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生:“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更多惠及沿线国家

发布时间:2019-04-24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张一鸣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国际社会对倡议的认可度和参与度越来越高。“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切实的利益,相关国家在项目建设、经贸合作、金融服务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如何看待六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东道国经济的增长与就业上取得的成绩以及下一步将在哪些方面推动相关工作?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他认为,“一带一路”项目在促进东道国经济的增长与就业上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与中国奉行“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有关,未来要转为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合作发展,将成果更多惠及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中国经济时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以来,沿线国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这些投资在促进东道国经济的增长与就业上取得了哪些成绩?

张燕生:“一带一路”倡议获得相关经济体广泛欢迎。“一带一路”的项目注重“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现阶段,一带一路合作重点是推动设施联通。典型代表是中欧班列,2019年3月底开行超过1.4万列列车,通达境外15个国家50个城市,这些中欧班列促进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流通。此外,中国在沿线国家开办了一批境外合作区,累计投资3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近30万个。一些项目给当地带来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和出口额,促进了东道国经济的增长和就业,未来这些类型的项目将越来越多。而且“一带一路”倡议也将吸引沿线更多国家参与,不久前意大利签署了协议,就是看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的变化,未来这些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与中国的合作将更加多元化。

中国经济时报:上述成绩取得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张燕生:“一带一路”倡议奉行“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相关国家只要有合作意愿,就可以开展合作。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奉行的就是“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以陶瓷企业为例,中国的陶瓷企业走出去投资,会采取共享模式,相关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收益,与东道国企业、美日欧企业、其他地区和国家企业开放包容共享,所以项目本身会受到当地欢迎。此外,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很多项目,无论是交通、电力还是通讯,都是当地比较需要的基础设施,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果。

中国经济时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来,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您如何看待这些争议?

张燕生: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成长过程中,都会伴随着质疑和批评。欧洲一些主要国家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和商业布局有150年以上的历史,这与历史上殖民主义有直接关系。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至今只有六年。习近平主席说过,中国在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没有给世界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历史。当我们面对质疑的时候,要更加客观理性看待,要相信万事开头难,要看到最近六年的进步越来越大,看好和愿意参与的国家越来越多。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是发展中国家,存在很多发展中的问题,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要让发展的红利惠及到沿线国家,要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一带一路”倡议引起全世界对相关国家的关心和参与,国际组织都很支持“一带一路”,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愿意参与,这是好的开始。未来,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国人习惯从历史、开放、合作的角度看事情,时间会证明,行动比什么都重要。

中国经济时报:“一带一路”倡议正在走向深入,将呈现出哪些特点?

张燕生:“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六年多以来,转向高标准和高水平的合作和建设,要建立更高的质量、更高的标准、更好的水平,把“一带一路”推向一个新阶段,需要对过去六年的合作进行总结提升,要明确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即“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要遵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成为第一动力。推动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促进一带一路创新合作;二是坚持协调发展成为内生特点。将更加注重区域、城乡和居民收入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整体协调、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形态。这意味着生态文明将受到更高的关注,未来推动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贸易的项目都将是绿色项目、绿色金融;四是坚持开放发展成为必由之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建设和发展都是全方位开放的,有合作意愿,就可以开展合作;五是坚持共享发展是根本目的。未来“一带一路”发展将创造更加公平的机会,将创造更加公平的成果共享机制。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条和平之路,消除贫困、共享发展、增进合作,将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总之,“一带一路”倡议将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未来的合作发展,将成果更多惠及到沿线国家。

编辑:刘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