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新图景徐徐展开

发布时间:2016-12-19 来源:新华社 作者:宓盈婷 李慧颖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资料图

“我接触过不少想来大陆发展的台湾青年,他们的苦恼是渠道有限,现在大陆有了自贸试验区,可以说为台湾年轻人又开了‘一扇窗’。”来自台湾的“80后”孟宪霆说。

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允许台资独资职业介绍所和人才中介机构在平潭片区落地。孟宪霆瞄准这一时机,成立了福建省两岸金桥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目前,“两岸金桥”已组织了6批次共350名台湾青年参访平潭,还帮助了2000多名台胞赴闽完成大陆职业技能鉴定。

对外开放是自贸试验区赋予平潭的基本任务,与台湾“一水之隔”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平潭片区深化对台开放的功能定位。首批聘用6名台湾专才到行政事业单位任职、进一步梳理出66个岗位拟招聘台湾专才、500多个项目登记入驻两岸青年创业园区……平潭片区正以热情的姿态向台湾各界人才敞开怀抱。

在灵活引进人才的同时,平潭不断加大行业开放力度。建筑、规划、旅游、医疗等行业率先对台开放,47家台资建筑企业在此备案,4家台资旅行社、12家台资医疗机构和生技企业相继落户。

作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厦门片区的开放半径更大。在6000多平方米的中欧(厦门)班列集货中心,工人们正操作着货柜车忙碌地分拣、搬运货物。

“集货中心是在之前的铁路转关中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可以容纳15000个货柜。”厦蓉欧(厦门)快铁班列有限公司董事姜敬东说。

中欧(厦门)班列是首条从自贸试验区开出的中欧班列,全长12733公里,全程运行15天。在海上拓展至台湾,在陆上延伸至欧洲的东大门波兰罗兹,而后又开通德国纽伦堡和荷兰蒂尔堡两条新的终点线。

如今,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选择这条物流大通道:大批电子、机械、鞋服等产品搭乘班列前往欧洲大陆,欧洲的食品、日用品、葡萄酒等进入厦门市场。班列从开行之初每周一列,增加至现在的每周两列。截至10月底,中欧(厦门)班列累计完成进出口班列51列、货值近9.24亿元人民币。

福州曾是大陆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如今,自贸试验区、“海丝”核心区、福州新区“三区叠加”,福州站在了对外开放的新起点上。

负面清单外资管理模式已在福州片区全面实行。去年7月,日资企业——东北理光(福州)印刷设备有限公司的复印机再制造项目投产,成为大陆第一个复印机企业再制造项目。“没有负面清单模式,就没有我们公司的新业务。”东北理光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高龙英说,二手设备进口、外资投资再制造产业,以前都需要逐项审批,负面清单制度使企业跨过了审批门槛。

今年4月15日,大陆央行出台关于支持福建自贸试验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细则,当天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即为区内企业办理了首笔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的备案。

“作为一家自贸试验区内的中外合资企业,我们在境外资金的取得、使用上比以前便利很多,公司目前正在和香港、台湾以及美国硅谷的投资人谈合作事宜。”科立视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原杰说。

挂牌一年多来,福建自贸试验区成为吸收利用外资的新高地。截至10月底,福建自贸试验区外资企业共有2027家。

(原标题:福建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新图景徐徐展开)

编辑:李保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