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一带一路”中发现未来

发布时间:2017-08-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吕慎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中国发现世界!”这是西方学者对郑和下西洋伟大成就发出的惊叹。7月24日到8月1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来自当年郑和下西洋到过的东南亚国家的代表们,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现了他们各自国家的未来。

在本次交流周上,中国-东盟职教合作联盟正式成立,双方将定期召开产教融合论坛,探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之道。第一届中国-东盟科学与技术合作论坛暨中国-东盟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揭牌仪式举行,并召开了智能海洋、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和智能制造3个主题平行论坛,加强了双边高校间科技合作,助力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中国与东盟签署通过了《贵阳共识》,中国与东盟国家将积极支持参与各类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活动,并推动“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落实,还将推动双边教育、信息和经验交流分享,促进技术技能的传播,彼此相互学习。

携手10年 打造东盟国家的未来

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的菲律宾教育部部长助理约瑟芬·马瑞波和克在教育交流周上表示,今年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10周年,也是东盟成立50周年。本届教育周“十年教育同携手,‘一带一路’谱新篇”的主题正是我们的心声。菲律宾深度参与了交流周的各项活动,真切感受到了东盟和中国教育机构为了实现联通共享和务实合作所做的努力,这将促进菲律宾实现国民教育目标。不仅是菲律宾,近10万来自东盟国家的学生正在中国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而这些学生正代表着东盟国家的未来。

人们清晰地记得,10年前,仅有300多人参加首届中国-东盟教育周,那时贵州对很多东南亚学生还十分陌生,也仅有两所大学可以接收外国留学生。而今,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东盟国家教育界人士对中国产生了空前的兴趣,2000多个参会名额一抢而空。与此同时,贵州也借着教育交流周的契机,成为东盟学生热衷的留学目的地,接受的留学生数量急速增长,与东盟国家合作的深度广度也获得了巨大提升。

培养“一带一路”建设本土化人才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国家的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将获得革命性的进展。然而,东盟国家本土化的铁路运营管理人才紧缺,使得项目运营维护很难做到可持续发展。“矛盾的凸显使校企合作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北京联合大学校长李学伟表示,北京联合大学将与东盟高校开展轨道交通专业领域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同时,根据在东盟企业所承担的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情况,与东盟高校联合培养本土化轨道交通应用技术人才。

“泰国的轨道交通产业需要相关人才,却无可供选择的劳动力市场。我们跟中国的职业院校合作,培训人员、开设专业,逐渐解决了难题。”泰国班派工业社区教育学院院长占亚·帕布说。“中国高铁到哪儿,我们的人才培养服务就到哪儿!”这是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程时兴对占亚·帕布的承诺,也代表整个中国铁路教育界对东盟国家的承诺。

据了解,北京交通大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已经牵头成立了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成员单位66家,内容涉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轨道交通教育合作、联盟内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留学生联合培养等。有了中国带来的技术和运营人才保障,东盟国家的高铁建设将快速推进。

“一带一路”是共商、共建、共享之路。不仅在高铁领域,在幼教、机械、纺织等领域,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也正在全面展开。在本届教育交流周上,我们深深感到,东盟国家将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更多地分享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实现共同繁荣。

(原标题:在“一带一路”中发现未来——写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十周年之际

编辑:王沥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