冲突性关系转化为友好伙伴关系,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二是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突出,给世界带来越来越多的共同挑战。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中国始终强调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把本国的安全建立在威胁和损害别国安全的基础之上,实现持久安全;坚持改革创新,实现共同治理;坚持法治精神,实现公平正义;坚持互利共赢,实现平衡普惠。

三是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近年来,尽管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但中国依然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努力扮演负责任的大国角色。共建“一带一路”正是中国基于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探索而为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5年来,中国在20多个沿线国家建设了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270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20多亿美元的税费收入,创造了24.4万个就业岗位,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与繁荣。

四是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中国古话叫“三人行,必有我师”,中国的多民族特点使中国文化素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思想精华。中国正是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在充分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同时,积极吸收世界文明的精华,求同存异、取长补短,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之路。我们要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五是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高度重视国内生态文明治理的同时,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严格遵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各项原则,坚定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定》,认真执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立2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出台《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国际社会当携手同行,只有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真正迈向清洁美丽的世界;只有在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文明才能愈加精彩。

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俄作用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占有特殊地位,是一组最重要、最主要的大国关系,并已成为维护当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5年多来,习近平主席7次访俄,同普京总统举行20多次会晤,创下两国元首会晤纪录。恰是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全面、平等、互信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中俄之间高度的政治互信、紧密的经济联系、丰富的人文交流,相似的国际立场,都说明俄罗斯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伙伴。在国际事务中,两国倡导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决维护联合国核心地位,呼吁各方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叙利亚危机、朝鲜半岛核问题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双方在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亚信、中俄印等机制内广泛开展合作,包括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发言权、代表性,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打击三股势力、不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等。双方密切沟通,有效协作,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国举办的主场外交活动,得到俄方大力支持,普京总统均出席并明确表示赞同中方提出的方案与理念。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推动《北京反腐败宣言》的诞生,2016年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制定了《二十国集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去年金砖国家厦门峰会通过了《厦门宣言》,这些都彰显了中国有能力联合其他国家参与全球治理,推动重大全球和区域性现实问题的解决。

同样,中国也对在俄境内举办的大型活动给予了坚定支持。就在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首次来俄出席了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同普京总统共同引领新时代中俄关系发展,同东北亚各方共商区域和平与发展大计。双方还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对表,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各种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共同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这一系列共识充分表明,中俄密切关系是双方的战略决断和长远选择,树立了大国、邻国关系典范。

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源于中国、为了世界。既立足于时代发展潮流,也是中国承担大国责任的目标所向,反映了民众求和平、谋发展的共同愿望。习近平主席不仅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还努力将其从愿景变为现实。在此背景下,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这恰是中国基于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探索而为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

5年来,雅万高铁、瓜达尔港、中俄原油管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早期收获,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突破了8000列,通达了欧洲14个国家和42个城市。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累计超过了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了700亿美元。中国在沿线国家建设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270多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20多万个就业岗位,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朝夕之事,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一步一步做出扎实努力。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在当今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思潮发展,现行的国际秩序受到质疑和挑战,世界发展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各国政府相向而动,以持之以恒的共同意志,深化共同利益,促进良性互动,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创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编辑:刘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