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声音∣中泰携手共进,“金色的友谊”更加闪耀

发布时间:2025-02-10 来源:云南日报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中泰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好邻居,血脉相融的好亲戚,命运与共的好伙伴。中国是泰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最主要外资来源国和最主要的外国游客来源国。两国宣布建设中泰命运共同体以来,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经济合作拓展活跃,人文纽带愈发紧密。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谊金色50年”,我们将坚定沿着共建中泰命运共同体的道路携手前进,共促发展,造福人民。

——中国驻泰国大使韩志强

澜湄合作已成为次区域最具活力的新兴合作机制之一,大量务实项目在澜湄合作专项基金的支持下落实落细。“澜湄合作2024年度十大新闻”,不仅记录了澜湄合作的重要时刻,也是澜湄合作精神的生动体现。面对国际形势变乱交织,澜湄国家更应加强媒体合作,提升国际舆论中的“澜湄影响力”;发挥青年力量,培育未来区域合作生力军;加强文明对话,筑牢民心相通新桥梁,为构建更为稳定、更加繁荣、更可持续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多贡献。

——中国外文局总编辑高岸明

在政治层面,两国相互支持走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和睦相处的典范。经济领域,中国连续12年成为泰国最大贸易伙伴国,2024年双边贸易额约1350亿美元,同比增长6%。中国是泰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外资来源国和外国游客来源国,多领域合作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谊金色50年”,中泰媒体界、智库界应加强交流合作,挖掘并传播中泰友好正能量,让中泰友谊成色更足、分量更重,谱写“中泰一家亲”的新篇章。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参赞李集涓

今年正值中泰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谊金色50年”,中泰媒体开展友好合作,既是对两国友好关系的生动诠释,也可为推动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更多媒体力量。

凝聚合作共识是基石,媒体人应发挥关键作用,讲述中泰携手发展故事,为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服务,丰富深化其人文内涵。健全合作机制十分重要,虽然中泰媒体合作不断,但完善机制能推动合作常态化、精准化,南亚东南亚媒体联盟的成立与交流便是有力探索。

在媒体行业变革之际,找准合作定位不可或缺。中泰媒体要坚守合作初衷,加强新技术应用交流,把握传播规律,让正能量转化为大流量。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与泰国MCOT公共有限公司、泰国民族报等媒体的合作已积累了宝贵经验。充分发挥南亚东南亚媒体联盟机制作用,搭建高质量合作平台,在平台共建、内容共创、资源共享、人员交流等多维度深化合作,必将为中泰友好关系长远发展注入持续活力。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李绍明

在全球电动化浪潮下,泰国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绿色变革,中国新能源汽车作为行业代表,为泰国消费者带来丰富的高科技产品,提升出行体验,展现中国制造水平。

中国新能源车企不仅在泰销售产品,并诚意投资建厂,带去新质生产力技术与管理经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当地产业发展。以广汽埃安为例,本地化率超47%,并助力泰国电动汽车充电桩生态建设。

尽管发展面临挑战,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泰国发展前景依旧乐观。中泰各界以客观视角看待东南亚产业合作,“中泰命运共同体”切实存在。企业对在泰发展充满信心,新能源汽车产业与供应链合作将成为中泰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也是构建中泰命运共同体的有力实践。

——广汽埃安泰国政府事务总监达红娟

中老铁路自2021年12月3日全线通车运营以来,发展速度远超预期,被誉为“黄金大通道”。截至2025年1月14日,中老铁路累计运输旅客4500万人次、运送货物5080万吨,沿线的客流、物流、信息流高效流通。

中老铁路不仅造福中老两国,还为中泰搭建起运输桥梁,催生出“中老泰”多式联运模式。2024年以来,“中老泰”多式联运货物达14.5万吨,同比增长105%,彰显“一带一路”倡议下互联互通成效,持续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经贸合作上,中老铁路助力显著。泰国榴莲借铁路降低运输成本,中国市场价格下降30%至40%,中国民众实现“榴莲自由”,推动泰国榴莲产业发展。

“一路欢歌一路情”中老铁路跨国春节文化主题活动开展之际,我们偶遇多个泰国旅游团赴滇赏景。目前中泰铁路建设正酣,建成后将缩短两国时空距离,促进多领域合作。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宣传部部长马永鸿

从老挝至泰国的行程中,让我对中老泰的发展有了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仅是自身发展,还涉及与世界各国关系的构建。西方现代化多走对外扩张之路,而中国追求的是和平、共同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与各国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共同追求繁荣稳健,这使得中泰间建立起深厚政治信任,成为新型国际关系典范。

中泰、中老泰铁路建设加速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是中泰两国几代人努力的成果。回顾历史,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充满对抗与主从关系,而中国倡导的国际关系更为平等友好。面对未来,需要两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通过协商、对话等成功方式,化解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南开大学图书馆馆长、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韩召颖

“中泰一家亲”不仅是两国高层的共识,更需要转化为具体行动。回顾历史,中泰交往可追溯至2000年前,郑和下西洋多次停靠泰国,彰显了两国悠久的友好关系。如今的中泰关系应在历史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通过加强互联互通、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推动两国关系更加紧密。

实现“中泰一家亲”需要从“三路”建设入手:一是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包括水路、公路、铁路和空中航道;二是促进经贸之路合作畅通,让双方在经济上共享收益;三是推动心路相通,通过文化交流与民间互动增进理解与信任。中泰双方应加强旅游合作,鼓励双向人员往来,进一步拉近两国人民距离。中泰关系构建应具备可持续性,通过常态化对话与机制化合作,抵御外部干扰,让两国关系风雨无阻、历久弥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周边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陆地

交通发展在当今时代正引发着翻天覆地的变革。以往云南自驾到泰国需耗时两天,而中老铁路开通后,当天即可抵达。大理即将开通到曼谷的国际航班,飞行时间仅两个多小时。这种时空距离的大幅拉近,极大地促进了两地在文化、旅游以及经贸领域的交流合作,使其迈向新高度。

未来大理将与泰国旅游行业开展更紧密的合作,借助直航航线推进全新升级版的中泰旅游合作项目。诚挚邀请泰国友人前往大理,体验“风花雪月 自在大理”的独特魅力。在大理,一人可邂逅浪漫、追寻诗意;两人能许下永恒誓言;一家人可漫步苍洱,品味乡愁;一群人则能抓住机遇,实现梦想,尽情享受幸福生活。

——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彭云峰

“中泰一家亲”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源。中泰在诸多文化观念上存在紧密联系。中国文化是多种文化观念融合的体系,在长期发展中达到高度统一。尊师重道、重视事理、崇尚道义等理念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中,很多华裔从中国的广东、福建、浙江等地迁移到泰国,进一步促进中泰文化交流,沿海地区的发展也与这些文化观念中所倡导的开放、把握机遇的精神息息相关。

从宏观层面构建“中泰一家亲”。政治上,两国应融合国家与地区战略,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行政上,两国政府需成立组织,完善规则制度和政策。社会关系上,应秉持共同价值理念,协调旅游团体、公民与组织、媒体等各方关系。国际关系上,智慧化解矛盾冲突。

从微观层面,要明确构建中泰命运共同体的中长期目标,建立健全组织和制度,持续完善政策机制与方法,全面推动中泰友好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人民出版社《新华文摘》编辑部高级编审胡元梓

(原标题:声音)

编辑: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