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外籍专家:“一带一路”倡议为各国协调经济政策创造可能

发布时间:2019-05-02 来源:中国日报 作者:大卫•布莱尔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讲话中提到了中国将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

五项举措中除包括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之外,还有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笔者认为,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举措十分重要。因为即便处在正常时期,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决策者在面对经济放缓或衰退时拥有两大工具——财政刺激政策以及货币政策。既可以利用减税、增加政府支出这样的财政刺激政策,将更多的资金交给消费者和企业;也可以通过增加贷款的可用性、降低利率等货币政策,来鼓励消费者购买汽车、房产等大型耐用品。在理想状况下,额外的支出会创造更多工作岗位,从而反过来增加消费支出,形成有益的良性循环。

不过,一部分额外支出将会用于购买进口商品。也就是说,在一国实施刺激性宏观政策而其他国家不实行的情况下,实施国的贸易逆差会被推高,外国企业也从中获利。对于实施国国内而言,刺激性宏观政策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某项政策的大部分利益都流向外人,那么一个国家也就不会愿意实施这样的政策。因此,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会使应对衰退的举措更加有效。

上面所说的都是一般时期,而协调对于非常时期来说更为关键。在2008年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为了避免迫在眉睫的财政和货币崩盘,美国前财长汉克•保尔森与中国和欧洲国家展开了密切合作。例如,在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俩家由美国政府支持的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所发行的国债和债券面临大幅贬值和违约风险。许多投资者都将这些风险资产兑换为现金,但是中国政府选择继续持有,支持美国对抗危机的努力。如果中国政府没有这样做,那么整个世界金融体系很可能已经崩溃。2008年10月,保尔森在演讲中强调了中国在应对金融动荡方面富有“建设性”的帮助。

美国和中国都利用广泛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度过危机,而欧洲的复苏就相对要缓慢许多,因为欧洲各国无法协调彼此的财政政策,而且欧洲央行还采取了限制性货币政策。

习主席在演讲中所提到的更加重视开放政策的实施,为推动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实施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提供助力,包括大幅降税和支持私营企业。

此外,今年上半年,中国还将公布新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除明确被列入负面清单的行业外,欢迎外资企业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教育、医疗、风险投资等多个领域进行投资。同时,还将加强知识产权执法,禁止强制技术转让。

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这些举措将为外资企业带来益处。但最重要的是,这也是中国长期发展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进一步向外国企业开放市场来提升国内市场的竞争力,能够推动中国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3月份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我们不会实施“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政策,不会走铺摊子、粗放增长的老路,不会采取为维持短期增长而损害长期发展的做法。我们将坚定不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靠改革开放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顶住下行压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带一路”倡议所涉及的基础设施投资能让参与其中的企业家实现此前无法实现的业务和技术。历史上的许多案例告诉我们,经济的腾飞和繁荣都与贸易和运输成本的降低息息相关。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机构的最新研究表示,合作的成果已经开始显现。“一带一路”倡议将使全球贸易成本减低1.1%-2.2%,使中国一中亚一西亚经济走廊的贸易成本降低10.2%。

“一带一路”倡议所协调一致的财政、货币、贸易和发展政策为许多国家实施更有效的宏观经济和发展战略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作者:大卫•布莱尔 中国日报外籍专家)

编辑:张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