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青少年学汉语热情高涨:好像拥有了“超能力”

发布时间:2018-12-0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冯雪珺 张远南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葡萄牙的国事访问,是习近平主席继2014年过境特塞拉岛后,再次踏上葡萄牙这片沃土,将为两国关系的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陆止于此,海始于斯”,葡萄牙“诗魂”卡蒙斯世代传颂的名句生动描绘出他的祖国所处优越地理位置。中国和葡萄牙虽然分处亚欧大陆东西两端,但两国人民友谊源远流长。习近平主席在葡萄牙《新闻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描述了中葡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从数十年如一日在葡萄牙教授中文、传播中国文化的中国老教师夫妇,到痴迷汉语的葡萄牙学生,从中国足坛的“葡萄牙风”,到深受中国老百姓喜爱的葡式蛋挞……两国人民跨越时空的友谊故事还有很多。如今,葡萄牙学习汉语的人数逐年增加,汉语热迅速升温,正是两国人民不断深化交流合作的体现。

“学习了汉语,就好像拥有了一种‘超能力’”

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指出,双方要深化人文交往,不断深化语言教学合作。

20多个小朋友,有模有样地悬握毛笔,在一名中国老师和一名葡萄牙老师的带领下,全神贯注地临摹汉字“一二三四”。好几个小朋友还默写出了“家”“哥哥”“妹妹”等略为复杂的汉字,得意地抬头示意。

这是位于葡萄牙圣若昂—达马德拉的帕尔克小学里一节汉语必修课的场景。“学汉语很酷!”“写毛笔字就像画画一样有趣!”面对提问,课堂里的小朋友们兴奋地分享学习汉语的感受。

“在圣若昂—达马德拉,有700多名小朋友这样快乐学汉语。”该市市长若热·瑟戈拉告诉本报记者,6年前,圣若昂—达马德拉将汉语列为所有公立小学三、四年级的必修课,小学五年级到中学毕业前,学生还可以继续选修汉语。为了让小朋友更好地理解课程,阿威罗大学孔子学院为每个教学点都配备了一名中国老师和一名葡萄牙中文老师。

瑟戈拉的小侄子也在学汉语,每次见面都要给他演唱中文歌、写汉字。“孩子们还小,中国对他们而言遥远又神秘。学习了汉语,就好像拥有了一种‘超能力’。”瑟戈拉表示,尽管每周一节、为期两年的汉语必修课还不足以让孩子们熟练掌握汉语,但重要的是,汉语课将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一粒种子,汉语、中国都不再陌生,而是陪伴他们长大的童年记忆。

“我们都坚信学汉语会拥有光明的未来”

“樱桃+汉语=美丽的生活”,从晓海思的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得出他对汉语的热爱。这位18岁的波尔图少年,学习汉语仅7个多月,就顺利通过了汉语水平四级考试,可以比较流利地用汉语交流,还练就了一手好字。他参加了今年“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并在10月的总决赛中获得最佳创意奖。

“与汉语的结缘始于《论语》。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震撼了我。”回忆起对汉语的一见钟情,晓海思打开了话匣子。波尔图没有孔子学院,晓海思几乎每周都要乘公交车和火车,辗转赶到77公里外的阿威罗大学孔子学院,只为聚精会神地上一次三个半小时的汉语课。“我会一直学汉语,永不止步。我的梦想是像中国人一样说汉语”。

起初,晓海思的父母对他学汉语持保留态度,但随着对中国的了解逐渐深入,他们改变了看法。“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着巨大的市场。我们都坚信学汉语会拥有光明的未来。”

阿威罗大学孔子学院葡方院长卡洛斯·莫拉伊斯表示,“喜爱中国文化的葡萄牙年轻人越来越多”。阿威罗大区内,孔院拥有正式注册学员约2500名,共计112个教学班级。

“中国意味着机遇,这是葡萄牙老百姓最质朴的理念”

里斯本澳门科技文化中心主任路易斯·菲利普·巴雷托告诉记者,葡萄牙与中国的海上贸易可以追溯到500多年前。葡萄牙人现在尤为珍惜,甚至渴望学习汉语,了解中国,了解亚洲。

在里斯本澳门科技文化中心的汉语课上,学员年龄集中在17岁至24岁之间。“对年轻人而言,学习汉语不仅是出于兴趣,更是一项加分的技能,因为中国乃至亚洲,代表着未来和希望。”巴雷托指出,在年轻人眼中,“学会汉语,就相当于掌握了通往未来的金钥匙。我们希望尽快将汉语课纳入葡萄牙公立中学的课程体系。”

“中国人常说百年大计,我们也有自己的长远大计。”瑟戈拉解释道,实行汉语必修课是一项长期工程,他们希望借此培养一批能促进当地与中国贸易往来的人才,推动当地经济的腾飞。圣若昂—达马德拉虽然只有两万居民,但手工制鞋历史近百年,拥有葡萄牙“制鞋之都”的美誉。让当地高档手工皮鞋走进中国、走向世界,是他最大的心愿。“同时,吸引来自中国的投资也是我们的战略考量。700多名学生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对我们来说已经是相当大的规模。我们为此投入了很多,但觉得很值。”

“中国意味着机遇,这是葡萄牙老百姓最质朴的理念。”瑟戈拉说。

编辑:刘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