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服务融入国家向北向西开放智库研讨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06-09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作者:刘清华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日前,聚焦“内蒙古服务融入国家向北向西开放的思路重点”的第79期内蒙古发展改革论坛成功举办,旨在通过主题研讨对话,为内蒙古更好发挥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贡献智库力量。本期论坛由内蒙古发展改革委和内蒙古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举办,来自呼和浩特铁路局、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规划院运输所、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呼伦贝尔学院的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充分交流。

图为第79期内蒙古发展改革论坛现场

内蒙古具有“北开南联、东进西出”的区位优势,近年来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大市场,着力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与会专家认为,向北向西开放是内蒙古落实国家战略、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并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内蒙古的优势所在、发展需求所在、责任担当所在。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围绕如何更好推动内蒙古服务融入国家向北向西开放上有更大作为,与会专家聚焦中欧班列、口岸经济、通道平台、国际物流等重点议题充分交流并建言献策。

多措并举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自2016年以来,内蒙古中欧班列成为内蒙古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务实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的重要支撑。为进一步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专家建议,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欧班列综合服务效能。二是加强“一盘棋统筹,一体化管理”。加强中欧班列资源整合,鼓励全区中欧班列始发城市与满洲里、二连浩特协同,支持相关盟市及其它地区零散货源通过公铁联运、海铁联运在乌兰察布进行集结,组织开行“公共班列”;支持乌兰察布-二连浩特作为中欧班列连通内地和俄蒙欧的重要节点,建设以主要铁路枢纽、陆路口岸和节点城市为支撑的二级集货体系。三是结合各盟市的产业特点和企业诉求,组织开行“定制班列”,提高区内货源比例,打造内蒙古中欧班列品牌。四是强化俄方返程班列组织,完善中欧班列俄境外网络布局,提升俄方集疏运、仓储配能力,积极组织返程班列。

推动内蒙古口岸与腹地城市经济联动发展

为推动“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推动“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加速形成口岸带动、腹地支撑、边腹互动的口岸发展新格局,专家建议,一是整体统筹、科学定位,东中西口岸的发展要结合当地实际,避免口岸同质化竞争;二是先行先试,加快推进满洲里、二连浩特等重点口岸与腹地盟市合作,使之成为自治区口岸与腹地城市联动发展的示范口岸;三是强化创新,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探索“边民互市+落地加工”产业模式,实行“互联网+边民互市”海关监管模式;四是能力补强,实施“口岸+”工程,加快推进“口岸+特色加工业”“口岸+专业市场”“口岸+商贸物流”“口岸+边境旅游”等“口岸+”工程建设。

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优化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为了更好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全力构建横贯东西、纵连南北、顺通北京、畅连八省、抵边达海、城乡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专家建议,一是加强规划,加速形成北以呼包鄂城市群和五个口岸为起点,南至成都、重庆,进而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至北部湾,东接沿江通道,联动西北的格局。二是规划东、西两条铁路通道。其中,东线以呼包鄂城市群为节点,辐射二连、满都拉、甘其毛都口岸,经包西、西康等线达到川渝;西线以蒙西阿拉善盟等地区为节点,辐射策克、乌力吉口岸,经兰新、包兰、兰渝、成兰等线达到川渝。

优化内蒙古北向国际物流通道布局

近年来,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不断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为优化内蒙古北向国际物流通道布局,专家建议,一是创新中欧班列等物流组织模式,强化呼和浩特、包头区域中心城市和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物流节点城市的枢纽辐射作用,发挥铁路在陆路运输中的作用,促进形成通道引领、枢纽支撑、衔接高效、辐射带动的发展格局。二是建设自呼和浩特经乌兰察布至二连浩特、通辽至满洲里两条通道,共同形成北向国际物流通道的主通道。(刘清华)

编辑:蒋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