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特别节目:当代大学热衷招收国际学生,根源何在

发布时间:2017-10-19 来源:央视网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荷兰鹿特丹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具有活力、开放和包容等特点。本次邀请到格罗宁根大学西布兰德·波佩玛校长分享教育理念,探讨国际学生为本国大学带来的改变。在中国学生前往海外留学的同时,各国学生也纷纷前往中国,正是这样一种平衡状态,促进了中西方交流的缔结,以及彼此生活与文化的融合。

《开讲啦》“一带一路”特别节目最后一站来到荷兰鹿特丹,由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校长西布兰德·波佩玛先生讲述大学教育国际化的深刻意义。

大学教育是为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尽管波佩玛先生现在从事教育事业,又是大学校长,但其实最初他是一名医学生。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曾立志用自己的医术帮助别人脱离病痛。而在成为医学生后,他发现从事研究的过程是非常引人入胜的,也是他的热情所在。他渐渐明白,其实对他来讲,医学研究最大的魅力在于可以让他获取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求知欲才是驱使他不断钻研的根本原因。

正因此,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大学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对口行业的从业人员,它不只是为了填补具体的工作岗位,更是为了培养学生某种做事方式。这种做事方式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但只是这样还不够,即使提出的问题再具新意,最关键的依然是对问题加以解答。而大学教育提供的就是解答问题的工具与方法。大学教育的真谛其实是提出问题,掌握知识,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国学生与荷兰学生之间的差异

在与中国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波佩玛先生逐渐发现了中国学生与荷兰学生之间的差异。在他眼里,很多中国学生的学习都非常刻苦,也肯下功夫做研究。但中国学生应当对学习目标进行更慎重的思考。中国学生在做实验之前会预先设定一个结果,并为此花费心思,做各种准备。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他们预期的结果都会实现。这时候中国学生倾向于重复进行实验,以期能实现他们最初的假设。但事实上,为什么不对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检查,找到导致错误的原因呢?你会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非仅有一种,而且当时的环境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大学学生国际化的深刻意义

对于很多国家存在的关于大量吸收国际学生的疑问,波佩玛先生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很多人认为,招收国际学生一是为了吸收较为高昂的学费,二是为了引进国外人才。但波佩玛先生的想法则不止于此。他从教育从业人员的角度出发,认为学生来源的不同可以加快促进不同背景的人的互相理解。国际学生为课堂带来多元化,让学生们有机会讨论各种背景下的案例,也能更为真切地对本国以外的世界展开了解。这是仅有本国学生的课堂所无法完成的目标。

波佩玛先生认为,在你不了解一件事物的时候,是不应贸然去做判断,去评判这件事物好与不好的。正如刚才对中国学生的评价那样,引发一项结果的途径其实有很多种,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也有很多种。只有当大学学生的国际化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学生们才有机会领略多样的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解决办法。

青年人应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倡议

波佩玛先生在谈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时候,首先肯定了“一带一路”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建设。但在修建了基础设施之后,将由谁来使用它们呢?答案正是那些接受了国际化教育的学生。无论是在欧洲的国际学生,还是在中国的国际学生,这些接受多元文化渗透的青年人们,将是为东西方搭建沟通桥梁的关键人才。而对于国家来讲,加深合作,为青年人的沟通与交流铺设坦途,将是最为关键的一项措施。

编辑:吕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