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举行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2-04-08 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4月1日下午,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请重庆市商务委副主任李巡府,重庆市高法院副院长孙海龙,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二级巡视员陶亮,重庆海关副关长刘浩宇介绍重庆自贸试验区建设五周年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徐祖国: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今天下午发布会的主题是向记者朋友介绍重庆自贸试验区建设五周年有关情况。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领导有:市商务委副主任李巡府先生,市高法院副院长孙海龙先生,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二级巡视员陶亮先生,重庆海关副关长刘浩宇先生。

今天的发布会有两个环节,一是向大家作主题介绍,二是回答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首先请李巡府先生向记者朋友介绍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建设五周年有关情况。

重庆市商务委副主任李巡府: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重庆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关心、关注与支持。今天很高兴与市高法院、市政府口岸物流办、重庆海关的同事一道,向大家介绍重庆自贸试验区挂牌五周年来的基本情况。

挂牌五年来,重庆自贸试验区始终肩负着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职责,深入践行“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初心与使命,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积极作为、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推动总体方案151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面落地,国家部署的复制推广经验案例和深化改革创新举措落实率超过90%,较好地发挥了改革发展排头兵、开放发展制高点、创新发展先行者作用,创新引领度、改革集成度、开放显示度和市场活跃度都显著增强。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成效:

一、发挥开放创新“试验田”作用,差异化探索闯出新路

立足国家赋予重庆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要支点”作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一是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探索陆上贸易规则。依托中欧班列(渝新欧)开立全球首份“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并实现批量化运用;制定国际货运代理铁路联运作业规范等3项标准获批为国家标准;铁路提单背书转让效力得到司法审判实践支持,开创国际贸易史先河。

二是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多式联运创新。签发全国首张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多式联运提单,推动铁海联运“一单制”试点,探索建立连通海上与陆上的贸易物流金融新规则。推广“铁路原箱下海、一箱到底”模式,整体通关时间压缩40%。上线全国首个跨境金融区块链西部陆海新通道融资结算应用场景,为物流企业提供融资超15亿美元。

三是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创新便利通关模式。与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常态化开行沪渝直达快线,探索江海联运一体化便利通关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水运进口转关“离港确认”试点,提升江运时效40%。

二、发挥改革创新“排头兵”作用,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累计培育重点制度创新成果88项,其中7项向全国复制推广,66项在全市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贸易方面,在全国率先开展“四自一简”、“一保多用”、跨部门一次性联合检查、整车保税仓储“三个一”等监管模式改革创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在中西部位居前列。投资方面,全面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下放41项市级管理权限,企业开办实现“一网、一窗、一次、一日”全流程办结。

金融方面,争取到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等20多项创新试点,知识价值信用融资新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政务服务方面,在全国率先推出“全程电子退库系统”,建设全国唯一的区域性专利导航项目研究和推广中心,创建市场综合监管大数据平台被评为全国最佳实践案例。法治保障方面,成立全国首家覆盖全域、专门化的自贸试验区法院,成立西部唯一的商标审查协作中心,涉外商事法律服务新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

三、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开放型产业量质齐升

实施政策项目“双清单”管理制度,为好项目设计好制度,为好制度匹配好项目。结合自身战略定位和产业发展实际,不断完善两江、渝中等9大板块外向型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目标定位,加快外资外贸项目向自贸试验区集聚发展。市场主体蓬勃发展。五年来,累计新增市场主体6.5万户,成功引进星光国际精准医疗创新中心等百亿级项目,德国埃马克、万国数据、中欧数字生态城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落地。

外向型产业集聚明显。新设外资企业占全市比重20%,吸引了全市超35%的外商直接投资,集聚全市超1/4的进出口企业,贡献了全市约70%的进出口贸易总额。

企业效益稳步攀升。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近20%,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超35%,高技术制造业营业利润占自贸试验区内规上企业营业利润比重超85%。

四、发挥协同联动“示范区”作用,引领效应持续显现

深入推进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共同签署共建示范区工作方案,共同创建全国首个中欧班列合作品牌—中欧班列(成渝)号,协同集成了全国首创的关银“一KEY通”、多式联运“一单制”等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制度创新成果。

推动自贸试验区与其他开放平台统筹发展,启动首批10个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收获初期成果。如,重庆高新区聚集企业用地需求,率先探索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新模式。重庆经开区出台全市首个游戏产业专项政策,吸引百余家企业在数字内容产业园注册发展。

回首过去,经过五年的探索与实践,重庆自贸试验区已经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发展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阶段,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开放动能更加强劲,全方位全领域的开放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展望未来,重庆自贸试验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制度创新,深化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以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为重庆谱写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徐祖国:

好的,谢谢李巡府先生。下面进入第二个环节,请记者朋友就关心的问题提问。

重庆法制报记者:

请问重庆市高法院孙海龙院长,这五年来,重庆市高法院在服务保障自贸试验区建设方面有哪些亮点的举措?下一步,你们有哪些重点工作要开展?谢谢。

重庆市高法院副院长孙海龙:

谢谢。五年来,重庆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支持自贸试验区企业的创新做法、积极探索具有自贸试验区特点的审判改革,重庆法院大致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牵头开展了法治保障工作推进组的工作。大家知道,咱们重庆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就有五个工作推进组,其中法治保障工作推进组的牵头单位是我们市高法院。市高法院做好牵头工作,统筹协调和各成员单位一道,自贸试验区的仲裁中心、商事调解中心、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重庆仲裁委互联网仲裁院等专门机构相继成立,构建起了具有自贸试验区特色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第二,积极参与探索构建陆上贸易新规则。刚刚李主任在通报情况中也谈到了,譬如说市高法院与相关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运单融资促进重庆陆上贸易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多式联运“一单制”发展的指导意见》,还参与推动重庆铁路提单信用证融资结算案例,入选了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审结了全国首例涉及铁路提单纠纷的案件,也入选了《中国审判》2020年度十大典型案例。这个案例也是影响比较大,刚才李主任也谈到了。

第三,成立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2018年底,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挂牌成立,重庆自贸区法院跟其他地方相比不同的是,它是全国首家覆盖自贸区全域的人民法院,负责审理涉自贸试验区的商事和知识产权案件。自成立以来,截至目前共受理各类涉自贸试验区民商事案件64300多件。自贸试验区法院三项制度创新入选了重庆自贸试验区十佳制度创新案例,一项制度创新入选了全国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一件案例、两项制度创新入选“人民法院服务保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典型案例和亮点举措”。

此外,重庆市高法院还依托自贸区法院成立了内陆开放法律研究中心,这也是重庆自贸区司法这块有特色的方面,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开展课题研究,积累了很丰硕的研究成果。

第四,加强成渝自贸试验区司法协作。重庆市高法院与四川高院签署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司法协作框架协议》《川渝地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交流合作协议》,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与天府新区(自贸区)法院签署了《川渝自贸区法院合作共建协议》《川渝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合作备忘录》等,联合发布了《川渝自贸区法院投资领域风险提示典型案例》《川渝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推动了成渝地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一体化发展。

第五,服务自贸试验区创新驱动发展。2021年6月,重庆知识产权法庭挂牌成立,集中管辖了全市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成立以来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0400多件。积极拓展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延伸功能,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等重点科技创新园区和区域设立了7个重庆知识产权法庭巡回审判站,依托“云上共享法庭”强化司法便民,提升人民群众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获得感,为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下一步,重庆法院将持之以恒推进自贸试验区法治保障工作。大体有三个方面:

一是依托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建立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这个项目也是国务院授权重庆等6个城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的项目。

二是高标准推进重庆知识产权法庭建设,推动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站实体化运行。开展全域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审判三合一改革,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三是成立并运行好成渝金融法院。大家知道上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成立金融法院,设在重庆,在成都设办公区,也在紧锣密鼓挂牌过程之中,办公地点在渝中区。我们将加大金融司法的保护力度,服务保障国家金融战略实施,完善中国特色的金融司法体系,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徐祖国:

好的,谢谢孙院长。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封面新闻记者:

在成渝两地开展中欧班列合作已超过一年,请问口岸物流办领导能简单介绍一下目前的进展和下一步的工作吗?谢谢。

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二级巡视员陶亮: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成渝两地中欧班列合作一年多来,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超过5000列,发运集装箱超40万标箱,发运总量约占全国中欧班列30%,回程班列占比达55%,实现双向运输平衡。货源品类覆盖电子、机械、汽车及配件、智能终端、医疗药品及器械、食品饮料、衣物鞋帽等上千种产品,涵盖了沿线国家人民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

一是创新协同共商机制。重庆、四川两地政府与中铁成都局集团共建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常态化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协调班列开行中的各项问题,推动实现运价、运量、品牌“三统一”。

二是形成阶梯式发展目标。根据先易后难、求真务实、互利共赢的思路,形成“近、中、远”阶梯式发展思路。两地建立统一价格联盟及定仓接单机制,按月协商统筹班列开行计划和市场价格,根据成渝地区产业及客户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共同拓展欧亚地区市场业务,扩大品牌影响力。

三是凸显产业带动作用。共同推动通道带动物流、贸易、产业高标准融合、高质量互促,共同引进供应链管理企业和贸易龙头企业,联合打造对外开放平台,使适铁适欧特色产业在成渝两地进一步聚集。

下一步,成渝两地将按照“近、中、远”三步走目标稳步推进有关工作。一是共抓运营组织模式改革创新;二是共抓国际大通道拓展;三是共抓枢纽口岸功能提升;四是共抓陆上贸易新规则探索实践;五是共抓“班列+经贸”融合发展,全面推动中欧班列(成渝)高质量发展,在全国形成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谢谢!

徐祖国:

谢谢,请继续提问。

国际商报记者:

重庆自贸试验区作为重要的制度型开放平台,请问下一步有哪些重点工作要抓?谢谢。

李巡府: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制度型开放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改革创新探索与新时代制度型开放的总体要求是高度一致的。重庆自贸试验区自设立以来,积极对标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形成了大量制度创新成果,比如说我刚才给记者朋友介绍的,我们率先探索陆上贸易规则,创新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制定的国际铁路联运货运标准获批为国家标准,都属于制度创新的成果。

下一步,重庆自贸试验区将积极对接创新引领国际规则,稳步推进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一方面,我们顺应全球经贸规则重构新趋势和国家对外开放新形势,探索实施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去年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已经开始实施,今年准备在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实施。还有数字贸易等新兴领域,力争在引领国际经贸新规则方面贡献重庆自贸试验区的力量。

另一方面,深化重点领域开放,围绕金融、国际运输等重点领域,构建更高标准的开放政策体系。比如,围绕重庆自贸试验区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项目一体化推进,探索重庆和新加坡之间的基金、理财、债券、票据等方面的业务合作。又比如,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新铁海联运、江海联运衔接的合作模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合作试点等等。谢谢!

徐祖国:

好的,谢谢李主任。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人民网记者:

重庆自贸试验区设立已五年,重庆海关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支持重庆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的,成效如何?

重庆海关副关长刘浩宇:

重庆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以来,重庆海关积极探索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最大程度释放改革创新红利,累计实施79项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创新举措,形成8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和10个创新典型案例。其中,2项创新制度被国务院作为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13项创新举措从自贸试验区向全市范围内复制推广,5项创新举措取得海关总署首创性备案,助推重庆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值及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坚持创新引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优流程、压时间、降成本,让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一是首创“货物贸易‘一保多用’管理模式”,在全国率先实现企业一份担保在关区不同业务领域、不同业务现场、不同担保事项间的通用,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成本近亿元,被国务院纳入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二是创新实施“集中审核作业模式”,打造关区集中审核作业中心,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间较法定时长大幅缩减86.26%。三是持续压缩整体通关时间,积极推动海关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通关无纸化率达到99.9%。全面推广“提前申报”,加强7×24小时预约通关保障。2021年12月,重庆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分别压缩73.85%和96.13%,超额完成国务院关于在2021年底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压缩一半的目标任务。

第二个方面,坚持创新协同,聚焦服务国家战略,高质量推进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

积极探索成渝两地跨区域、跨部门的海关监管制度集成创新。一是建立“一盘棋”合作机制凝聚创新合力。签署《重庆海关成都海关共同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备忘录》,推进七大领域合作,着力提升成渝海关创新协作能力。二是推进“一体化”协同创新取得突破成果。首创“‘关银一KEY通’川渝一体化”模式,满足了川渝两地企业跨区域“一站式”办理“电子口岸入网+线上金融”业务的迫切需求,成为全国首例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协同创新成果。自实施以来,已服务新入网企业2113家,办理业务6875次,业务办理时间压缩2/3以上。三是落实“一揽子”措施支持协同开放。认真贯彻落实海关总署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措施,其中“开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跨境电商担保业务”和“零配件便捷进出综保区监管模式”为海关总署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授权实施。

第三个方面,坚持创新驱动,发挥两区叠加优势,助力我市保税业态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政策优惠和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叠加联动作用,创新助推保税业态发展。一是首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四自一简’”监管创新,允许区内企业自主备案、自定核销周期、自主核报、自主补缴税款,海关简化业务核准手续,货物进出区效率整体提升20%以上,助力我市综保区进出口值连续多年高速增长,被国务院纳入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2021年,我市综保区实现进出口值5492.68亿元,同比增长21.5%,占同期重庆外贸总值的68.7%,对同期重庆外贸增长贡献率达65.3%。二是首创“整车保税仓储‘三个一’监管模式”,推动整车保税仓储业务全流程一次检测、一次运输、一体化作业,可节省50%的运输费用,业务时效提升一倍以上,推动整车保税仓储业态在重庆快速发展。累计保税仓储整车1.17万辆,货值66.5亿元,我市进口汽车集散地逐步形成规模。三是首创“保税+暂时进出境”业务模式,成功推动国际高端消费品在西部地区首次开展保税展示展销,实现进出境货值5.98亿元,内销2684万元,征税729万元,有力支持了重庆展会经济发展,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累积新经验,探索新路径。

第四个方面,坚持创新赋能,支持产业整合优化,为我市高水平扩大开放集聚新动能。

聚焦重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开展海关监管创新探索。一是助力电子设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通过引导企业运用委托加工、选择性征税等政策,探索开展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改革,支持电子设备制造业集群持续发展。2021年重庆市电子设备制造产业实现进出口值5348.2亿元,增长16.5%,其中,笔记本电脑出口量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位,出口值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位。二是助力跨境电商业态量质并举。在西南地区率先试点跨境电商“前店后仓+快速配送”新模式,消费者从下单到完成配送平均耗时大幅减少,极大地提升了消费体验;深化海关跨境电商B2B出口试点,创新实施“中欧班列+海外仓+集货仓”业务模式,助力跨境电商企业规模化“卖全球”提速增效;创新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条码应用试点,促进企业合规申报,保障电商业态健康有序发展。2021年重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清单业务量位居全国第五位。三是助力航空产业突破发展,实施“飞机租赁”“航材包修”保税监管新模式,9架保税租赁飞机落地重庆,2021年航材包修进出区货值1423.41万美元。

徐祖国:

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人民网记者:

我想问一下海关的领导,今年是重庆自贸试验区建设第六年,重庆海关将如何继续支持重庆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发展?谢谢。

刘浩宇:

首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同时也借此机会向在座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重庆海关工作所给予的支持和关注表示感谢。

重庆海关在新的一年将进一步加大力度谋划和推进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强化监管、优化服务,统筹做好贸易安全与便利,充分发挥海关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枢纽的重要作用,为重庆自贸试验区打造高水平、制度型的对外开放格局贡献海关的智慧和力量。主要在这几个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一是紧扣重庆高水平开放需要,进一步深化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创新。支持重庆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平台+通道”的优势,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和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实施铁路快速通关模式和果园港智能化平台搭建,促进国际物流枢纽建设。加快发展“保税+展示交易”“保税+会展文旅”等外贸新业态,推动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进口商品分销体系。助力打造“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全面推行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中心仓模式。创新开展跨境电商商品“溯源二维码”试点,促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实施以企业为单元的海关税收担保改革和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创新,促进加工贸易产业链向重庆集聚,助力重庆自贸试验区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性。

二是紧扣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推动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的建设。加快落实海关总署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系列重点举措,探索推进成渝两地海关全业务领域一体化改革进程,加强跨关区业务协同管理。深化关银“一KEY通”川渝一体化等创新成果应用,推进综保区设备零配件跨关区的便捷监管、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跨境电商担保、跨关区集团保税等领域的创新探索,争取形成更多协同创新成果,助力成渝地区打造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

三是紧扣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要求,助推综保区与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积极落实商务部、海关总署等8个部门关于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的有关措施,进一步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创新平台作用,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的综合保税区开展全球维修业务,探索开展保税检测、再制造等业务。对自贸试验区内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企业进行优先培育和认证;支持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按照综保区维修产品目录开展保税维修业务。支持重庆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的建设,推动可以复制推广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成果在联动创新区优先落地实施,支持在联动创新区内综合保税区优先适用自贸试验区的各项创新成果,推动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以及联动创新区统筹协调发展。谢谢大家!

徐祖国:

好的,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新华网记者:

我们知道单一窗口口岸物流体系是重庆的特色,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谢谢。

陶亮:

感谢媒体朋友对口岸物流发展的关注。重庆“单一窗口”已对接海关、税务、外汇等20多个部门50多个系统,按照便利通关、便利物流、便利监管的思路,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目前,重庆“单一窗口”累计业务量突破1亿票,初步实现了申报直通、系统联通、信息互通、业务畅通,摘取了9项全国第一。据测算,企业通过使用重庆“单一窗口”,通关环节优化30%以上,通关时间缩短30%以上,企业综合成本下降20%以上。

一是实现智能通关。降低企业单证成本50%以上,单证耗时80%以上。二是建设智慧物流。与铁路95306互联互通,实现在线请车和报关申报无缝衔接;在水运口岸、铁路口岸推广应用预约查验功能,高效便利查验。三是创新金融服务。全国首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融资结算便利化服务。四是推动区域互通。重庆牵头“13+1”省(区、市)合作共建“单一窗口”西部陆海新通道平台,解决通道通关和物流方面的痛点和难点。五是开展国际合作。与新加坡、德国杜伊斯堡港等开展通关物流信息共享。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成为我市国际贸易主要业务申报的主渠道,也成为吸引外地流量、服务实体经济、拓展对外服务的重要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努力拓展改革创新受益群体。在此,也诚挚邀请大家持续关注、关心我市口岸物流发展工作,共同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更大实效,谢谢!

徐祖国:

谢谢。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下次再见!

编辑:曹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