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金融时报:“一带一路”是资金融通之路

发布时间:2017-09-18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作者:伊丽莎白·斯密茨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倡议倡导的“五通”之一,但人们对这方面的关注显然不够。大多数分析集中在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目标上,毕竟金钱抓人眼球。《金融时报》就这样描述:这些“大手笔”可能需要数十万亿美元的投入。

如果把资金融通定义为跨境资本流动,那么“一带一路”是否可以去除相关的障碍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有三份文件至关重要。2015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的概念框架。这个文件把“资金融通”称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抓手”, 并列出了一个长长的金融领域可行选项列表,包括跨境经贸合作区建设、发展债券市场、监管协调以及体制机制创新,如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和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合作等。

如果这些内容能够落实,那么就可以降低跨境金融交易监管上的障碍,增加跨境证券投资、国外直接投资和跨境银行业务活动。换句话说,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资金沿着“一带一路”流动。

第二个文件是今年五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布的联合声明,其中包含“推进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通过推动支付体系合作等途径,促进金融市场相互开放和互联互通”。

这次论坛还发布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建议“有序开放地方和区域金融市场”,“逐步扩大银行、保险和债券市场准入”,加强跨境监管,以增加跨境资本流动。

这三个文件或许并无强制力。但“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新的机遇,更重要的是创造了新机制(如丝路基金),可以促进各国间的资金融通。

或许,这些倡议和措施在地方和区域的债券市场内的效果来得更快。比如,中国的大银行都在为海内外两个市场的需求开发新产品,其中包括可以在某一特定地区使用的标准债券。这些活动和产品与基础设施投资直接相关,可以为养老金和保险投资者提供他们迫切需要的长效投资工具,也可以为那些进入实施阶段的项目提供银行贷款之外的低成本金融选择。

“一带一路”倡议本身的势头就足以为新手段、新市场操作和新市场准入创造机遇,这些新的元素都可以带来利益,归根结底是资金融通带来的红利。“一带一路”上,人民币作为全球货币的重要性必然会有显著提升。这一倡议可能会通过新的金融基础设施项目,开创一个可以与现存制度并行的金融制度。总之,就像习近平主席在五月份的论坛上所讲的那样:“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作者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H•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博士生伊丽莎白·斯密茨 (Elisabeth Smits),《中国日报》9月15日刊登

编辑:王沥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