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计划到2020年初步建成丝绸之路信息港

发布时间:2018-06-14 来源:兰州日报 作者:赵万山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甘肃省数据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指出,甘肃省将立足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工程。到2019年,初步形成丝绸之路信息港基本框架,中新南向通道信息支撑体系基本建成。到2020年,丝绸之路信息港初步建成。到2025年,在甘肃形成“一带一路”数字经济高地,丝绸之路信息港成为服务和支撑中西亚和中东欧及蒙古的通信枢纽,成为区域信息汇聚中心和大数据服务输出地的重要载体,把甘肃建成网络强省、数字经济大省。

成立丝绸之路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

《计划》指出,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原则,组建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和金融企业共同参与的丝绸之路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运营主体,负责落实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任务。到2019年,形成立足甘肃、服务全国、辐射亚欧的发展格局。到2020年,发展成为“一带一路”上促进大数据汇聚共享、带动大数据应用创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军企业。

建设“一带一路”陆上国际数据交换中心

2018年底前编制形成《关于在甘肃建设“一带一路”陆上国际数据交换中心(国际数据枢纽)策划方案》,争取在2019年取得国家立项批复。2020年建设“一带一路”陆上国际数据交换中心,带动和提升丝绸之路信息港基础设施水平,搭建信息传输高速公路,打造区域国际数据枢纽,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丝绸之路。

打造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信息平台

秉承“开放包容、创新实践、协同联动、共建共享”和服务“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南向通道理念,打造南向通道信息平台,支撑“铁公机,江海息”全面发展。2019年,利用运营商和国家电网数字网络资源,以需求为导向,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组织实施双路由、双设备的冗余路径,开通广西、重庆、贵州、陕西、青海、新疆等地专用通道,实现从甘肃出发直达南向通道骨干节点通信链路。2020年,建成南向信息专用通道,实现中国西北与西南等地区的互联互通、中西亚与东南亚地区的互联互通。

建设“一带一路”物流大数据平台

建设全省商贸物流大数据平台,提高我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贸易、物流及供应链领域的地位,促进形成区域经济跨产业协同和全新发展空间。创新发展运输配载、跟踪追溯、库存监控、数据分析、信息评价等各类专业化、特色化增值服务,构建与之配套的物流及供应链大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跨境贸易云服务平台,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物流发展。2020年,培育成10个以上本地商务交易平台和服务平台,力争建成兰州贵金属交易所等三大有色金属服务平台,建成装备制造等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将甘肃建成西北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和物流中心。

打造对外开放合作交流平台

借助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重要平台,举办数字丝绸之路大数据论坛,通过会展引资、论坛引智,深化与国内外数据信息领域大企业合作,推动电子商务、数字金融、人工智能、高端软件等项目在甘肃落地实施。加强与中央企业和国家协会的战略合作,与发达省份开展区域合作,共同建设丝绸之路信息港,打造立足甘肃,服务西北,面向中西亚、南亚、中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大数据枢纽、区域信息汇集中心和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原标题:《甘肃省数据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丝绸之路信息港)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甘肃省数据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

甘政办发〔2018〕88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省属有关企业:

《甘肃省数据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6月3日

甘肃省数据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加快数据信息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目标

抢抓“一带一路”最大历史机遇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中国制造2025、网络强国、大数据等国家战略实施,加快数字甘肃建设。到2020年,丝绸之路信息港初步建成,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一批骨干企业发展壮大,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数据信息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立,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数据信息产业成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新引擎。到2025年,在甘肃形成“一带一路”数字经济高地,丝绸之路信息港成为服务和支撑中西亚和中东欧及蒙古的通信枢纽,成为区域信息汇聚中心和大数据服务输出地的重要载体,把甘肃建成网络强省、数字经济大省。

数字经济取得突破。我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从第四梯队提升到第三梯队,数字经济规模总量突破5000亿元。其中基础电信业务总量60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3000亿元,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相关业务总量发展到1600亿元。

产业发展实现跨越。数据信息产业业务收入突破1200亿元,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新引擎。其中,大数据产业实现业务收入500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200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160亿元,通信业实现业务收入240亿元,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业态实现业务收入100亿元。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数据信息领域组建一批省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争取创建若干个国家或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引进一批高水平技术人才和创新团队,在关键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技术标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企业竞争力普遍提高。数据信息产业生态体系建立,产业链条初步完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引进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的行业排头兵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较好市场美誉度的终端产品、品牌产品。

集聚发展格局形成。建设一批产业示范基地,培育数据信息产业集群,把兰州新区打造成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培育基地,天水集成电路产业链得到延伸,在兰州高新区打造省级软件产业园,在金昌、兰州、庆阳、酒泉、天水等地培育创建一批省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

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加强。健全完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和应急救援服务机制,网络安全企业规模得到扩大,网络安全审查能力全面提升,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保障,网络数据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及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网络空间国内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工程。立足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支撑甘肃、服务全国、辐射亚欧,面向全国及中西亚国家提供新型数据中心服务、云计算服务及数据加工清洗服务,促进大数据资源向甘肃汇聚,发挥文化、能源、特色农业、中医药等资源禀赋,打造一批聚焦人文、旅游、能源、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应用,围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5G通信等专业技术应用,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园区,积极引入相关合作项目、知名企业,培育一批优质企业,推动“数字甘肃”产业集聚。到2019年,建成一批通信、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项目,引进一批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信息通信企业,初步形成丝绸之路信息港基本框架,中新南向通道信息支撑体系基本建成。到2020年,建成泛在先进、合作共赢的信息通信网络体系,互联网领域交流合作机制初步形成,区域通信网络枢纽作用凸显,大数据集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数字经济发展初具规模。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通信管理局、省政府金融办、省政府国资委

1.成立丝绸之路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原则,组建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和金融企业共同参与的丝绸之路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运营主体,负责落实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任务。到2019年,形成立足甘肃、服务全国、辐射亚欧的发展格局。到2020年,发展成为“一带一路”上促进大数据汇聚共享、带动大数据应用创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军企业。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省政府国资委

配合部门: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通信管理局、省政府金融办

2.建设“一带一路”陆上国际数据交换中心。结合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2018年底前编制形成《关于在甘肃建设“一带一路”陆上国际数据交换中心(国际数据枢纽)策划方案》,争取在2019年取得国家立项批复。2020年建设“一带一路”陆上国际数据交换中心,带动和提升丝绸之路信息港基础设施水平,搭建信息传输高速公路,打造区域国际数据枢纽,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丝绸之路,为保障和服务沿线国家间数据流通和数据交换,为我省打造数字经济高地汇聚和储备信息、数据等战略资源。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通信管理局、省政府国资委

3.打造服务“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信息平台。秉承“开放包容、创新实践、协同联动、共建共享”和服务“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南向通道理念,打造南向通道信息平台,支撑“铁公机,江海息”全面发展。2019年,利用运营商和国家电网数字网络资源,以需求为导向,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组织实施双路由、双设备的冗余路径,基于SDH技术电路交换的MSTP网,实现2M—1000M的中间速率的数据专线,开通广西、重庆、贵州、陕西、青海、新疆等地专用通道,实现从甘肃出发直达南向通道骨干节点通信链路。2020年,建成南向信息专用通道,实现中国西北与西南等地区的互联互通、中西亚与东南亚地区的互联互通。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通信管理局、省政府国资委

4.建设“一带一路”物流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搭建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数据库,提升服务南向通道、联动东盟经贸交流的信息互通能力。建成辐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资源流通与数据交易服务平台,打造面向中西亚、中东欧、南亚的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推动我省与中西亚、南亚、中东欧国家的信息走廊建设。建设全省商贸物流大数据平台,提高我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贸易、物流及供应链领域的地位,促进形成区域经济跨产业协同和全新发展空间。创新发展运输配载、跟踪追溯、库存监控、数据分析、信息评价等各类专业化、特色化增值服务,构建与之配套的物流及供应链大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跨境贸易云服务平台,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物流发展。2020年,培育成10个以上本地商务交易平台和服务平台,力争建成兰州贵金属交易所等三大有色金属服务平台,建成装备制造等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将甘肃建成西北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和物流中心。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通信管理局、省政府金融办、省政府国资委

5.打造对外开放合作交流平台。借助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重要平台,举办数字丝绸之路大数据论坛,通过会展引资、论坛引智,深化与国内外数据信息领域大企业合作,推动电子商务、数字金融、人工智能、高端软件等项目在甘肃落地实施。支持与我省签署协议、注册落地的企业发展,助推产业发展。加强与中央企业和国家协会的战略合作,与发达省份开展区域合作,共同建设丝绸之路信息港,打造立足甘肃,服务西北,面向中西亚、南亚、中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大数据枢纽、区域信息汇集中心和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通信管理局

专栏1 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工程

1.建设“一带一路”陆上国际数据交换中心。

2.建设服务“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南向信息专用通道。

3.建设“一带一路”物流大数据平台。

4.打造对外开放合作交流平台。

(二)实施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围绕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打造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便捷的信息网络传输体系,提高国际信息网络互联互通水平。建设量子通信敦煌试验站,深化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塔和甘肃广电网络的合作,加快建设“宽带乡村”工程,继续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不断完善宽带光纤、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在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快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到2019年,甘肃省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互联网设施与资源能力基本具备,服务质量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网络与信息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到2020年,“网络强省”战略目标基本实现,全省信息通信行业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初步具备区域性信息通信重要节点枢纽的基础条件,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全面提升。

牵头部门:省通信管理局

配合部门: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

6.实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推进“宽带甘肃”建设,提高城乡宽带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加快宽带网络升级改造,到2020年,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量突破500万户,固定宽带接入能力达到800万户,IPv6活跃用户数超过600万,4G基站达到6万座。加强互联网升级出口带宽建设,到2020年,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总量达到8000G以上,成为区域信息汇集中心和输出地。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全省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8%。

牵头部门:省通信管理局、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配合部门: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

7.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程。积极争取国家电信普遍服务基金及地方扶持政策,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积极实施国家电信普遍服务补偿、宽带乡村等试点项目。推进行政村通光缆建设,到2020年,全省行政村通宽带率达到100%、通光缆比例达到98%,实现农村家庭用户宽带接入能力达12Mbps以上。支持电信企业创新农村信息服务产品,打造农业咨询信息类平台。

牵头部门:省通信管理局

配合部门:省工信委、省商务厅

8.实施网络监管提升工程。完善省级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信息安全通报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核心技术装备威胁感知、数据安全监测响应和持续防御能力建设,建立安全评估监测与研判机制,完善全省网络安全联合通报工作机制,强化企业责任落实,切实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考核、网站备案管理、网络安全防护、公共网络安全环境治理等工作。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预警体系、重大活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突发事件预警能力和处置能力显著提升。

牵头部门:省委网信办

配合部门:省委保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公安厅、省通信管理局

9.加快兰州新区国际数据专用通道项目建设。争取在2018年9月底前完成设备安装、系统调试,2019年实现业务承载能力。2019年底,建成从兰州新区到我国互联网国际关口局的直达数据链路(国内段),兰州新区及企业的国际互联网访问性能明显提高,带动和提升区域信息化和对外开放水平。

牵头部门:省通信管理局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

专栏2 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1.实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提升子工程,推进“宽带甘肃”建设。

2.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程。

3.实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子工程。

4.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子工程,加强农村宽带网络建设。

5.实施网络监管提升子工程,构筑信息安全体系。

6.加快兰州新区国际数据专用通道项目建设。

(三)实施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创新应用工程。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和网络强国战略,加快数字甘肃建设,实施互联网+行动,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发展和应用,充分发挥我省资源能源、地理区位、气候环境等方面的优势,立足优势聚资源,依靠资源促应用,通过应用带产业。到2020年,大数据创新应用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数据资源集聚共享和流通交易,大数据创新应用为社会经济发展赋能,大数据及相关产业规模达500亿元。到2025年,数据资源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生产要素,广泛深入渗透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大数据及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千亿元。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通信管理局

10.推动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按照应用导向、合作共建、开放共享原则,支持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平台企业开展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检验检测、信息服务、咨询策划、资源优化、信息服务、技术支撑等方面服务,引导平台企业积极探索服务产品定制等互联网服务新模式。研究制定省级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组织认定一批省级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开展示范试点和推广应用。拓展西北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三维数字社会管理服务平台、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云计算软件研发应用中心平台、现代物流与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北斗卫星导航综合服务平台、信息安全智能管理与虚拟防护平台、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物联网感知交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农村产权确权抵押交易服务平台、新农村园林综合体服务平台等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孕育和培育新业态发展。完善飞天智慧养老平台、百合智慧养老云平台、医联体及分级诊疗服务平台、互联网+甘肃省农业大数据管理平台、互联网+甘肃省政务云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甘肃省智慧城市移动应用服务平台、气象大数据服务平台、基于医疗体制改革的分级诊疗管理信息平台、“读者云图书馆”云计算技术支撑平台、食品安全社会综治等平台。到2020年,建成30个以上省级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全省政务管理、民生服务、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基础支撑服务。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11.促进政务数据开放共享。统筹推进跨部门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应用,加快落实国家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实现与国家平台的全面对接,建设全省政府数据信息资源管理服务中心,打造共享协同的政务服务体系。制订数据资源开放标准,建立全省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数据资源清单,根据国家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标准,完成数据分类、分级,制定全省数据开放和使用标准规范,建立分级分类开放机制,实施市、县、镇、村(四级)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应用服务。2020年建成覆盖全省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电子政务在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电子政务覆盖率达到70%以上,县以下街道(乡镇)和社区(行政村)的公共服务事项电子政务覆盖率分别达到50%和30%以上,全省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分别达到90%和80%,大幅提高政务服务智慧化、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水平。

牵头部门:省发展改革委

配合部门:省委网信办、省工信委、省通信管理局

12.支持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推进兰州市、陇南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酒泉市、陇南市、兰州新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深化与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培育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本土电商平台。扎实推进电商扶贫,抓好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扩大贫困地区特色产品网销规模、强化电商人才培训、培育贫困地区农产品网货品牌。实施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力争到2019年实现具备条件的“一区一州”和深度贫困县全覆盖。到2020年底,全省贫困县电商服务中心全覆盖,有建档立卡村的贫困乡电子商务服务站全覆盖,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实现深度贫困村功能全覆盖,全省贫困地区(含深度贫困地区)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帮助每个深度贫困县孵化2个以上网货品牌。组织实施“电商扶贫培训全覆盖”工程,以市、县商务部门为主体,开展电商扶贫的系统培训和专项培训。推进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支持一区一州”和23个深度贫困县建设县电商服务中心、乡服务站和村服务点,进一步完善已建成的三级服务体系功能配套。对符合一定条件,开办网店、从事网货生产销售的贫困户,给予10万元以内的创业担保贷款支持,财政给予一定比例贴息。加快建档立卡乡乡级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到2019年,90%的建档立卡乡镇建成乡级电子商务服务站,80%的深度贫困村建成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

牵头部门:省商务厅

配合部门: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通信管理局

13.推进民生领域应用示范。完成省、市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施医院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构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集成平台。完善公共卫生网络直报系统、网络化急救系统,推动妇幼、应急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推进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应用,完善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电子处方、全员人口等为核心的基础数据库建设。实施“互联网+人社”计划,完善提升“五险合一”社保信息系统、“大就业”信息系统等业务系统,持续推进社保卡应用和服务,推动参保人员持卡“参保、缴费、查询、领取待遇、就医结算、生存认证”六个不出村应用。到2020年,全省卫生信息系统覆盖全省城乡全部医疗机构,居民健康卡、电子病历全面普及,建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区域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建成全省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形成覆盖省市县的综合养老服务网络,到2020年基本实现“15分钟养老服务圈”覆盖城镇老年人,并逐步向农村延伸。社保“一卡通”城乡居民全覆盖,教育、卫生、文化、旅游、交通、民政等领域互联网服务体系完善。

牵头部门:省卫生计生委、省民政厅、省人社厅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

14.推进“互联网+教育”。加快“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推动未通宽带的所有教学点接入光纤网络,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建设和完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资源平台,实施陇原名师特色课程优质教育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工程。组织实施好省“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项目,对贫困县区在教学点宽带建设、教学设备配置、培训等方面倾斜投入,以信息化助力消除深度贫困。实施好“省级同享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化”和“教育智能化管理云平台”等示范项目建设,深入实施“网络空间人人通”应用,做好教育信息化应用融合创新工程,推动“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对全省30万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提高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探索建立安全绿色信息化环境的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加强网络有害行为防范能力和不良信息监管力度,做好防毒、防黄、防黑、防系统漏洞、防各种有害信息工作。到2020年,全省教育“三通两平台”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实现数字教育资源覆盖的教学点比例达到100%。

牵头部门:省教育厅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

15.推进“互联网+交通”。整合行业信息资源,全面接入公路、水路和道路运输等信息资源,汇聚形成行业大数据,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形成覆盖行业、开放共享的省级交通运输“信息港”。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加强政务管理、道路养护、道路运输、行政执法、应急指挥等方面工作,形成“互联网+交通”应用体系。加快“互联网+交通”项目组织实施工作,对纳入“十三五”信息化计划的“互联网+交通”项目,加快前期进度、精心组织实施,抓好项目建设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按时间顺利完成并取得预期成效。到2020年,建成全省交通运输云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平台,交通通信网络设施进一步完善,公众出行信息发布内容和发布手段更加丰富,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基于大数据获取、融合和运用的监管与决策能力取得重要突破,交通运输管理的预见性、主动性、及时性、协同性和合理性大幅提升。

牵头部门:省交通运输厅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

16.加快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促进我省旅游业向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转变,着力构建数据支撑、科技引领、业态创新、跨界融合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为把旅游业建成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优质现代服务业提供全新动能。到2020年,基本建成甘肃旅游大数据中心、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智慧旅游营销体系和智慧旅游管理体系(即一个中心、三大体系),实现“一部手机游甘肃”,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旅游在线营销能力全面提升,行业监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智慧旅游建设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牵头部门:省旅游发展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

17.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兰州、天水、白银、敦煌等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推进云计算中心、西部数据存储中心、遥感图像解译中心、大数据决策服务平台建设。充分盘点总结智慧城市建设阶段性成果,打造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新丝路产业合作架构。依托兰州、酒泉、嘉峪关、白银、天水、敦煌等城市,加速推进国家级“智慧城市”示范试点工作,推动我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设。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将敦煌等全省8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成“智慧城市”。

牵头部门:省发展改革委

配合部门:省建设厅、省工信委

18.开展农业领域应用示范。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及农业物联网应用,重点推进农、林、牧产业数据资源采集、整合开发和管理应用,建设省级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健全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和预警分析平台,鼓励企业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智能灌溉、统防统治、农业保险、产品销售等大数据与物联网服务。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科技园区和国有农牧场,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到2020年,建设10个以上农业物联网应用试点,形成20个具有较大规模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典型。

牵头部门:省农牧厅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

19.推进物联感知网建设。推进物联网感知设施规划布局,统筹部署智能装置和感知设备,通过物联网机器采集、wifi终端采集、电子产品自动采集,全面获取人、地、物、事、组织等基本要素和吃、住、行、消、乐等动态信息。建立全方位信息感知网,实现对社会治安要素实时、可视、动态监控的全时空感知,逐步形成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全省数字化“天网”。综合利用物联网传感技术和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技术,全面推广数据挖掘、人像对比、车牌识别、轨迹追踪、视频检索、人机互动等智能应用,发挥物联感知网络在社会治安管理、城市交通管理、电子政务等重点领域的重要作用。

牵头部门:省公安厅

配合部门: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工信委

专栏3 开展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创新应用工程

1.省级创新应用平台创建子工程。

2.实施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与开放子工程。

3.实施“电商扶贫培训全覆盖”子工程。

4.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子工程。

5.实施省级交通运输“信息港”建设子工程。

6.实施智慧旅游体系建设子工程。

7.开展大数据精准扶贫子工程。

8.推进物联感知网建设子工程。

(四)实施两化融合和工业互联网推进工程。

20.推广普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继续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和评估工程,2020年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力争达到150家。优化两化融合环境,持续举办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深度行活动,围绕要素汇聚、能力开放、模式创新、区域合作等领域,持续开展双创平台试点示范工作。深入挖掘我省优势产业对信息消费(包括信息产品、信息服务等)的多维需求,制定信息消费贯彻落实意见,组织专题培训,完成政策宣贯解读。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

21.建设工业软件和工业互联网支撑体系。围绕制造业关键环节,重点支持高端工业软件、新型工业APP等研发和应用,发展工业操作系统及工业大数据管理系统,提高工业软件产品的供给能力,强化软件支撑和定义制造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建立完善面向全产业链的大数据资源整合和分析平台,开展大数据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创新和试点示范。依托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数据密集型产业集聚区,支持建设一批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行业平台和服务示范基地,丰富工业大数据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选择基础较好的制造企业开展工业大数据的集成应用创新实践。2018年,启动建设甘肃省工业互联网创新体验中心。到2020年,力争培育形成1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100家工业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改造,引导20000家企业“上云”,推动本地企业应用1000个以上的工业APP,打造形成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防护体系,面向能源、石油化工、高端装备、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系统解决方案商。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22.构建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工信部《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等要求,加强工业信息安全检查、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能力评估。围绕提升智能装备、产品应用安全水平和智能工厂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支持搭建智能产品及装备信息安全测评平台。进一步推动工业防火墙、访问控制等工业信息安全产品在机械、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的应用推广,提升工业行业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到2020年,初步建立完善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工业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23.建设工业云及智能服务平台。鼓励云计算企业构建智能制造资源和服务的可信云计算资源池,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第三方检测机构研究面向工业云平台的安全检测技术和方法,建设工业云评价模型。支持第三方机构针对能源电力、钢铁冶金、机械装备等重点行业建设绿色制造服务平台,为行业内各企业提供节能监测评价及节能解决方案服务。支持省内制造业骨干企业建立大型通用流程工艺仿真平台,实施制造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智能服务平台下的工业优化系统。建设两化融合工业软件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

专栏4 开展两化融合和工业互联网推进工程

1.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和评估子工程。

2.实施工业互联网支撑体系建设子工程。

3.实施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子工程。

4.实施工业云及智能服务平台子工程。

(五)实施信息产业发展培育工程。

24.创建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加强顶层设计,引导地方政府和有关企业统筹布局数据中心建设,整合政府和社会数据中心资源,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投资。实施“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创建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工信部在政策资金、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等方面支持,推进兰州新区、金昌市、庆阳市、酒泉市、天水市和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地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建设,形成以甘肃为支点,面向中西亚、南亚及部分中东欧国家,服务西北的信息通信枢纽和信息产业基地。到2020年,初步形成数据中心布局合理、数据信息开放共享、数据资源融合应用,数据信息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数据中心机架总数突破10万架,兰州新区成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在金昌市、兰州市、庆阳市、酒泉市、天水市、酒泉市、张掖市等地培育创建一批省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效应显现。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通信管理局,有关市州

25.打造大数据生态产业链。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与甘肃省区位优势,加快推进金昌紫金云大数据产业园、庆阳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兰州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区(IDC云计算中心&城市运营管理中心)、酒泉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云上天水大数据产业中心、中科曙光甘肃先进计算中心、三维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大数据产业项目,打造大数据产业基地,打造“超大规模大数据中心和离岸数据特区”。结合智慧城市、信息惠民建设和“互联网+”行动,引进和培育与信息服务相关的大数据应用、网络安全服务企业,深化和拓展大数据应用领域,实现数据汇聚、交换、共享,发展大数据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组建数字经济研究院,制定出台推进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以丝绸之路大数据公司为主体,省内其他大数据企业共同支撑,打造大数据产业体系。到2020年,引进和培育3—5家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大数据龙头企业,打造8—10个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大数据行业应用示范企业,全省大数据企业达到50家以上,大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增幅达到20%,大数据及相关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通信管理局,有关市州

26.巩固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整合兰州高新区软件园等一批产业园区资源。依托省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结合实施“互联网+”行动,以工业软件、行业解决方案、嵌入式软件、数字内容服务、软件服务外包等为重点,围绕智能制造和“互联网+”应用需求,以行业应用典型案例和解决方案为突破口,加大市场应用和推广力度,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到2020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60亿元。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通信管理局

27.加快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加强政策牵引,营造良好的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环境,吸引国内安全行业龙头企业在甘肃投资发展,重点培养一批网络安全防护和集成解决方案的网络安全企业,扶持一批安全技术咨询、安全服务运维、产品与服务检测认证、安全培训等网络安全企业。鼓励科研院所与网络安全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开展核心技术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牵头部门:省委网信办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

28.发展壮大集成电路产业。支持天水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发展,发挥省内集成电路骨干企业作用,提升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能力,加大封测材料、工艺和元器件工艺技术研发,发展集成电路专用封测设备模具、高端引线框架、半导体封装材料等配套产品,延伸集成电路产业链。重点实施集成电路高密度封装产业升级、物联网变送器研发及产业化项目、SiC肖特基二极管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存储器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大规模复合成型半导体封装基板技术改造项目、半导体高密度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全自动先镀后蚀工艺技术改造项目等项目,做大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到2020年,天水华天电子集团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天水华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收入22亿元,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80亿元。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29.发展通讯设备、智能终端等电子产业。依托省内重点企业发展通信光缆和通讯设备产业。加快应用电子设备产业化,培育汽车电子、机床电子、金融电子、医疗电子、能源电子、交通电子等产业。开发智能家庭终端等三维数字产业上下游硬件设备,实施兰州北科维拓三维大数据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项目,支持兰州三维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发展三维智能终端设备、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系列产品、RFID射频识别标签的研发、生产,依托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系统,整合智能制造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家庭、智能楼宇、智慧社区等智能终端设备和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等产品。到2020年,建成一个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生产联合厂房、两个智能终端装配车间,将兰州新区三维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打造成世界最大的物联网射频识别标签生产基地、西北最大的智能终端设备生产基地和中国高端减速机设备生产基地,年产值达到14亿元,全省通讯设备、智能终端、应用电子等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30.培育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组建由政府、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科研院所、行业中介以及产业用户等多方参与的全省锂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引导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支持高性能电池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建设,搭建产学研平台,推动产业关键技术研发、技术标准制定,推动产学研合作,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培育打造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到2020年,发展形成锂电产业正极、负极、锂电池隔膜、电解液等四大材料产业基地,动力电池和储能产业初具规模。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有关市州

31.培育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通过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经济、农业农村、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生态环保、教育科学、精准扶贫、金融服务、交通物流、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精准扶贫、社会治理、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数据融合创新应用,创造和延展一批新服务、新应用、新产品,培育和发展一批新技术、新模式,带动和培育数字金融、数字医疗、数字交通、数字旅游等数字经济发展。积极培育应用软件、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导航、地理信息、移动互联网、空间信息产业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北斗导航与移动通信、地理信息、卫星遥感、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开发北斗应用增值服务、软硬件产品及导航定位设备,培育北斗导航产业。建设中医药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可辐射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医疗信息服务产业。加快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甘肃数据与应用中心建设,推进空间信息技术在灾害预警、资源调查、农业监测、环境保护和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广泛应用,形成覆盖西北、辐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空间数据服务与应用示范,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到2020年,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北斗导航、地理信息、空间信息产业等新业态实现业务收入100亿元。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通信管理局

32.提高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全面落实甘肃省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认定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培育一批数据信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省科技厅“科聚网”信息服务平台,定期向社会发布科技成果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企业、政府、管理机构提供信息资源,促进多方合作双赢。支持兰州思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国家科学技术部重点研发计划“全球位置框架与编码系统”项目,开展“农村信息服务新型位置编码应用示范”,并在全国推广普及。到2018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力争达到750家,其中数据信息企业占比30%以上。积极推进西北师范大学与中关村软件园软件工程专业(大数据技术及应用方向)共建项目,建立企校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依托中关村软件园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资源优势,合作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支持鼓励行业协会、企业主体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建立知识产权联合创造、协同运用、共同保护和风险分担的机制。支持引导行业组织、产业联盟加强知识产权分析评议,防控知识产权风险。鼓励企业大力开展自主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软件企业,年均新增100个软件产品、10—15个专利授权,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重视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应用,利用现有专项资金对软件著作权和软件专利申请数量多、增速高的企业、县市区和软件园区给予奖励。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财政厅、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专栏5 实施数据信息产业培育发展工程

1.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子工程。

2.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升子工程。

3.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培育子工程。

4.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培育发展子工程。

三、工作路径

(一)深化开放合作。抢抓“一带一路”最大历史机遇,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以信息资源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为切入点,以丝绸之路信息港为载体,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汇聚流通,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数字甘肃。鼓励和支持国内外数据信息产业知名企业在甘肃设立区域总部或创新研发中心,鼓励和支持与本土企业开展交流合作。利用文博会、兰洽会等重要会展和高端平台作用,发挥政府、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及相关中介机构作用,拓展数字经济领域国内外业务合作空间。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

(二)提升服务水平。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数据信息产业企业设立门槛,着力消除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在企业开办、项目备案、审批立项、土地供应等方面建立“绿色”通道。加强调查研究,切实解决企业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按照“经济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方向,引导、扶持、规范和完善行业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为数据信息产业提供专家咨询及人才、技术、信息、金融、财务、法律、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服务,构建全面、便捷、专业的服务平台。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等

(三)设立专项基金。在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的框架下,设立省数据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引导有条件的市州设立数据信息产业子基金,重点支持专项行动计划中确定的重点工程、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支持数据信息产业重点企业发展,支持园区、示范基地建设。发挥省数据信息产业发展基金作用,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投入,切实解决数据信息产业融资困难问题。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省财政厅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等

(四)扩大市场需求。组织开展数据信息产业领域试点示范项目和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组织培训会、经验交流会和现场会,及时总结试点示范项目经验,促进经验交流及宣传推广。鼓励企业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及时洞察市场需求,调整产品及服务供给,激发数字经济消费需求。推动数字经济科普工作,围绕公众广泛关注的数字经济相关的技术、产品、应用、消费、安全等热点及焦点问题,推动科普内容丰富化、多元化,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公众的知识需求。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等

(五)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促进数据信息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增强产业政策对新业态发展支持力度。引导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及推广,加快智能制造、物联网、车联网等细分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推进大数据采集、管理、共享、交易等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围绕产业发展特点及发展需求,研究出台地方性法规,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将侵权、盗版等行为信息纳入全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支持第三方机构发展,提升服务行业的专业水平和支撑能力。推动网络提速降费,降低资费水平,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水平。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通信管理局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省直相关部门和有关单位协作推进工作机制。各市州和省直有关部门结合本行动计划,明确任务分工,靠实责任主体,并结合发展实际,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工作机制,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州、兰州新区

(二)落实政策支持。贯彻落实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等一系列大政方针,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出台的促进大数据、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数据信息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发挥省级专项资金引导作用,重点支持园区基地、重大项目、重要平台,奖励优秀产品和解决方案、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配合部门:省国税局、省地税局

(三)健全信息安全体系。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加强核心技术装备威胁感知、数据安全监测响应和持续防御能力建设,建立安全评估监测与研判通报机制,强化企业责任落实,切实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考核、网站备案管理、网络安全防护、公共网络安全环境治理等工作。做好文博会、兰洽会等重大活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预警能力建设。

牵头部门:省委网信办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通信管理局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依托我省“飞天学者和创新团队”重大人才计划和国家“百人计划”“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重大人才计划,培养造就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科学家、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和管理人才,广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甘肃创新创业。鼓励我省高校增设大数据、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鼓励高校和重点龙头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面向数据信息产业发展需求,发展订单制、现代学徒制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完善科技人员股权和分红激励办法,开展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试点,支持数据信息产业相关企业采用期权、股权激励等方式吸引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

牵头部门: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五)完善监测机制。支持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探索建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行业统计分类标准和统计指标体系,逐步建立覆盖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应用示范项目、各类服务平台的统计渠道,开展产业统计分析工作,动态监测产业发展情况和行业运行态势。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省统计局

配合部门: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委、省通信管理局

(本文有删减)

编辑:曹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