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广东文化产业缘何持续领跑15年?文化+金融注入强动能

发布时间:2018-10-10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中国广东企业“一带一路”走出去行动报告2018》日前在广东珠海发布。该报告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联合编写,聚焦广东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最新进展情况,为广东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建议。

报告提出,广东文化产业实力壮大,外向型发展实现新突破,成为广东财政税收的新增长源以及进出口贸易增长的生力军。广东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 40%。广东文化贸易出口市场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打造了一批国家级重点文化出口企业和文化品牌。

创新“文化+金融”,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广东文化又称岭南文化,脱胎于古代中原文化,植根于广东独特的自然地理与历史人文环境,背依五岭、面向大海,融会贯通百越土著文化、闽南文化及其它区域文化,近代以来又大量吸收西方等外来文化,逐步形成了大陆性与海洋性交融的文化品格。

岭南文化之水上飞狮

同时,广东由于得改革开放之先机,文化产业起步较早,实力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2016年,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256.6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67%,高出全省GDP增速约9个百分点,占全省GDP比重大幅上升到5.26%,约占全国文化产业总量的1/7,连续15年居全国各省市首位,成为广东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

近年来,广东相继组建3支百亿元量级的广东省新媒体产业基金、广东南方媒体融合发展投资基金和全媒体文化产业基金以及总规模50亿元的珠影越秀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等,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广东省委宣传部与上海浦发银行签署500亿元投融资额度的《“文化+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并在多个领域深度合作。持续开展文化金融融合发展试点,促成金融机构对全省文化企业累计授信超过2000亿元。

报告指出,广东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现代文化市场建设,做大做强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文化装备制造等文化产业,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广东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就是围绕文化产业,抓好以下结合:

一是抓好文化产业和资本的结合。产业资本的进入,助力广东文化产业构建起创新的市场体系。

二是抓好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的结合,给消费者提供更多全新体验的文化产品。珠三角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游戏游艺设备生产基地和全球最大的演艺设备生产基地。

三是抓好文化品牌和人才的结合。广东鼓励和扶植文化名人打造个人文化品牌,三年时间里先后成立了近50个文化名人工作室,对文化人才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竞相参与出口,国际知名度日益提升

对外文化贸易是国际贸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纽带。近年来,广东文化“走出去”稳步增长,成绩突出,文化产品出口年均增长约20%。2017年,广东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为437.6亿美元,其中,文化产品出口420.4亿美元,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前四位出口文化产品的贸易伙伴依次为美国、香港、欧盟、东盟。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66.94亿美元,同比增长28.5%,在出版、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文化设备制造等领域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出口企业和品牌。

在“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下,广东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竞相参与的文化出口新局面。

报告指出,广东出口文化产品地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出口排前五的市分别是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珠海,五个市出口总量占比达81.0%,而进口文化产品地区也基本集中在深圳、广州、珠海、东莞、佛山,五个市进口总量占比高达91.3%。

报告还对广东企业“走出去”深化文化交流提出了建议。报告认为,文化交流与合作是建设“一带一路”的应有之义,广东企业应当对照 “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软实力建设贯穿于“一带一路”建设全过程。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弘扬和传承丝绸之路的友好合作精神,为深化合作建立坚实的民意基础。

编辑:刘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