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孙金阳、吴涛:拉美困境与中国经验

发布时间:2018-12-10 来源:丝路瞭望 作者:孙金阳 吴涛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拉丁美洲”的本意是“说拉丁语的美洲”,即原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这个狭义的概念将南美大陆上的圭亚那(英语)、苏里南(荷兰语)和法属圭亚那(法语)等排除在外。后来,经过地缘政治和经济的不断演化,拉美目前已经泛指美国以南33个美洲国家和地区,地域涵盖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了拉美地区最为著名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也让这片广袤的大陆经历了几百年的血与火的洗礼、创造了从1955年到1980年近30年的“拉美奇迹”。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拉丁美洲是十分遥远而神秘的地区,那里有古老的文明印迹、血腥的殖民历史、丰富的资源储备和奔放的民族性格。事实上,中国由于跟拉美地区国家同属于第三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历史文化、经济基础、政治纲领、改革路径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常常被学者们比较研究,甚至一度认为中国经济也逃不过拉美的“中等收入陷阱”魔咒。如今正值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中拉延伸“一带一路”倡议,认真研究拉美困境和总结我国经验,既可以推进中拉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又可以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胸怀来审视得失、为下一阶段的中拉发展战略提供一些思路与建议。

拉美困境

上世纪90年代,拉美国家为了摆脱沉重的债务危机广泛实施了以贸易自由化、国有企业私有化、金融自由化和经济体制市场化为主要内容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但是面对国内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拉美地区领导者们无力撼动固化的社会阶层、更倾向于经济增速后的自行缓解。在这样的发展理念指导下,林立的贫民窟、拥堵的交通状况、匮乏的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的生态环境和比例过高的非正规部门就业成为拉美地区最典型的负面标志,也是当前拉美困境的真实写照。由于自行缓解引发恶性循环、城市扩张缺乏顶层设计、国家风险掣肘经济增长、福利赶超透支国民经济、重点民生欠缺有力保障、改革过于模仿西方道路等因素的出现,造成了如今的拉美困境。

中国经验

衡量国家改革和创新是否有效的根本标准:一是是否与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和现实问题相适应,二是是否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活力,三是是否实现了人民生活的保障和改善。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极具本国特色的伟大实践与探索,无论是在改革的宏观战略上还是具体操作中都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可供情况相似的拉美地区作为参考、借鉴。改革全面深化,社会治理齐步走。不同于拉美地区所进行的局部改革,我国的改革开放是通过有效调整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关系实现了整体性的社会变迁。不仅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转轨,而且构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总体布局。以1977年恢复高考为例,修正了教育秩序、保证了社会公平、改变了许多家庭的命运,也为国家遴选、培养和储备了大批优秀人才。在过去的40年里,我国重视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系统性、同步性改革,注重发挥社会保障作为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和经济运行的“调节器”作用,以输血式福利制度兜底群众基本生活,让社会发展成果为全民共享,以造血式福利政策让身处困境者能够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在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保证了社会公平与正义。

坚持人民中心,打赢脱贫攻坚战。通常情况下,非正规部门就业的迅速膨胀被看做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威胁。但是一些拉美国家的领导人却将它视为改革成功的标志和活力的体现,没有考虑到那些因此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贫困人口如何继续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艰难。根据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2017年报告显示,2017年拉美地区贫困人口比2016年增长100万,达到1.86亿,占该地区人口总数的30.7%。即使在最为繁华的首都城市,依然可以看到连山连片的贫民窟,与基础设施完备、消费水平颇高的富人区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的改革开放不仅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新的发展奇迹,而且给全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特别是十八大以来,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出大幅度增长态势,从1978年到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提高到3639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13432元。脱贫攻坚是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科技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拉美国家对可能促进结构性变迁的创新研发力度极弱。即使研发投入力度较大的巴西也达不到GDP的1%,而秘鲁则只有0.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2%的水平,更是低于转型成功的东亚国家。中国的改革开放对流通体制、劳动人事、社会保障、户籍制度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我国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流动空间和思想解放。个人和企业成为创新的重要源泉和流转平台。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到156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增速提高1.7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2016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81.2,比上年增长5.7%,呈现稳步提升态势;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首次突破万亿大关,研发投入强度超过欧盟15个初创国家2.08%的平均水平。我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创新型国家建设持续推进。其中最为著名的新时代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高铁、共享单车、支付宝和网上购物分别代表了信息经济时代中最为重要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金融创新和平台创新。

坚持自主外交,构建命运共同体。拉美国家的经济和政治长期受到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国家的影响和制约。再加上拉美一体化进程始终比较缓慢,拉美地区在国际舞台的整体实力较弱,被称为走着“依附式发展道路”。我国一直以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有效维护我国主权独立的同时积极推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在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首次提出了“不同制度、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相互依存、利益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概念,并且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化平台,实现了与多个国家政治互信的日益加深、合作领域日益广泛以及国际事务相互支持的良好局面。这有助于发挥各自优势、互利共赢,在加强双方贸易往来和政治合作的同时,全面促进实践经验和成果的共建共享。

智见中拉合作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拉美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中国是拉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三大投资来源国。双方因具有相似的发展阶段和共同的发展任务而变得休戚相关,不仅于2014年成立中拉命运共同体,近年来我国与拉美国家更是互动往来频繁,而且颇具合作前景。

战略设计更加突出整体性和系统性。国际战略是国家战略在国际舞台的延伸,拉美国家和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有着极为相似的身份认同、经济目标和发展诉求,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我国在提出“拉美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的战略定位后,对拉美的战略设计应更加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让彼此在政治、文化、旅游、教育和媒体等方面有更多更为丰富而深入的往来。

合作对象更加突出多元性和灵活性。拉美是全球范围内一体化运动发展较早的地区,曾一度发展迅速并发挥积极作用。后来,由于政治生态环境不断变迁和各自诉求差异导致步伐放缓,并由此诞生了形态多样的双边和多边次区域组织。因此,中国在与拉美推动整体合作时,要特别重视与该地区的次区域组织如太平洋联盟(Alianza Pacifica)和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等的深度联系和合作,根据不同区域组织的特点和作用,因地制宜地建立更为广泛而稳固的战略伙伴关系。

经济合作更加突出创新性和超越性

为了更好地发挥拉美区域合作优势,我国在与拉美国家的贸易中大量进口和投资开采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矿、铝土等各类大宗商品和稀有资源以及部分基础设施和制造业项目。但是,近年来拉美国家普遍环境污染严重,亚马逊热带雨林生态由于建电站、采矿和修公路等经济活动的影响而遭受严重破坏,特别是城市里雾霾深重、空气污染指数屡创新高。在这种情况下,别国大规模地开发和建设很容易被当地居民误认为是资源掠夺和污染转移,并不利于经济和外交的长远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合作中,我国需更加重视大力推动循环经济项目和新能源产业建设,有重点地把一些领域的先进科技创新理念、新成果向拉美输出,使得双方经济合作具有创新性和超越性,达到真正的合作双赢。

文化往来更加突出适用性和时代性。“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拉美国家人民对中国的认知极为有限,文化往来在民间往来中显得更为关键。拉美文化是多元文化的典型代表,受到了古印第安三大文明、西葡等南欧文化、部分非洲后裔的文化、阿拉伯后裔文化、亚洲文明等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和文化认同。他们在国家政治制度显示出比较明显的“低度民主”的特性,表现为更忠诚于较原始的社会和经济集团(家庭、家族、村庄、部落、宗教、社会阶级)。与中国传统文化最为相似之处便是重视家庭和强烈的集体观念。因此,在中拉文化往来上,应继续发扬扩大相似价值观的影响力,同时注重展现现代中国文化特别是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与国际文化接轨的方面,从而吸引更多拉美民众了解中国、走近中国、爱上中国。

在拉美街头,几乎到处是色彩斑斓的涂鸦和热情奔放的音乐。大部分人们在辛苦工作的同时脸上仍然保有笑容和善意。他们那艺术的激情和乐观的心态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重视中拉合作关系、优化中拉战略规划、推动中拉深入交流,不仅有助于改善中国在拉美的国家形象、抑制“中国威胁论”,而且有助于中国优秀文化和改革发展经验的传播和扩散,可以有力地提升中拉全方位合作关系,凝心聚力、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进修二部组织处孙金阳、北京开放大学科研处吴涛)

编辑:刘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