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石油乌兹别克斯坦员工来华培训:“在这里可以学到更多”

发布时间:2018-12-04 来源:中国石油报 作者:王晶 袁莲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CPECC乌兹别克斯坦子公司建设的卡拉库利项目集气站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CPECC)乌兹别克斯坦子公司成立已经10年。在乌兹别克斯坦这个美丽的国度里,为了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一群致力于“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建设者奋战在能源丝路的最前线。在这些建设者之中,有不少乌兹别克斯坦本土员工,在项目执行的高峰期比例超过80%。他们恪尽职守,各显其能,与宝石花风雨同行。他们,是最可爱的石油人;他们,也是“一带一路”上最亮丽的风景。2018年深秋,他们当中9位优秀员工跨越万水千山,来到中国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开阔视野,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倾听他们的故事和心声。

端起桌上的白色瓷杯,胡谢恩小心地将它转了半圈,这样宝石花的图案就刚好露出来了。道具准备就绪,他挺直上身并向身旁的阿里报以微笑,示意他可以摁下快门键,就这样,胡谢恩保留下了他来到‘大本营’的证据。”

胡谢恩来自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乌兹别克斯坦子公司。作为中国石油优秀外籍员工代表之一,在公司安排下,此次他与其他8名优秀员工代表一同来华进行培训。

10天时间转瞬即逝,在成都、儋州、北京3地,他们深入前端设计、感受热带地区项目现场的建设场景,在理论和实操中得到新的提高。

在离开这个“远方的家”之前,他们接受了本报采访,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海外项目当地员工群体像。

投入工作就像25岁

9名员工中最大的55岁,最小的只有26岁。他们分别是合同控制部副经理、人力资源部副经理、土建管理总监、清关运输总监、电力工程师、汽车修理班班长、专业吊车司机班班长等,涵盖了管理、技术和操作等各种岗位。

尽管来自不同业务岗位,但是当被问到“你怎么形容工作时的自己”时,“负责任”3个字,成了他们共同提及的高频词汇。

“负责电的人就像司机一样,一生只能有一次发生事故的机会,所以必须负责任。”电力工程师法和利津说。卡干基地建设初期,要在一片沙海中建起基本办公和生活设施,必须安装大量线路、照明、监控、空调等设备,而且还面临设备老化、现场电力超负荷运行等问题。法和利津深入排查隐患,把各类电器设备逐一登记建档,制定峰值和用电需求,保证安全供电。

55岁的土建管理总监卡福,是这批培训员工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他说:“别看我55岁,一投入工作就像25岁。”而修理班长努斯特拉则评价自己“专业”,他认为,这是能够在工作中负起责任的基础。他总是提前对做好保养准备,一旦车辆、电机等出现故障,无论早晚,不管高温还是严寒,第一时间响应维修。

马吉娜是这次培训中唯一的女性,清瘦的她身穿剪裁合体的桃红色上衣,显得更加干练。作为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经理,工作9年来,她的服务对象最高峰时超过1000人,但她总能将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在卡拉库利项目一期工程中,因为她的努力解释和积极争取,现场施工人员的签证从两个月缩短至两周办理完毕。

马吉娜的理解也许代表了大多数人:“我亲身感受到所执行的项目对中乌两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这几年的职业生涯我很幸福,总是期待着每天早上微笑着起床,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

我哪儿也不去

近几年,受乌国货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乌兹别克斯坦子公司的员工收入已经渐渐丧失优势。但是人事部门统计,辞职的本土人员很少。员工表示,薪酬只是一个方面,工作更重要的还是团队、信任、培训等,这些更有吸引力。

卡拉库利项目集输管线施工

卡福作为最年长者,在子公司成立之初就进入了中国石油,他说:“我还记得第一次去现场时,在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看到巨大的压缩机,瞬间被震撼到,当即决定要留下来。”由于子公司就一个土建管理总监,卡福经常一个月休两天又赶紧从120公里外的家回到项目工地,但家人一直支持他。10年间,也有不少公司挖他墙脚,都被他拒绝。“这是我的公司,其他地方我不去。吸引我的是这个团队。”

和卡福一样,胡谢恩工作也整整10年了。当被问到为什么会选择拿起有宝石花logo的杯子合影时,他答道:“因为我对中国石油非常认同,对企业的感情非常深刻。”胡谢恩结婚时邀请了子公司的中国同事参加他的婚礼,成了布哈拉这座古“丝绸之路”重镇的城市里第一个邀请中国人参加婚礼的家庭。在中国石油工作期间,他的孩子也顺利降生。他说,一生中的所有重要时刻,都是在子公司工作期间完成的。

共同谋划未来

26岁的阿里,是年纪最小的一位,一身笔挺的西服将年轻的他衬得更加帅气。大学毕业后,他没有选择任何其他地方,而是在CPECC乌兹别克斯坦子公司从待遇最低的“力工”做起。一个大学毕业生来做“苦力”,图什么呢?

阿里有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学,他说:“人不可能一下子就走到高位。”他相信,在这里可以学到更多。说起短短这几年他的收获,阿里表示,一是学习了语言,了解了文化。现在他已经掌握中、乌、俄、英4国语言;二是获得了经验,即如何有计划性地、高效地完成工作;三是提高能力,并深深意识到只要能力提高就有施展的空间。阿里的目标就是走专业化之路。这次培训中,他听到作为现场副经理的年轻女孩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介绍项目管理情况,看到迪拜专家通过软件熟练设计图纸的样子,无不深深叹服。

今年33岁的菲利克斯,是合同控制部副经理,他入职2年多,是9人中入职年限最短的。和阿里一样,他认为希望学到更多东西是进子公司的初衷。他曾经在其他石油公司做预算师,负责施工建设管理,但是在这里,设计、采购、施工整个链条都能接触学习,更何况子公司还全程参与了中亚天然气管道ABC三条管道站场项目的施工建设。在这里,子公司还为自己设计了职业发展上升路线,比如这次培训,他的上级就提前告知他要重点关注什么、学习什么。

在一个成长型企业中,员工与其同进步、共发展,在彼此的成就中谋求着共同的未来。

与众不同的公司

乌兹别克斯坦子公司格外注重完善项目上的各种生活设施,给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努斯拉特、伊利奥斯是一线操作人员,常年在项目现场,对此深有感触。由于现场生活设施完善、饮食条件好,他们得以在疲累的工作之余,解除了后顾之忧。阿里笑称,让自己决定留在子公司的直接原因,其实是篮球场。他酷爱打篮球,来子公司考察时一看到那修葺整洁的篮球场,一下子就有了天然的亲近感。他说:“这个公司可不一味强调工作,也注重打造员工的生活空间。”

胡谢恩、努斯拉特、伊尔霍姆等人认为,子公司做事效率高也跟其他本土公司大不相同。伊尔霍姆作为吊车司机班班长,他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非常高,是个“爱提意见”的员工。以前在别的公司时,领导只注重员工的执行力,但在这里中方管理人员很尊重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建议,主动询问大家并采纳。

今年8月,卡拉库利项目3号、4号河流桁架吊装,在70多米宽的河流上,两岸的吊车要同时发力将桁架起,技术要求很高。在现场,伊尔霍姆注意到地面有些松软,可能导致吊车发力不均衡,致使跨河流吊装失败,马上提出重新夯实硬化地面的建议,并得到子公司采纳,最终顺利完成跨河流吊装。

“团队感”“平等”“没有严格的等级界限”“企业内部文化氛围好”“一家人”……这些关键词无不在传递着这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团队。

让我的孩子也喜爱中国

“此次培训不从纯理论角度出发,而是注重于项目管理EPCC全业务链的实地学习,加深团队的融合,提升团队的国际化水平,开阔眼界。”乌兹别克斯坦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杜征均表示,这是子公司第4次组织当地优秀员工来华培训。

目前,子公司正处于本土化快速发展阶段,根据CPECC“一核两翼”中的“国际化”战略和子公司“2017-2020当地雇员发展规划”,当务之急是培养当地雇员。这次创新形式的培训,不仅对优秀员工自身有所触动,也将带动更多人,为子公司下一步国际化迈进做好准备。

卡福是3次来华的优秀员工。他说,2012年第一次来华时,集团总部还有些老建筑。2014年第二次来已经没了,建筑变化日新月异。今年这次去了更多城市、更多公司,信息多,培训紧凑。伊利奥斯表示:“我本来是司机班长,对管理不了解,但这次从设计到采购到施工都进行了了解。”

带着满满的收获,他们启程返航。临走前,每人都为家人朋友准备了礼物。马吉娜带了中国茶叶,菲利克斯带了手工制品,阿里等几个人不约而同购买了华为手机。法和利津的回答则符合他一贯的安全作风:“最大的礼物是我们安安全全地回到家。”胡谢恩表示,他要购买一些有纪念意义的、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礼物带给孩子,还要让孩子也来到中国,让乌兹别克斯坦的下一代对中国有好的印象。“让我的孩子也喜爱中国。”法和利津说。

编辑:刘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