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俄中友协副主席:“一带一路”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延伸

发布时间:2017-07-28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曲颂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时,专门会见曾在中国东北抗日战场上浴血奋战的俄罗斯老战士及援华专家和亲属代表,向他们致以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

今年,是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成立20周年,俄中友协成立60周年。近日,记者走访了其中一些代表。让人感动又欣慰的是:艰难岁月里与中国结下的那份情谊,不仅深深烙印在这些老朋友心中,并且绵延不断地传承下来。

“我的使命,就是讲述事实”

采访叶甫盖尼·阿巴索夫实在不容易。这位70多岁的老人,身兼莫斯科老战士委员会中国分委会主席和俄中友协副主席两职,大部分时间都奔忙在世界各地。冒着大雨在地铁站短暂停留接受采访时,他刚从意大利返回。而7月7日,又飞往北京参加有关抗日战争的研讨会。

阿巴索夫的父亲康斯坦丁·阿巴索夫是苏联援华飞行员,曾击落两架日军飞机。在1938年7月7日南昌附近的一场激烈空战中,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虽然击毁了10架日军飞机,但自己的战机也7毁2伤。康斯坦丁·阿巴索夫在跳伞时被日军击中,落入鄱阳湖。3天后,他的遗体被当地渔民打捞出来,在往后方转移时消息中断,至今仍不知埋骨何处。

在叶甫盖尼·阿巴索夫老人的脸上,还能明显看出英雄飞行员父亲的轮廓。阿巴索夫多次到访中国,最近一次是为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事迹展览揭幕。

阿巴索夫钦佩中国这些年取得的发展,尤其是在2015年,他受邀站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的观礼台上,看到大阅兵那一幕,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的强大。

2015年,阿巴索夫与其他17名援华老战士和家属代表,一起从习近平主席手中接过纪念奖章。当时有老战士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习主席亲自走到他面前,这个细节让现场每个人都深受感动。与习主席交流,阿巴索夫更感到了他的谦逊与亲切,感受到他带领中国向前发展的信念与决心。他透露,他们向习主席赠送了一条写有“习近平与普京”字样的领带,希望两国领导人携手合作。

这些年,阿巴索夫一直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各个城市,忙着“讲故事”——讲战争的惨烈,讲英雄的历史,讲和平的重要。他有个心愿,要更多地讲述苏中共同抗战的故事。他说,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从1931年就开始了,从那时起,东北抗联就在中苏边境开展了合作,后来还有了苏联远东方面军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2016年,阿巴索夫与苏联元帅崔可夫之孙等人自费开启了一段中国之旅,走访当年苏联飞行员战斗过的城市,在各大学发表演讲,并把父亲留下的唯一一件飞行员大衣捐赠给了武汉博物馆。现在,他正在参与筹备两国军事主题博物馆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非常期待习主席有机会能拨冗看一看。”他说。

两年前获得纪念奖章的18名老战士代表中,已有6名因高龄去世。“但他们永远不会离开我们。”作为老战士代表中的“年轻人”,阿巴索夫还有两个愿望,一是在有生之年找到父亲的坟墓,二是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80周年时,自己还能够向年轻人讲述人类历史最悲壮的那一段故事。

“中国人的信念打动了我”

在伊万·阿尔希波夫的桌上,有一张特别珍贵的照片。那是爷爷伊万·瓦西里耶维奇·阿尔希波夫当年与中国领导人陈云握手的照片。而爷爷,是当年苏联援华专家组总负责人。

阿尔希波夫曾到沈阳,回访当年苏联专家帮助建造的机床厂。看到一位个子瘦小的女讲解员,满怀激情地介绍着工厂制造的新型机床,他受到了震动。这里的工作人员不仅仅是在工作,还真正相信自己在用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中国人的信念打动了我。”2013年,他用爷爷的名字注册了俄中社会经济发展基金会,希望能为俄中区域合作与人文交流尽一分力量。

阿尔希波夫告诉记者,自己主持的基金会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密切合作,上一辈的友谊正在一代一代流传。他经常看着那张爷爷的合影照片,从中仿佛可以看到上一辈人对自己的期许。

1950年,苏联冶金工业部副部长伊万·瓦西里耶维奇·阿尔希波夫来到北京,出任苏联驻华使馆参赞和苏联援华专家组负责人,在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主持了156个项目。这段历史被西方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技术转移事件。

阿尔希波夫回忆,爷爷一生都对中国怀有深厚感情,经常提起在中国的往事,常说“咱们去中国吧”。晚年生病,有人从中国给爷爷寄来中草药,纸包里有蝎子以及很多不认识的东西。他问爷爷,这么“可怕的药”怎么能喝?爷爷回答,这是中国朋友送来的,是中国人民的传统智慧,“不会错!”苏中交恶时期,爷爷非常痛心,并一直致力于恢复两国关系。1984年,爷爷突破重重阻碍,再次率团访问中国,为推动苏中关系正常化作出贡献。

阿尔希波夫家族与中国的渊源远不止于此。他妻子的爷爷曾在中国东北对日作战,经常给儿孙们讲述在中国的见闻。2015年访俄期间,习主席接见了援华专家及家属代表,在阿尔希波夫看来,这不仅是一场仪式,还是发自内心的尊重、感激。

阿尔希波夫回忆起自己第一次见到习主席的场景,有些偶然,也很有趣。那是在2014年。“在人民大会堂,我看到习主席走过来,连忙掏出手机想拍张照片,结果手机怎么都无法启动。习主席经过时,发现了正举着手机假装发短信其实在偷拍的我,很惊讶又忍不住笑了。”阿尔希波夫看到今年习主席再次来访,两国领导人越走越近,特别高兴,他说“中国有句俗话叫‘远亲不如近邻’。俄罗斯和中国不但是近邻,还是友好和睦的邻居,更是有能力在彼此困难时候相互帮助的仗义邻居。”

51岁的阿尔希波夫还是一位汽车运动达人,他的基金会与俄罗斯锦标赛、丝绸之路拉力赛等国际赛事紧密合作,发掘了许多优秀青少年选手。他认为,汽车运动不仅新潮和刺激,更是培养规则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的土壤。因此,他把汽车运动看作巩固两国青少年一代友谊的切入点,也希望给中国汽车企业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正值俄罗斯锦标赛赛季,阿尔希波夫热情邀请记者去现场看一看,他满怀深情地说,“我的梦想是,有一天在赛车现场,我身边也站着中国年轻人。”

“在中国问题上,我立场很坚定”

“一到涉及中国的问题,他们就会痛苦地说:‘萨纳科耶夫又来了!’”俄中友协副主席谢尔盖·萨纳科耶夫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调侃自己。

先后担任过远东发展部部长助理、罗高寿俄中分析中心主席、俄中经济贸易合作中心主任等多重职务的萨纳科耶夫,多年来一直坚定支持中国、俄中合作。一些俄罗斯官员、学者曾经忌惮中国人会“占领”地广人稀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萨纳科耶夫勇敢地指出事实:与世界各发达国家相比,俄罗斯的华侨华人数量明显偏少,大半还聚集在莫斯科,那些顾虑实属杞人忧天——来的中国人多不是问题,经济社会环境吸引不了中国人前来才是值得担忧的问题。

萨纳科耶夫对自己的立场理直气壮,认为自己摆事实、讲道理,民众自然会明白他是否可信。他说,在西方时常妖魔化中国的媒体战背景下,更要有人为中国说几句公道话。

萨纳科耶夫的“刺儿头”不止表现在媒体论战上。2009年,在俄罗斯市场整顿过程中,莫斯科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涉嫌灰色清关被关闭,数万华商价值几十亿美元的商品被查封。萨纳科耶夫与执法人员进行了一番“斗法”,用自己熟练的法律知识阻止执法人员私自将查封的货物拉走,减少了华商的损失。

实际上,这位不好对付的“中国通”最初的专业与中国无关。掌握了几门外语的他,毕业时正赶上苏联解体初期的一片混乱,只能靠销售从中国贩运来的日用品谋生。在事业上升的过程中,他与中国的缘分越结越深,成为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的最初成员之一。两国友好史上的传奇人物罗高寿大使更是给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我的几本相册几乎是罗高寿大使人生最后几年的传记,他退休后参加的所有活动几乎都是和我一起。”

萨纳科耶夫多年来一直忙碌在俄中合作的各个领域,在机电商会、地方政府等部门举办的招商、洽谈会等活动上时常看见他的身影。现在,他又敏锐地看到了“一带一路”的前景。2013年,担任远东发展部部长助理的萨纳科耶夫在克里姆林宫见到了到访的习近平主席。同年下半年,习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更让他印象深刻。在萨纳科耶夫看来,“一带一路”绝不仅仅是一条商品运输的物流通道,还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延伸和联系不同文明的纽带。他非常希望推动俄罗斯积极加入这一伟大进程,让西伯利亚大铁路、中俄蒙“万里茶道”等历史悠久的交通走廊重焕生机。

其实,从2008年开始,萨纳科耶夫就跟随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的代表团多次访华并见到习主席。在他眼中,习主席一直是一位强有力的政治家,一位有世界级影响力的领导人,也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萨纳科耶夫赞许地说,自从习主席担任国家最高领导人开始,不但能从新闻中频频听说“大老虎”落马,他自己也亲身感受到,反腐斗争不是一阵风,而是从根本上改变风气。

萨纳科耶夫建议所有国家的高官都好好读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认为这能帮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什么是国家利益,应该怎样去维护。萨纳科耶夫透露,他目前正在着力打造自己理想中的“丝路驿站”,把目光投向了深受俄中两国人民喜爱的贝加尔湖。作为贝加尔湖地区发展基金会主席,他认为无论是从地理角度还是社会文化角度,这一地区都是东方与西方相会之处,与中国又有着交通上的便利,加以开发便可以成为俄中两国贸易、旅游、展会、洽商等活动的中心。他说:“从‘一带一路’这四个汉字上,我总是能看到一幅非常美好的画面:一个人带着另一个人沿着一条大路走向光明的将来。”

(原标题:习近平主席同这些俄罗斯朋友握过手——他们同中国的缘分越来越深(记者观察)

编辑:王沥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