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乌共建“一带一路” 中亚第一长隧标记中国技术

发布时间:2017-04-27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齐慧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乌兹别克斯坦当地时间2016年6月22日,中国中铁所属中铁隧道集团承建的安格连—帕普铁路卡姆奇克隧道正式通车。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乌兹别克斯坦时任总统卡里莫夫在塔什干共同出席通车视频连线活动。该工程是中乌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成果,不仅改善了乌方的基础设施,造福当地人民,也是中乌两国人民友谊与合作的新纽带。

安格连—帕普电气化铁路连通费尔干纳盆地与塔什干。费尔干纳盆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物产丰饶,人口约占乌兹别克斯坦全国人口的1/3。此前,费尔干纳盆地没有直通塔什干的铁路,公路路况较差且受气候影响,当地居民只能绕经邻国乘火车前往塔什干。考虑到当地民众出行与经济发展,乌政府十分重视盆地与外界的连通问题,2013年将该铁路线建设列入日程,称为“总统一号工程”。

卡姆奇克隧道全长19.2公里,开挖总长度47公里,是中亚地区最长的隧道。该隧道是安格连—帕普铁路工程的核心和最大难点,关系到整个工程进度。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孙立杰介绍说,卡姆奇克隧道不仅是中乌非资源领域的最大合作项目,也是中国优质产能走进乌兹别克斯坦的成功范例。作为中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早期成果,随着隧道建设不断推进,两国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合作也不断发展。

当初不乏欧美企业竞争该项目,但均止步于建设该隧道的技术难题面前。中铁隧道集团项目经理周校光介绍,在开挖的几十公里隧道中,总共需要经过7个不同的地质断层,山体爆破时,经常发生岩石爆裂弹射(岩爆)现象,建设难度比他以往任何一个项目都要大。在隧道建设期间,仅中等强度以上的岩爆就达3000多次,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岩爆使隧道坍塌近2000立方米,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乃至心理都造成了极大威胁。不过,“在确保安全和施工进度的同时,在近10公里的岩爆区间,没有发生一起因为岩爆造成的人员伤害事故。”周校光说。

“中国技术攻克了世界级难题。”中铁隧道集团组织召开跨国专家会议,对岩爆灾害会诊,制订专项方案,并与国内高校联合科研攻关,制订了应对岩爆的科学方法,并在培训中切实提高隧道施工人员应变处置能力,“我们已经申请了相关的技术专利”。

“卡姆奇克铁路隧道是采用中国技术、按照中国标准建设的,创造了中国速度,这充分体现出中国隧道施工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周校光自豪地说。

中方施工人员高质量高速度的工作,得到了乌兹别克斯坦政府的高度关注和肯定。现任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时任总理,他在项目施工期间3次来到工地现场视察并慰问施工人员。

“我们的施工速度很快,质量上佳。”乌方项目工人沃伊别克告诉记者,他在中国企业工作得非常愉快,不仅可以拿到远高于当地水平的工资,还学习和掌握了很多技术。“会找机会去中国看一看,了解中国,希望能够继续和中国朋友一起工作。”沃伊别克说。

(原标题:“中亚第一长隧”标记中国技术)

编辑:曹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