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社科院智库报告关注16+1合作 专家:传播"一带一路"要有边界意识

发布时间:2017-06-28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杨月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一带一路’倡议是有边界的,并不能也无法解决现在全球面临的很多问题,如恐怖主义、难民问题、地区冲突等,其本质上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推广中国发展经验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的先期性尝试。”6月26日的智库报告发布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中东欧研究室主任、16+1智库网络秘书处办公室主任刘作奎在《欧洲与“一带一路”倡议:回应与风险(2017)》中说。 

  

成立于1913年的斯梅代雷沃钢铁厂是塞尔维亚唯一国有大型支柱性企业,曾被誉为“塞尔维亚的骄傲”,然而近年来发展坎坷,一度濒临倒闭。2016年4月,中国河钢集团出资收购,连续亏损7年的钢厂在8个月后实现全面盈利。这是2017年2月21日在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拍摄的河钢(塞尔维亚)钢铁有限公司的厂区。(图片来源:新华网) 

刘作奎指出,加强对“一带一路”透彻和合理的宣传是必要的,具体说来,他认为不能释放太多信号和概念,突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性和合逻辑性。“宣传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给人感觉既空洞又缺乏逻辑性。不能给人感觉这一倡议是一种大公无私的行为,中国要提供全球公共物品,把自己打造成国际白求恩。”他说,这是一种极端,另一种极端是把这一倡议描述为解决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的万能钥匙,这些明显缺乏常识判断和逻辑关系的宣传,反而让人觉得违背常理。宣传“一带一路”倡议既要合理,又要有边界意识,不能把它变成包治百名的良药,而只是提供合作的机遇,如果对方认可,可以共同发掘,进而实现共商、共建和共享。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刘作奎通过交流和接触,发现“一带一路”倡议便捷的逻辑更容易为欧洲国家或更多的外部国家所接受和认同。而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角度和逻辑链来解释“一带一路”倡议,更为各方所认同。即“一带一路”倡议主要目标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主动解决中国经济“新常态”问题或可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后面这个概念在中东欧国家有着广泛的认知。 

另外,刘作奎还建议,在宣传中,要注意不能忽视宣传主题和内容的动态性和变化性,不能在宣传内容上一成不变。同时,不要脱离历史而另辟蹊径,也不能消极回应各种关切,应积极加以引导和解释,维持相关国家合作积极性。  

除了刘作奎所著的《欧洲与“一带一路”倡议:回应与风险(2017)》,发布会上还发布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简称16+1智库网络)秘书长黄平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进展与评价报告(2015—2016)》。 

16+1智库网络是中国政府支持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组建的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智库机构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专门从事中国—中东欧国家关系和中东欧研究的国家级、专业型的国际化智库。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16+1智库网络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办。来自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等共60余人参加了发布会。 

(原标题:社科院智库报告关注16+1合作 专家:传播一带一路要有边界意识

编辑:王沥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