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江苏省关于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9-03-15 来源:新华报业网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中共江苏省委文件

苏发〔2018〕30号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意见

(2018年12月12日)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指出,江苏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上,要按照统一规划和部署,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强调,要在保持健康良性发展势头的基础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以此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基本要求。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扎实做好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确保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特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切实担当“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责任和使命。江苏对外开放起步早,开放型经济发达,拥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基础设施条件,与“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具有良好的基础。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既是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题中之义,也是江苏为全国发展探路的重要内容。必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深刻领会肩负的重大使命,深挖交汇点建设的内涵,突破关键节点,探索新的路子,在“一带一路”建设大局中贡献江苏力量。

(二)清醒看到“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差距和不足。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要清醒看到,对照中央要求,对照交汇点的定位,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设计与系统谋划有待提升,战略支撑、关键平台和标志性工程建设亟需加强,有的地方和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推进成效不明显。必须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薄弱环节和带动效应明显的领域,拿出务实管用、有力度的对策举措,推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取得明显突破、实现大的提升。

(三)牢牢把握“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空间和机遇。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江苏既面临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内在制约,也面临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等诸多不稳定不确定性的外部因素,既有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在弱化。必须抓住用好“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重大机遇,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我省叠加融合,更大范围整合配置资源要素,更深层次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加快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

二、明确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践行新发展理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以基础设施联通为先导,以产能合作为重点,以合作园区建设为载体,突出项目建设、市场开拓、服务保障、规范企业投资经营行为、防范境外风险等重点工作,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加快打造衔接陆海空交通的综合枢纽、集聚优质要素的开放门户、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的示范区域、开展对外人文交流的特色品牌,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

到2020年,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优势基本确立,形成更多可视性成果,在“一带一路”建设大局中先行一步、彰显特色,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标志工程建设取得突破。形成一批标杆项目,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标杆示范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建设水平明显提升,上合组织出海基地功能基本形成。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成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项目,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成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民心相通的样板园区。中欧班列提质增效,建成一体化运营的品牌线路,走在全国前列。

——国际运输通道更加便捷。连云港港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南京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提升,无锡硕放区域性国际机场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南通新机场和通州湾出海口建设取得突破,贯通向东向西开放的国际交通运输通道基本形成,国际海陆联运网络和航空运输网络进一步健全,主要节点和重要枢纽的支撑带动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形成与“一带一路”交汇点战略地位相匹配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国际产能合作显著加强。与重点国家建立产能合作机制,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区域对外合作取得重大进展,打造一批国际化、高标准的产能合作载体平台。建成8-10个国家级或省级境外合作园区,培育一批跨国大企业大集团。确保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贸易结构优化、水平提升,在全国的份额增加。双边贸易在全覆盖的基础上开拓市场、提高质量,双向投资进一步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不断深化,共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联合建设一批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以及科技合作园区。市场多元化格局进一步打开,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政策保障体系和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

——人文交流交往更趋活跃。多领域多层次开展对外交流,根据国家布局要求和国际产能合作需要,缔结一批友好城市及友好交流地区,友城交往实效性进一步提升,在教育医疗、体育文化、旅游侨务、媒体合作等领域打造若干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活动品牌,形成交流机制完善、合作不断深化的良好格局。

到2025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全面走向深入,重点城市、重要枢纽支撑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重大项目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进一步拓展,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科教人文交流进一步活跃,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进一步确立,在全国开放大局中地位凸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带一路”交汇点。

三、以“五大计划”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重点,紧扣“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方向,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重点实施好“五大计划”:

(一)国际综合交通体系拓展计划

加快交通网络建设。立足陆海联运、江海联运、海河联运发展需要,推进沿海、沿江、沿新亚欧陆海联运三大通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构建综合性立体化通道网络。铁路方面,全力推进沿海铁路大通道建设,确保“十四五”初全线贯通,加快构建对接上海、联通中西部地区的沿江铁路大通道,南沿江铁路力争2022年前建成,北沿江高铁力争“十三五”期间开工,2025年前建成;加快连徐高铁建设,力争2021年前建成,推动陆桥沿线地区高效联通。港口方面,加快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及码头工程建设,鼓励联合航运企业拓展远洋航线、加密日韩等近洋航线,推进宿连航道建设,推进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快连云港港集装箱铁水联运、海河联运发展,建设连接“一带一路”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发挥长江125米深水航道优势,加快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大力推进通州湾港区建设,加快航道、码头、集疏运体系建设,积极开辟远洋航线,强化与太仓港联动发展、一体化经营,重点推进太仓港铁路支线、通海港区专用铁路线等工程建设,主动承接长江经济带运输需求,促进江海联动,着力打造江海联动国际物流中心和江海直达运输集散基地。航空方面,以东部机场集团组建为契机,优化全省航空网络布局,加强省内机场航空资源整合,在开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航线、加强与国外航空公司合作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大力推进南京禄口机场国际航空枢纽、无锡硕放区域性国际机场、南通新机场、淮安淮河生态经济带货运机场等建设。同时,提升服务“一带一路”的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数字丝路”建设。

(二)国际产能合作深化计划

分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抢抓国际产业分工深度调整机遇,有序推动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发展空间。引导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新型电力、船舶和海洋工程等装备制造企业,积极参与非洲、拉美等地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承揽重大工程项目,开展产业合作试点。引导轻纺、石化、冶金、建材、新能源装备等企业,到东南亚、中亚、非洲等国家和区域建设生产基地,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有效释放优势产能。支持优势能源企业开展境外合作,引导优势建筑企业通过股份合作、项目合作、组建联合体等方式承包国外大中型项目,推动项目建设运营一体化,形成智力、技术、资金、装备、管理、标准和劳动力联动输出。引导水产、花卉、林果、种植业、畜牧业等优势农业龙头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农业资源丰富国家,以多种方式共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从种植、养殖到加工的全产业链经营体系。

培育壮大跨境产业链。聚焦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方向,支持企业整合国际优质要素资源,积极参与境外并购,建立境外生产基地,设立境外研发机构、设计中心和高新技术企业,融入全球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链条,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跨国经营能力。鼓励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推动跨境物流支撑体系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物流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建设海外仓、边境仓等物流设施。鼓励我省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交通枢纽和节点建立自主营销网络、售后服务中心、仓储物流基地和分拨中心,构建集生产制造、营销推广、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于一体的跨境产业链体系,推进我省标准、品牌和服务走出去,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加强科技国际合作。深化与重点国家的重点领域合作,不断完善我省“一带一路”产业技术创新合作伙伴网络。办好“中国·江苏国际产学研合作论坛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等品牌活动,建好“中国—中东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一带一路”创新合作与技术转移联盟等载体,打造江苏参与推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的服务交流平台。支持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建设全球创新资源集聚平台,促进省内企业与国际知名高校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拓展对外合作联系,建设一批国际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及海外研发、孵化基地等合作载体平台。

(三)“丝路贸易”促进计划

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会、协会和会展机构等交流合作,鼓励我省企业积极参与沿线国家举办的展览会、博览会等经贸交流活动。积极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参加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中国(南京)软博会、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等展会,有效汇聚优质资源要素。主动融入国家自贸区战略,引导企业借助中国—东盟等自贸协定优惠政策扩大进出口,提高优惠贸易协定受惠率。鼓励企业展开符合沿线国家民族、宗教、文化特色的出口认证,加强商标国际注册与保护,扩大特色产品出口。积极拓展沿线国家进口来源地,适度增加适应消费升级需求的特色优质产品进口,稳步扩大我省紧缺资源、原材料和大宗商品进口,促进贸易平衡。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降低中小经营主体开拓沿线市场的门槛和风险。

加快跨境电商综合平台建设。大力培育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发展“丝路电商”。加快推进苏州、南京、无锡等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鼓励跨境电商企业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拓展业务,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建设,打造一批跨境电商产业园和公共海外仓,形成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强的跨境电商综合平台和龙头企业,积极推进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中欧班列优化整合。按照“打造特色、分类集中、巩固中亚、拓展中欧”的发展思路,整合国际班列资源,统筹优化线路,探索组建省级运营主体,在开行计划、回程组货、信息平台等方面加强统筹。探索在中欧班列沿线重要节点布局加工组装基地、物流枢纽等,放大中欧班列集聚辐射效应。

着力优化贸易环境。持续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推动口岸提效降费,到2020年底,相比2017年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降低一半,到2021年底,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压缩一半。全面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不断深化拓展应用范围,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大通关合作行动计划。发挥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省级“走出去”统保平台作用,帮助企业规避风险,拓展市场。

(四)重点合作园区提升计划

做大做强境外合作园区。把江苏产能优势、园区经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禀赋、市场要素相结合,积极探索境外合作园区“重资产投资运营”和“轻资产管理输出”有效模式,在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健全综合服务体系、推动友好合作交流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园区发展质态和效益。支持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建设,加大增资扩股、项目落地、模式创新、人才支撑等关键事项的推进力度,促进园区服务、企业成长、金融支持三位一体发展,打造江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示范项目。支持以柬埔寨西港特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境外园区建设发展,推进模式升级。加强政府间沟通交流,务实支持“霍尔果斯—东门特区”建设。支持江苏—新阳嘎农工贸现代产业园等省级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支持金昇集团乌兹别克斯坦江苏纺织服装产业园规划建设。鼓励我省更多有实力的园区或企业与境外投资主体联合,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主动布局共建境外园区,引导关联企业入驻境外园区。支持更多境外合作园区上升到国家层面,建设更多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和“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园区,争取更多国家级项目落地。支持先进园区输出园区管理模式,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做法。研究制定《江苏省境外经贸合作区考核激励办法》,引导我省企业高水平、高层次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引导省内高校为境外园区定制培养翻译人才、海外营销策划人才、国际经贸和法律人才,支持我省职业技术院校到境外园区开设技能、语言短训班,为境外园区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定期选派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到境外园区挂职锻炼。

做特做精省内合作园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围绕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在省内发展壮大一批对“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合作示范园区。支持中以常州创新园聚焦重点产业,提升合作层次,打造中以创新合作的标杆项目。加快推进中韩(盐城)产业园、中德(太仓)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中意海安生态园、中奥苏通生态园、中瑞镇江生态产业园、苏澳合作园区、连云港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等合作园区建设,培育一批地标性企业。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经验在我省全面落地,推广苏州工业园区运作模式和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成功经验,不断提升辐射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

(五)人文交流品牌塑造计划

打造特色品牌。坚持“一国一策”,突出地方定位和民间性质,多层次、宽领域推动人文科教领域交流蓬勃开展,提高合作档次和实效。打造“留学江苏”教育品牌,深化拓展“人才地图”工程,推进建立高校联盟、职业教育联盟等合作平台。打造“精彩江苏”文化品牌,进一步拓展文化对外合作交流,依托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举办“一带一路”原创文化展示交流活动,扩大江苏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影响力,鼓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文艺演出、交流互访等活动,推出“符号江苏”系列出版物和主题推介会,提升江苏文化影响力。打造“健康江苏”医疗品牌,常态开展医疗队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义诊活动,推进中以医疗产业、中柬及中泰中医药、重大疾病防治技术等合作项目。打造“水韵江苏”旅游品牌,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旅游宣传推广合作,以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地区为重点,扩大“水韵江苏”等特色活动覆盖范围。打造“赛事江苏”体育品牌,推动国际重大体育赛事落户江苏,支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秀教练员、运动员互派互聘,继续办好“一带一路”国际赛事活动。打造“友好江苏”侨务品牌,挖掘和整理郑和下西洋相关资源,在“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集聚主要城市建立“海外江苏之友”区域联络中心、海外引智工作联络站,继续发展壮大海外江苏商会、协会,在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关键核心技术和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中积极作为。打造“丝路青年行”等外事活动品牌,加快创建“龙城质检”等特色援外培训品牌。

完善交流机制。推动高层对话、部门对口、智库对接,支持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加快建立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交流合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友城作用,推动完善优化“一带一路”沿线友城布局,加强双多边友城合作机制建设,进一步建设和发挥好援助援建、遗产保护等各类合作平台的作用,推动高层对话,促进行业对接,更好服务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

四、构建各地协力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新格局

(一)支持连云港建成战略支点。以连云港港为突破口,推动航运与铁路、公路、航空协同发展,构建海河江、铁公水的高效多式联动体系,强化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提升上合组织出海基地功能,打造“一带一路”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标杆示范。突出特色产业集聚,打造特色创新集群,加快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建设。做好临港产业、特色产业和港产城融合发展文章,高标准推进石化、钢铁产业发展,积极争取自由贸易港试点,提高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等重大品牌活动影响力,推动连云港成为“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强支点。

(二)支持徐州建成重要节点城市。支持徐州建设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端重要枢纽城市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做大做强现代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徐工欧洲研发中心等开放平台载体建设,推动资源要素向西开放和经贸往来,建成“一带一路”交汇点上高水平的产业集聚区、经贸合作高地和江苏向西开放门户。

(三)支持南京建成重要枢纽城市。发挥南京作为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特大城市综合优势,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交汇点重要枢纽城市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集聚“一带一路”创新资源,实施“创新名城”战略,大力发展枢纽经济,优化升级产业体系,打造重大文化交流平台和活动,在继续巩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友好城市友好往来的基础上,更好发挥南京与文莱斯里巴加湾市等新友城平台作用,提升南京在对外交往交流中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汇聚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进一步提升城市经济、创新、文化、交通枢纽等核心功能和资源配置能力。

(四)支持南通建成重要出海门户。加快南通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建设,以国际先进标准推进通州湾海港建设,统筹港口、机场、铁路建设,打造江海联运枢纽,尽早建成出海新通道,加快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当好“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出海门户。

(五)支持苏州、无锡、常州建成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城市。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上海自贸区增设新片区的机遇,发挥苏锡常产业基础雄厚优势,有重点、有选择地支持企业“走出去”,在国际产能合作上取得更大突破。苏州要充分发挥在开放载体、国际制造、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突出产业引领和开放创新,加快构建一批高水平、国际化开放载体平台,对外输出园区建设经验,带动本地优势产能海外布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优势;无锡要发挥重点企业引领作用,加强境外园区建设,带动更多企业“抱团出海”、集群发展;常州要着力打造中以创新园、苏澳合作园区,积极拓展国际产能合作空间。

(六)支持其他地方建成特色合作基地。全省其他地方要因地制宜搞合作、突出重点创特色,沿江地区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沿河综合交通走廊,重点打造船舶产业、航运物流、工程承包等合作基地;沿海地区要积极开展临港制造业、特色农渔业、港航物流业合作,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能级;淮安、宿迁要选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切入点,重点打造绿色经济合作基地。

五、建立健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组织保障体系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机制,根据“五大计划”进一步调整优化省各专项小组,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各专项小组要于两个月内制订出台专项方案,加强统筹指导,细化分解任务,推进工作落实。加快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对重大事项的跟踪督促和目标考核,加强“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数据统计、信息报送等基础性工作。各设区市市委要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统筹谋划参与“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思路举措,市政府要抓好任务落实,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推进合力。

(二)强化项目推进。按照“建设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围绕“五大计划”建立完善全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库,强化重大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加强项目跟踪服务,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予以重点支持,打造精品项目。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对优质项目要在推荐纳入国家“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库、信贷保险、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省有关部门定期摸排梳理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交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

(三)强化综合服务。建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机制,以高层互访为引领,促进对话协商,加强政府间合作。建立政府与海外投资企业联络机制,由商务厅牵头,构建由商务、发改、外事、宣传、财税、金融、海关、统计、公安、司法、海事等部门组成的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强化手续办理、政策咨询、信息发布等功能。依托新华丝路网、“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等国家级平台,搭载建设我省服务体系。整合我省现有驻外机构和企业、民间商会海外力量,提升境外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争取在南京设立国家“一带一路”相关法律机构。加强企业境外经营活动金融服务,多渠道、多形式发展金融服务机构和平台,支持企业申请国家“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专项贷款,省“一带一路”基金更多支持相关项目建设。加快培育面向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专利申请、境外法律、国别风险、信用咨询、标准制定、检测认证、人员培训等服务,建立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服务体系。

(四)强化风险防范。积极融入国家救援响应体系,建立健全我省境外投资项目应急反应机制和财产、人身安全保障机制,支持信用保险机构为对外投资企业提供国别、项目风险咨询和保险服务。推广使用“平安丝路网”和“平安丝路”移动客户端。深化对重点国别的研究。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教育,开展“江苏省领事保护宣传周”活动。进一步规范企业投资经营行为,加强境外企业经营投资监测,引导企业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生态环境,履行社会责任。

(五)强化宣传推介。建立“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官方网站,开展“一带一路”江苏风等大型新闻行动,总结推广实践中的新亮点新成效,提振发展信心,增强带动效应。深化与重点国别主流媒体和华文媒体合作,开展“同乐江苏”“洋眼看江苏”等活动,组织海外媒体来苏采访、国际摄影采风等特色外宣活动,鼓励支持文艺创作精品和文化遗产项目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巡演巡展,讲好江苏故事,传播好江苏声音。

(此件公开发布)

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2018年12月12日印发

编辑:刘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