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陈卫东:“一带一路”将成为世界经济引擎

发布时间:2017-12-29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刘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行至岁末,全球经济复苏的加快推动了对未来全球经济走势的乐观预期,如何看待2018年全球经济新格局与新动力,在全球经济回暖、市场信心增强的背景下,如何认识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把控风险?围绕相关问题,金融时报社记者专访了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秘书长陈卫东。

经济延续向好态势 中美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增大

记者:2017年全球经济呈现较好的增长势头,您认为2018年经济会延续这种较好的态势吗?

陈卫东:2018年全球经济仍将向好,增速可达3.7%左右。

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将持续回升。预计2018年全球货物与服务贸易增速为4.1%,明显高于2012年至2017年3.3%的平均水平,但低于1980年至2017年5.3%的增速。受经贸增长回升、跨国企业利润增长、金融机构信贷和资本市场融资活跃的推动,预计2018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将复苏,增长3%左右。

区域之间的发展差异依然较大。发达经济体有望呈现全面复苏态势,但力度依然偏弱;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有所加快,但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2018年将仅有6个国家的经济出现衰退,创本世纪以来最少。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对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合计将达到43%,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36%。以地理区域看,2018年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速继续保持最快;其次是东欧新兴市场、中东与北非地区;拉美国家经济增速将在新兴市场中垫底。发达国家当中,美国、欧盟和其他发达经济体增速基本与上年持平。

全球通胀水平将保持相对低位。由于实体经济复苏力度不够强劲,全球失业率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大宗商品市场供求相对平衡,价格不存在大幅上升的压力,全球通货膨胀水平将处于低位。预计2018年全球CPI平均涨幅为3.3%,略高于2017年3.1%的水平,但低于金融危机前5年4.0%的平均水平。

重点区域经济前景乐观 “一带一路”地区将成世界经济引擎

记者:2018年全球重点区域经济增长前景如何,哪些地区将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新动力?

陈卫东:2018年美国经济加速增长的可能性较大。特朗普政府推出的经济促进计划,包括减税、放松对金融业和企业的监管、增加财政支出和促进出口等,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了美国经济长期缓慢增长的痛点,这些措施对激活企业资金增加私人投资,吸引海外资金流入美国有直接作用。预计2018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达2.4%。

欧洲经济将延续温和增长。欧洲投资计划相继实施,融资环境保持良好,劳动力市场逐步复苏,将支撑欧洲经济温和增长,预计2018年欧盟GDP增速将达2.1%。2018年是欧洲政治改革的关键一年,欧盟委员会号召所有成员国在关乎欧盟未来的决策进程中积极发挥作用,各国也将抓住经济复苏的大好时机加速推进结构性改革。

“一带一路”地区经济前景乐观,将成为世界经济引擎。目前“一带一路”地区的平均增速远快于北美或欧盟。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和贸易投资得到快速发展,其经济增长潜力还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增长相比其他地区将更为亮眼。世界经济复苏和经贸合作深化将推动“一带一路”地区贸易发展,基建活动和内部改革将推动区域外商直接投资。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开始进行改革,努力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展望未来,“一带一路”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将显著提升,预计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GDP占世界比重将进一步增长至32.4%,上升1.4个百分点。

2018年拉美地区的贸易收支、投融资和财政状况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预计美元升值幅度将低于上轮周期顶点和2017年初高点。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带动拉美经济在2018年继续改善,预计明年拉美地区经济增速将达到1.9%,较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尤其是巴西、智利和哥伦比亚等大宗商品出口国经济表现将优于2017年。

货币政策转向趋势越发明朗 全球流动性收紧拐点来临

记者:2017年美联储连续加息、启动了缩表计划,加拿大、英国、韩国等国央行紧随其后,先后收紧货币政策,2018年全球货币政策将如果发展?

陈卫东:2018年全球货币政策转向的趋势将越发明朗,全球流动性收紧拐点来临。但由于各经济体处于不同复苏阶段,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节奏、力度会有所不同。

在美国,随着劳工市场趋紧、劳动成本上升,美国通货膨胀指数将缓慢上升,并在2018年逐渐接近2%目标。预期2018年美联储仍将采取缓慢渐进加息的政策,全年加息2次至3次,同时渐进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

欧洲经济持续、全面复苏将推动欧洲央行进一步考虑缩减量化宽松政策的规模和退出负利率政策;但由于失业率依然较高,通货膨胀水平处于低位,预计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路径将是缓慢而谨慎的。受到英镑贬值和通货膨胀上升压力,英国央行将在2018年考虑继续加息和缩减资产购买规模。

日本人口老龄化和政策封闭性使其经济增长潜力受到制约,安培经济学成效有限。2018年日本经济放缓将促使日本央行维持量化质化宽松的政策取向。

新兴市场不同地区的经济走势差异较大。经济增速较快的亚太地区,货币政策将稳中趋紧;而经济复苏疲弱的拉美地区和中东、东欧和非洲等受大宗商品市场影响较大的地区,货币政策将保持较宽松状态。

长期性结构性问题悬而未决 全球性经济金融风险仍存

记者:全球经济已经迈进新的增长关键期,但由于增长力度不足,长期性结构性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全球性的经济与金融风险依然存在。您认为有哪些不确定因素和风险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陈卫东:第一,全球失衡状况依旧维持。全球经济复苏依然伴随经常账户失衡。全球失衡的风险在于,一旦金融条件收紧,赤字方在全球市场融资时将面临挑战;同时,赤字方将可能会迫于国内压力采取贸易保护行为,引发国际争端,冲击国际贸易秩序。

第二,部分国家的财政金融风险。我们编制的美国金融风险指标(ROFCI)显示,2017年美国金融市场整体风险经历了由高到低,金融稳定性经历了由弱到强的过程,但从结构上看,股票市场逆经济弱势不断创新高,波动性一直维持历史低位,投资者可能忽视了泡沫风险;非金融类货币市场始终不太稳定,风险持续上升。在新兴市场,金融脆弱性在2017年有小幅上升趋势,土耳其、墨西哥、智利等国家的内部脆弱性(非金融企业债务、政府债务等)依然较高,乌克兰、阿根廷、南非的外部脆弱性(经常账户赤字、外债、汇率贬值等)居高不下。总体上,经济复苏力度增强将降低财政风险和企业债务风险,但同时会促使货币政策收紧,导致金融市场流动性收紧和风险溢价上升,可能刺破发达国家的资产泡沫,并对新兴市场的货币汇率带来风险。

第三,世界范围内的非经济风险始终存在。2018年,欧洲各国的政治选举仍然可能潜藏“黑天鹅”事件,应重点关注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的国内政治风险。同时,围绕地缘政治争端的问题依旧未解决,亚太、中东和非洲地区依然可能爆发新的冲突;拉美新兴市场国家内部治理方面的风险也不能排除。英国脱欧进程、特朗普的内向政策等去全球化浪潮走向何方,尚不能下结论。此外,还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保持密切关注。

(原标题:访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卫东)

编辑:曹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