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一带一路”彰显高水平开放决心

发布时间:2021-07-0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习近平说,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习近平指出,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了中国坚持“两要、两不要、两反对”的原则。“两要、两不要”分别为要开放、不要封闭,要互利共赢、不要零和博弈,“两反对”为中国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对此,国际社会反响热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致函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祝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并表示, “一个繁荣稳定并全面融入国际体系的中国,不仅对中国有利,也将造福其他亚洲国家乃至整个世界。”

南非驻华大使谢胜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国人民曾经饱受磨难,如今创造巨大成就。"那些帝国主义殖民者曾经试图分裂中国并使中国变弱,如今中国已从一个积弱的封建国家中实现崛起。"

谢胜文强调,"我们相信中国的崛起将有助于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新型国际关系需基于互利共赢

在庆祝大会上,习近平表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回顾历史,白明对记者指出,中国的国际地位经历了数次变化。“在过去的国际关系中,中国曾经被隔离于国际社会,之后开始接触国际社会,随后逐步融入国际社会,比如加入WTO,如今已是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

他总结道,“曾经中国是国际分工的旁观者、跟随者,如今已是国际政治的主要参与者。”

展望未来,白明认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将发挥更大的话语权。“中国有话语权的地方,往往是中国可以在世界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地方。”

此外,白明指出,中国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因此中国主张平等的经济秩序,即建立一个各国平等交往的秩序。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将基于要互利共赢、不要零和博弈的基础之上。

习近平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白明向记者解释,当前的国际社会是对抗多于竞争,但对抗其实不利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过去两三年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在多个方面对中国进行打压,比如控制芯片出口,这对美国企业也造成影响。这就是负和博弈,损人不利己。”他说。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对其他国家的积极影响也日益扩大。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罗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发展对全球主要有两个层面的积极影响: 一是中国的经济强有力的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通过与中国进行经济合作,世界各国都可以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让全球共享中国增长的红利。中国的发展也在为全球提供公共物品,改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二是中国的发展为全球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强的借鉴参考意义。

罗煜补充称,“中国的发展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独立自主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指引,依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支撑,这显著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靠殖民和剥削发展中国家而起家、通过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攫取自身利益,并且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他强调,“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模式将在全球获得越来越大的吸引力。”

谢胜文对记者指出,在国际上中国强调相互尊重,不试图改变一个国家自己的政治方案和政治制度。但中国会用基于自身的经验和他国经验中形成的良好方案帮助其他国家。“这是一种相互尊重和双赢的局面。所以非洲国家和所有其他国家将继续与中国合作,这种合作是有益的。”

“一带一路”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象征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并未按下“暂停键”,其中“一带一路”合作更是逆势而行、乘风破浪。据统计,去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货物贸易额达1.35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重达到29.1%。

毫无疑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一带一路”倡议将肩负更重大的使命。6月23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上表示,面对疫情,我们打造“健康丝路”;面对低碳转型,我们深耕“绿色丝路”;面对数字化浪潮,我们搭建“数字丝路”;面对发展鸿沟,我们建设“减贫之路”。“一带一路”始于经济合作,但不止于经济,正在日益成为完善全球治理的新平台。

白明向记者表示,“一带一路”的侧重点是中国“要开放、不要封闭”。开放是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不要封闭意味着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未来不仅要坚持住开放,还要越开越好,保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共商、共建、共享将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罗煜对记者指出,高质量的“一带一路”发展是要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对接,逐渐向机制化发展,努力建立一个新型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从倡议而来,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深入,有必要推进各国的战略、规划、机制对接,加强政策、规则、标准联通,以此提高一带一路发展质量。”

罗煜还表示,高质量的“一带一路”发展要遵循市场导向和国际惯例,发挥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作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他强调,“一带一路”绝对不是简单的中国产能输出和资金输出,而是让各国基于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同参与到这个倡议中来。尤其要注意沿线国家的债务可持续问题,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就目前而言,受疫情影响,公共卫生、新冠疫苗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中旬,中国通过捐赠、出口等方式,向90多个国家提供了超过4亿剂疫苗和原液,其中大多数是“一带一路”合作伙伴。

除了公卫与疫苗之外,白明强调,基础建设、经贸交流将是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的突破口。“如果能够在这些领域找到共同点,那么是有利于双方的发展。”他说。

罗煜补充称,“一带一路”的发展领域需不断拓展,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多元化支撑。“一带一路”已经由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延伸到沿线国家贸易投资合作优化升级,再到深化公共卫生、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人文合作,以及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的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

(原标题:中国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一带一路”彰显高水平开放决心)

编辑:张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