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德勤:中企海外并购明年向好 “一带一路”国家机会增多

发布时间:2017-09-2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鄢银婵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据毕马威日前发布的最新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报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步伐自2014年起进一步加快,并在2016年达到高点,2017年则有小幅放缓。

9月24日召开的重庆市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会议第十二届年会上,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及合伙人许思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中企海外并购趋势放缓的主要原因在于汇率问题,这将在2018年会有明显的改善,中企海外并购整体趋势将向好。

汇率浮动致中企海外并购放缓

毕马威日前发布的最新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报告显示,在总量上,自2011年到2016年11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宗数的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14%,交易金额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33%。同时,截至2016年11月,当年已披露的交易宗数达609单,较2015年(年化)增幅为24%;总交易金额超过2000亿美元,较2015年(年化)上升143%。

据新华网报道,普华永道报告显示,2017年前六个月,中国并购活动交易总额达到2830亿美元,低于2016年下半年的3550亿美元,三大主要子版块(战略、财务和海外并购)的交易总额均出现下降。其中,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的总金额下降了13%,交易数量却增长了8%。

对此,许思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属于资本输出大国,中企海外并购增速放缓与近期的汇率浮动休戚相关。以近期数据为例,9月11日至9月2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回调了1200点,幅度约1.92%;而此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曾连续11天上涨,累计上涨2000个基点。

“今年5月,央行针对人民币汇率引入了逆周期因子,新公式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将变为‘前一交易日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的形成机制,近期汇率市场的波动都属于过激的市场反应,都是暂时的。”许思涛表示。

同时,他还向记者表示,尽管从全球市场上的表现来看,中企海外并购有所放缓,但在亚太地区这一比例反而是增长的,这主要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

《易界-胡润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特别研究》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企业宣布的跨境交易数仅88起,金额230.2亿美元;2016年中国海外投资并购投资交易达到438笔,较2015年的363笔交易增长超过20%;累计宣布的交易金额为2157.94亿美元,较2015年大幅增长了147.75%。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会增多

事实上,中企海外并购热潮降温的另一个原因与去年开始的严格资本管制也有一定关系。

许思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严格的资本管制是暂时性措施;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继续调整(提高消费比例,降低投资比例),其影响会对国际市场产生深远效力,国内消费升级将使软商品受益、而产能调整则会令硬商品承压。相信在2018年随着信心的恢复,对资本管制会放松。”

“我发现,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比较热门的目标行业正向实业转变。这几年,包括高端制造、新材料与汽车零部件,如美的收购Kuka、海尔收购GE白电业务等,都曾占据热点;去年以来的一些消费行业的高端品牌也有不少海外并购动作,不过整体还是在向实业靠拢。”许思涛在谈及中企海外并购热点领域时表示,从地域上看,除了欧美,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机会也在增多,投资行业主要集中于电力、建材、固废等。

据了解,企业海外并购投资不仅仅是“买买买”,“走出去”也并非终极目标。而在这一过程中,并购重组、投后整合、海外人才派遣、财务审计、多元文化融合,都是企业无可绕行的关口。

许思涛表示,通过海外并购,一些企业抓住契机,成功地转型为全球性企业;而另一些企业在投资前期未做足功课,再加上跨国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和障碍,未能达到其原有的投资愿景。

而德勤中国资深合伙人金建去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包括并购,成功率只有5%。

许思涛表示,要提高海外并购的成功率,必须具备三项硬性指标。一是“绿条”,即并购标的属于政策鼓励领域;二是要有融资配套;三是充分的尽职调查。

“直观地说,标的企业位于海外,想要全盘接管,盘活资产,需要对彼方法律法规的深刻理解,对并购流程的熟悉,对可能的财务危机的敏感,对于当地人才的把控,中国企业想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经验资源信息以保障正确决策,可谓挑战重重。”许思涛说。

(原标题: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许思涛接受每经记者专访:中企海外并购2018年将向好)

编辑:刘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