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故事绘|南海之滨到刚果河畔 热带沃土孕薯香

发布时间:2023-11-21 来源:新华社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XxjpsgC007117_20231120_CBMFN0A011.jpg

木薯

一个对大多数中国人略显陌生的名字

却是世界第六大粮食作物

木薯的外表和马铃薯有些相似

块根富含淀粉

可以做成木薯棒、木薯饼干等各种美食

还是重要的淀粉工业原料

ality,Q_80

↑木薯的块根

XxjpsgC007117_20231120_CBMFN0A004

↑各种木薯制品


木薯是非洲重要的粮食作物

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显示

非洲有40多个国家种植木薯

但由于技术匮乏等因素

平均每公顷产量约8.55吨

大幅低于每公顷15吨的世界平均水平


ality,Q_80

↑中非木薯公司的员工清洗木薯根以加工木薯粉

ality,Q_80

↑喀麦隆妇女用捣好的木薯面团制作木薯棒

ality,Q_80

↑中非当地女子用鸡肉和木薯烹饪传统菜肴


2007年以来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专家

在位于非洲中西部的刚果(布)

指导当地农民提高木薯种植技能

在刚果河畔

传授着让绿色田野“长出”财富的秘诀


在刚果(布)贡贝农场的

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

中国热科院专家

筛选出适宜当地气候和资源条件的高产、抗病木薯品种2个

相对当地品种每亩产量增长比例高达300%、400%。


ality,Q_80

ality,Q_80

↑11月10日,工作人员在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收获木薯。


之前,当地加工木薯粉都是靠手工去皮

在水中浸泡几天后,手工晒干、研磨

耗时长,效率低

今年从中国引进的生产线大幅提高了加工效率


ality,Q_80

ality,Q_80

↑11月13日,工作人员在位于海南儋州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小型木薯粉中试车间处理木薯。


近5年,示范中心举办了29期各类培训班

当地农民纷纷慕名而来参加培训

甚至在周边安家

方便随时向中国专家“取经”


ality,Q_80

↑2019年11月19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家在示范中心与参加培训班的当地农民合影。

ality,Q_80

↑这是11月14日拍摄的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开幕式现场。


2018年,刚果(布)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

双方在农业等领域的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于今年11月在海南举办

为深化中非农业科技、投资和贸易合作开辟更广阔空间

中国农作物品种和中国农科技术跨越山海

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大陆生根发芽

把沃土变良田


ality,Q_80

策划:王建华 王晖余 吴志强

统筹:武巍 张维革 王庆钦

本期主编:孙瑞博 邬惠我

摄影:杨冠宇 科普索 路易·登加

编审:林立平 邹广萍 孙瑞博 邬惠我 毛竹

题目海报:秦迎 孟丽静 邬惠我

部分照片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提供

新华社摄影部制作

编辑:陈麓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