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别访谈丨杨丽华:聚全省合力高水平推进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

发布时间:2022-01-21 来源:新华网 作者:郑梦雨 等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2022浙江省两会于1月16日至21日在杭州召开。会议期间,浙江省政协委员、民建宁波市委会副主委(兼)、宁波大学商学院教授杨丽华接受新华网两会特别访谈,围绕高水平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助力小微经济发展、数字化赋能制造业、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等话题分享了如下观点。

新华网: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浙江经济的金名片,是浙江的特色、资源和优势。对于继续推动小微企业在更优资源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您有什么思考或者建议?

杨丽华:2022年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也将更加困难。因此,希望政府能通过多措并举,与小微企业一道攻坚克难:一方面将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到底,让小微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另一方面,为小微企业注入更多、更便捷、更有效的金融支持,让小微企业不被资金的流动性所困。同时,也要升级“最多跑一次”,多渠道地将政府的相关政策传达给小微企业,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新华网:您认为浙江省制造业发展有何特点?对于更好地推进“十四五”时期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您有何建议?

杨丽华:全面的数字化赋能是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一个切入口。我们要抢抓在此轮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加快构建数字化应用场景,加快培养数字化人才,加快出台扶持数字化赋能制造业的政策等,无论是传统的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都可以通过数字化赋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转变成先进的制造业。

新华网:浙江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在推进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方面,已拥有东欧投资贸易博览会、中东欧国家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中东欧国家合作发展论坛等丰富的平台载体。在如何借助好这些平台,挖掘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潜力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杨丽华:“一带一路”建设引领浙江新一轮跨越发展,正在加快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的浙江如何发展更高质量的外向型经济,如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我建议,聚全省合力高水平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

一是集聚全省资源,着力做大经贸合作规模,解决中东欧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的问题。建议鼓励省内龙头企业走进中东欧,不仅在中东欧国家建设国际营销网络和公共服务平台等供应链网络,而且通过直接投资、兼并、品牌合作等方式,整合中东欧的源头资源,嵌入到中东欧的产业链环节。从需求侧的角度,多措并举拓展中东欧商品内销体系。

二是推进全省联动,加快形成标志性合作成果。这个联动既包括省内各市之间的联动,也包括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框架内的与其他省市的联动。在省内,加强宁波舟山港与“义新欧”中欧班列合作,探索开通目的地为中东欧国家的义新欧中欧班列。也可以依托杭州促进与中东欧国家在“城市大脑”、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同时,加强与其他省市协同联动,将中东欧元素纳入到长三角一体化纵深发展中,形成集聚效应。

三是强化全省共办,持续做强中东欧博览会平台。努力提升办会能级,积极争取更多中国—中东欧国家机制性活动、合作项目落地浙江,调动省内各市参与中东欧博览会的积极性。

四是依托全省力量,推动建立中外共商共建机制。通过省级层面,积极向上争取,推动建立共办共建机制,依托各市与中东欧国家友城等资源,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交流合作网络,设立驻外联络处,深化与中东欧国家的常态化联络及合作。

新华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提出要实施大学生创业支持计划,大力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一批创业拔尖人才,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模式,加强大学生创业园等孵化载体建设。您对于支持大学生创业有哪些建议和想法?

杨丽华: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学校、企业和政府要实现联动。从学校层面应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开展系统的培养;从企业层面要加强与学校在协同育人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利用企业的资源和优势,将创业项目孵化引进学校,手把手指导学生创业;从政府层面,对孵化成功的项目给予场地、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最后,全社会要营造尊重创业,勇于探索的氛围。

监制:商意盈

策划:赵海旭

记者:郑梦雨 林光耀

统筹:马江 刘志媛

采访提纲:王薇

文字整理:王薇

编辑:张灵 吴雨薇

采制:新华网浙江频道

出品:新华社浙江分社

编辑: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