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孟佳、王晓昆:“一带一路”引领新型全球化发展

发布时间:2019-03-13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作者:孟佳 王晓昆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摘要: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然而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全球化发展受到阻碍,全球化的弊病正在逐渐显露。当前,英国“脱欧”、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出台等现象,都表明全球化正面临逆转风险。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始终坚持全球化理念,走全球化道路。“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新一轮全球化的中国方案,因其平等、开放、普惠的特质,让更多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红利。“一带一路”倡议将在“逆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为全球经济复苏和新一轮全球化注入强劲活力。


全球化极大的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然而,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发展的同时也必将带来全球性的危机和风险。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全球化的弊病不可避免的暴露出来,在世界范围内,一种对全球化悲观失望的情绪正在蔓延,各国“逆全球化”的政策和政治主张甚嚣尘上。英国“脱欧”、美国贸易保护政策出台等事件将后危机时代的全球化带到了深化发展与“逆全球化”的十字路口。

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之一,始终坚持全球化的理念。当前全球化发展进程受阻,“逆全球化”现象抬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重塑国际关系、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优化全球治理、引领新型全球化的中国方案。该倡议将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发扬并升华为利益、责任、命运共同体情怀。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引领的新型全球化也是对传统全球化的超越。“一带一路”以互联互通为着力点,帮助沿线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打造互信、包容、共赢的全球化,这与传统全球化、资本主义世界化遵循不同的性质和目标、价值和理想。

“逆全球化”的浪潮加大了推进全球化进程的难度,加剧了全球化进程的不确定性,但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方式。中国 “一带一路”倡议将探索互信、包容、共赢的全球化,为全球经济复苏和新一轮全球化注入强劲动力。

一、全球化的中国方案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解决当前国际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 “中国智慧”,以期与世界各国携手并进,共同推动新型全球化的发展。

(一)“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015年3月,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扩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强调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责任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同时也是中国领导人对于世界前景的预判以及中国道路的选择。构建“一带一路”,中国的理想愿景与建设目标才具有实现途径,它对于推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融合、交流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二)以区域一体化带动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是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路径实现的,世界各国合作发展的切入点也是双边合作、多边合作、区域合作等方式。但是,为了限制新兴经济体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将区域一体化变为了控制手段之一。比如,TPP和TTIP,作为区域经济合作项目,其门槛高,并且具有排他性。这种带有目的性的区域经济合作中,只有区域内的国家可以获利,从长期来看,这会使得世界的经济发展持续失衡,危机和风险加大。

“一带一路”倡议区别于这种排他性区域合作联盟的特点之一是通过跨国投资推动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为各国提供就业机会,打通贸易渠道,推动工业化发展,实现中国与沿线各国的互利共赢。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过程当中,亚洲将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将逐渐完善,亚洲市场将逐渐联通,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逐渐增加,经贸规则整合发展,亚洲地区的区域经济会逐渐融合。亚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成果将为世界经济提供新的合作机制模范,为世界经济作出贡献。

(三)“一带一路”倡议蕴含新型全球化理念

在全球化面临逆转风险的今天,世界各国不能再自私的追求自身发展,而忽视全球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中体现出了“互信”、“包容”、“共赢”的新型全球化理念。

“一带一路”这一宏伟蓝图需要沿线各国的平等互信作为基础,才能得以实现。沿线各国共同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加强沿线区域的互联互通、实现沿线国家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同时可以推动各国的发展战略的对接,发掘市场潜力,创造需求、投资与就业,增强文化交流。这需要参与国遵守新安全观,增进互信,加强协作。

包容性全球化是平衡和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分享发展红利的必要条件之一。“一带一路”倡议延续了丝绸之路精神,彰显了“开放包容”,“平等互利”,“共商、共建、共享”的精神内涵。“一带一路”通过互联互通,将中国与沿线各国连接在一起,推动经贸合作,传播多元文化,提供就业机会,刺激消费、贸易和投资的扩大,加强沿线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在 “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各方秉持不干涉他国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的原则,相互尊重各国自主发展模式,共同倡导文明宽容的对话模式,包容互鉴、共生共荣。

共赢理念体现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原则与合作方式两方面。一方面,合作原则指通过共商达成共识,由共识转化为各方共同参与,即共建。共建能够使沿线国家的人民都受惠,并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实现共享。另一方面,合作方式是指“五通”,这是实现“一带一路”的出路,通过全方位推进各方合作,打造共同体,实现共赢的目标。

二、“一带一路”引领新型全球化超越传统全球化

当前,“逆全球化”趋势抬头,全球性矛盾危机愈演愈烈,但全球化的步伐并不会因此却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是下一阶段的全球化中最为宏大的事件,引领新型全球化的发展。

(一)“逆全球化”背景下新型全球化的崛起与发展

全球化的前进动力始终是其经济的合法性,其纲领为建立一个全球经济体系,创建繁荣发展的世界。然而,全球化的理想愿景并没有真正实现,反而使得世界贫富差距进一步增大,不平等现象愈加严重。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旨在引领超越传统全球化的新型全球化。

中国领导人提出,在当前的历史变革时期,世界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应将各国联系起来,打造命运共同体,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基础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在“逆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中国把握机遇、应势而谋、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筹建亚投行、筹备新兴国家投资银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举办全球经济和政治论坛等一系列推动新型全球化发展的举措。

“逆全球化”与新一轮全球化趋势在此产生交集,构成重塑世界格局的两股力量。曾经的全球化倡导者与此时的倡导者身份发生了调换,但这种调换背后的性质却完全不同。新型全球化在逆全球化背景下以其全新的特点崛起。具有中国特色文化政治内涵的新型全球化是对传统的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改变与超越,将成为重塑世界格局的新力量。

(二)“一带一路”倡议引领新型全球化对传统全球化的超越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对资本主义世界化的革新,对传统全球化的改革,改变了了西方中心论的传统论调,摒弃了固有的零和思维、丛林法则和霸权逻辑。作为新型全球化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将开启世界经济新篇章,推动全球化的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所引领的新型全球化,与资本主义世界主导的传统全球化有着不同的目标和性质、理想和价值。新型全球化以东西互联、南北互通的互动型全球化超越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单向度全球化;以平衡海陆发展的均衡全球化超越海权优先、陆海二分的海上全球化;以全覆盖、无死角的世界全球化超越欧美优先、充斥暗角的局部全球化;以开放包容的广域全球化超越以制度、文明和价值观划界的局域全球化;以均衡发展、利益共享的普惠型全球化超越以部分国家的发展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的畸形全球化;以多中心崛起、全方位合作、全人类共赢的全球化超越“一国独霸”、“几方共治”、“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极化全球化。

新型全球化是为了打破和消解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体系中“中心—边缘”结构、摒弃依附型的世界体系、避免再次出现世界霸权秩序,去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更加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世界。 传统的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种形式,为世界经济和各国发展带来了贡献,但却不是唯一的形式,更不是最好的形式。中国“一带一路”倡导的全球化,将是超越传统全球化的新型全球化。

三、“一带一路”推动新型全球化的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引领国际合作、拓展合作模式、发扬丝路精神、打造共同体的方式,摒弃传统全球化的弊病,推动新型全球化的发展。

(一)国际产能合作、“丝路基金”和“亚投行”的建立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世界上百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参与和支持,与沿线四十多个发展中国家签署了协议,与二十多个国家开展了国际产能合作。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为 9,535.9 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 25.7%,自 2011 年起,中国向沿线国家的出口一直呈上升态势。 联合国报告中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了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支撑点,对中国在全球发展当中的作用和意义表示肯定并寄予希望。

在金融合作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也颇有建树。2014年12月,丝路基金得以成立。中国出资400亿美元,通过以股权为主的多种市场化方式,利用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参与国的经贸合作以及多边互联互通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这对于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前提条件。2015年12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中国的发起之下宣告成立。作为首个中国提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主要目的是为“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其发展以及促进经济方面的合作。亚投行也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倡议成立、吸引发达国家加入的,成为高标准国际金融机构的范例。它的成立将为互联互通的实现提供可能,有利于促进周边国家与中国的良性互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二)对中低等收入国家的贡献

“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可以提高国家之间的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而使得资源配置得以优化,推动沿线各国的产能合作、产业合作,刺激经济提升和发展。这对于中低等收入国家来说,无疑是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的好平台、好方法。

中国政府于2015年底倡议构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并于2016年3月正式启动,该机制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中的标志性事件。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包括三大合作支柱,即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该合作的特点是注重接地气、行动力、全面性、包容性,是为中国、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的发展量身定做,符合六国共同需求的合作机制。

2018年1月10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发表了《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金边宣言》。宣言说,“澜湄合作机制已从萌芽期发展为成熟的区域合作机制,成为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少发展差距、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促进南南合作、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机制。”据统计,2017年中国与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的五国贸易总额达2200亿美元,同比增长16%。中国累计对五国各类投资超过420亿美元,2017年投资额增长20%以上,中国与五国新增航线330多条,2017年中国与五国人员往来约3000万人次。澜湄合作将为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和更广阔的舞台。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截止2018年上半年,我国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74亿美元,增长12%。我国与沿线国家已建设8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当地创造了24.4万个就业岗位。 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中低等收入国家可以加速工业化建设并实现现代化建设,共同推进全球化发展。

(三)创新地区合作机制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地区合作得到了推进。亚投行为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提供资金支持,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能合作,这不仅可以刺激跨国投资、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贸易成本,同时可以扩大地区间合作的范围,并且将合作内容与合作形式进行丰富。

中国曾以“世界工厂”闻名世界。现在,中国正在启动产业改革,推进“中国制造2025”。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可以实现将本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其他国家,这对于沿线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说,是一个加速发展工业化、获得劳动机会、进入世界价值链的机遇。但就规模而言,“一带一路”沿线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承接中国的产业转移。只有通过若干个国家的合作,即某种新型的地区合作才能实现中国的产业转移,这种新型的地区合作既可以是“经济走廊”,也可以是中国的境外加工园区等。例如,中巴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六条经济走廊的建设均是创建新型地区合作的方式。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地区形势下,新型地区合作使得参与地区可以增进各方互信,促进互利共赢,实现优势互补。(作者为新华通讯社对外新闻编辑部助理编辑孟佳、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员助理编辑王晓昆

参考文献

中文专著

1. 赵可金著:《“一带一路”从愿景到行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 王义桅著:《“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3. 冯并著:《“一带一路”全球经济的互联与跃升》,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6年版。

4. 胡伟著:《“一带一路”打造中国与世界命运共同体》,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5. [英] 简·阿特·斯图尔特著:《解析全球化》,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6. [德]乌尔里希·贝克著:《什么是全球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3-24。

7. 国观智库:《对外投资新空间—“一带一路”国别投资价格排行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中文论文

1. 黄炼:《全球化学术探讨》,《社会科学动态》,1999年第12期。

2. 杜鹃:《全球化仍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WTO经济导刊》,2016:60-61。

3. 王义桅:《“一带一路”能否开启“中式全球化”?》,《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7(9):7-13。

4. 杨正位:《“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推进经济全球化的新引擎》,2016。

5. 梁宇:《逆全球化现象探析及中国应对》,《攀登》,2017(8):8-11。

6. 陈曙光:《“一带一路”:中国与世界》,《教学与研究》,2017(11):23-30。

7. 赵白鸽:《“一带一路”引领人类第四次全球化》,《中国人大》,2017(4):25-26。

8. 赵万里:《一带一路——人类恢弘的文化产业》,《文化纵横》,2017(1):76-79。

9. 陈宗胜,康健:《反全球化的逆流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全球化》,2017(6):18-41。

10. 胡键:《用中国智慧消弭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矛盾》,《党政论坛》,2017(8):54-55。

11. 钟飞腾:《“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与大国关系》,《外交评论》,2017年第3期。

互联网资料

1. http://www.chinatoday.com.cn/ctchinese/chinaworld/article/2013-10/15/content_572431.html

2.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615/c40531-28446116.html

3. http://news.haiwainet.cn/n/2017/0513/c3542868-30912046.html

4. http://www.ifforum.org/2015agmcn/guandianc/2015/1113/722.html

5. http://www.ciis.org.cn/gyzz/2016-03/15/content_8648652.html

6. 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gnxw/62327.htm

编辑:刘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