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古代珍宝展成都开展

发布时间:2018-02-04 来源:光明网 作者:李晓东 冯帆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2月1日,《文明的回响——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大展在成都博物馆拉开帷幕,阿富汗国家博物馆收藏的231件(套)珍贵文物在一号临展厅亮相,此次展览也是四川省正在筹备的“一带一路”沿线文明系列文物展中的首场展览。

熠熠生辉的黄金饰品,惟妙惟肖的神祇形象,独具特色的玻璃制品……这些来自于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蒂拉丘地、贝格拉姆4处阿富汗考古遗址的珍宝,生动地向观众诉说着阿富汗的古代文明和悠久历史。展出的首日也引起了成都市民的热烈反响,观展人数达到了近1.2万人。

在众多展品中,其中有10余件展品包含了龙的形象和中国古代的服饰、马车、铜镜等元素,体现了古代中国文明和阿富汗文明的交流互鉴。据《史记》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各国时,在今阿富汗北部见到了蜀布和邛竹杖,说明了两千多年前,四川的先民通过南丝绸之路——当时被称为“蜀身毒道”,与阿富汗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商贸往来。

汇聚阿富汗古代文明结晶

阿富汗位于中亚腹地,北边是中亚,南边是印度,东边是中国,西边是波斯,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中心,四方文化的汇集之地,草原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和汉文明、印度文明都曾在这里碰撞并沉淀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此次展览以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蒂拉丘地和贝格拉姆4处阿富汗考古遗址为单元,主要展现了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3世纪的阿富汗文明图景。这些展品跨越了青铜时代、大夏王国、月氏时期、贵霜帝国等重要历史时期,是阿富汗两千余年历史文明的典型代表。

“这次展览主题确定为‘文明的回响’,就是寓意多种文明在阿富汗交汇,碰撞出了绚丽而独特的文化。”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杜康介绍说,法罗尔丘地出土文物主要展示阿姆河流域的青铜文明;阿伊哈努姆这座希腊人兴建于阿姆河畔的大型城市,是亚历山大东征的遗产,见证了希腊文化在阿富汗兴起的历史;蒂拉丘地墓葬出土的精美金器,集中展示了“巴克特里亚宝藏”,体现了游牧民族的独特风格;贝格拉姆城址出土了来自当时罗马帝国的石膏制品、青铜器、玻璃器,以及来自印度地区的象牙雕、青铜器,无声讲述了贵霜帝国鼎盛与衰亡的神秘传说。

然而这批精美的珍宝能够展出是非常不容易的。从20世纪以来,多年混战使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珍贵馆藏被大量洗劫,世界闻名的巴米扬大佛也被摧毁,众多考古文物、遗址遭受厄运。在此情形下,博物馆前馆长与文保工作者们冒着生命危险,抢救性地秘密封存了一大批馆藏精品,使这些承载着漫长文明信息和历史使命的国之宝藏得以幸存。22年后,历经战火的文物重见天日,并从2007年开始全球巡展,先后走过法国、意大利、美国、德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曾在23家博物馆展出。

见证中阿文明交流互鉴

走进展厅,有一把名叫镶绿松石剑鞘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这把剑鞘由铜板制成,外包黄金,满饰图案,鞘内正面装有一把象牙柄短剑,背面装有两把刀。最惹人注意的是,在剑鞘图案的中间有一条非常醒目的龙,活灵活现,非常逼真。

“在我们的文明中并没有龙这一形象,所以它可能借鉴了当时的中国制品中的纹饰图案。”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长穆罕默德•法希姆•拉希姆说。“而其中的象牙柄短剑也可能来自于古代印度,所以这一展品是多种文明的元素杂糅而成,是当时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集中体现。”

张骞出使西域后,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东西联通,古人通过北方丝绸之路将丝绸、漆器等商品销往包括阿富汗在内的西域各地,所以在阿富汗的展品中出现了很多中国古代的元素。然而,根据西汉司马迁《史记》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到达大夏(今阿富汗北部)时,见到产自四川的蜀布和邛竹杖。可见,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四川的先民与阿富汗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就已开始跋涉千山万水,进行着早期的商贸交易,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久远渊源。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和阿富汗两国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对于两国的共同发展有极大地促进作用。四川作为南丝绸之路的起点,与阿富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源远流长,今后将继续在文化交流学习合作中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原标题:“一带一路”文明交流的见证者 ——阿富汗古代珍宝展在成都开展)

编辑: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