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零距离|一朵“云”两端的濒危动物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3-08-28 来源:新华社 作者:陈瑶,吴昊,马晓澄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新华社广州/墨西哥城8月28日电 题:一朵“云”两端的濒危动物守护者

新华社记者陈瑶 吴昊 马晓澄

中国与拉美有多远?墨西哥齐拉姆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居民说,仅仅相距一朵“云”的距离。

在这朵“云”的两端,中拉技术人员、环保人士默默守护着拉美的濒危动物,守护着万千物种的家园。

齐拉姆国家自然保护区植被繁茂。“这里是美洲虎的地盘。”齐拉姆社区领袖胡安·卡斯蒂略说。美洲虎,又称美洲豹,是当地现存唯一的豹属动物。当地居民一直将美洲虎视为他们的一分子。

这个保护区占地690多平方公里,超过590种动植物在这片湿地繁衍生息。

然而,由于非法狩猎、无节制放牧和盗伐林木,加之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齐拉姆保护区的生态系统迅速恶化,近80%的雨林遭受破坏,许多物种的栖息地急剧缩小。美洲虎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近危物种”。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当地社区和环保人士希望了解美洲虎等受威胁动物的活动区域,在努力寻找它们的足迹。

在智利,人们同样怀着急切心情寻找另一些濒危动物的足迹。

智利的纳韦尔武塔山脉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这里有年龄高达2000多岁的南美杉,还有一种濒临灭绝的动物——达尔文狐。

智利环保组织“森林之道”创始人贝尔纳多·雷耶斯介绍,达尔文狐被视为具有高生态保护价值的“伞形物种”,对它们的保护也有助于保护其他物种。

广袤的森林中,无论是美洲虎还是达尔文狐,往往活动隐秘、踪迹难觅,人们很难在自然状态下见到它们。对于盗猎、盗伐行为也难以实时监控。

要在自然状态下关注、守护濒危动物,“科技守护自然”项目找到了正确的打开方式。

1129828337_16932040598901n

当地时间8月17日晚,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华为墨西哥公共关系与对外沟通经理萨米拉·埃雷拉·佩雷斯和华为TECH4ALL数字包容项目办公室的项目经理曾铭(屏幕居中)进行视频连线。新华社发(弗朗西斯科·卡涅托摄)

在深圳,华为TECH4ALL数字包容项目办公室的项目经理曾铭收到了项目部发来的视频:一只美洲虎正悠闲散步。她看了看表,拨通了华为墨西哥公共关系与对外沟通经理萨米拉·埃雷拉·佩雷斯的视频电话。她们约好把“科技守护自然”项目下一阶段的工作再梳理一遍。

2022年5月,墨西哥尤卡坦州政府与中国华为公司、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携手在墨西哥开展一项名为“科技守护自然”的人工智能技术合作项目。项目在尤卡坦半岛齐拉姆保护区通过“秘境之眼”相机,全天候不间断采集保护区视频数据,利用华为云技术等,在云端进行视频AI分析,以此监测生物多样性指标,并研究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这样无需人员频繁进入保护区,不会打扰保护区。”“科技守护自然”项目墨西哥协调员雷吉娜·塞韦拉说。工作人员会定期取回相机存储卡,将图片和视频文件经由尤卡坦理工大学上传至华为云进行处理。

类似的中国云技术,在智利、哥斯达黎加已应用多年。

1129828337_16932040598941n

8月18日,在中国深圳,华为TECH4ALL数字包容项目办公室的项目经理曾铭和华为墨西哥公共关系与对外沟通经理萨米拉·埃雷拉·佩雷斯进行视频连线。新华社发(程驰翔摄)

在智利,“科技守护自然”项目除了对达尔文狐等不同动物叫声进行识别和研究,还能监测盗猎者的枪声、盗伐林木者的卡车与电锯声,一旦识别会实时报警,将定位信息推送到当地护林员的手机,帮助他们快速到现场干预。

“我们为当地提供线上和线下培训,这个解决方案帮助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曾铭说,使用相关技术处理上万小时的音视频,只需几个小时便可截取所需内容,分析的平均正确率达96%。

“我们梦想毕生守护美洲虎,但也曾担心,孩子们将来只能在照片上看到美洲虎。”齐拉姆社区居民奥梅利娅·特雷霍说,得益于“科技守护自然”项目,“梦想成真了”。

在墨西哥齐拉姆地区,自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项目共成功检测到119个物种,包括5只野生美洲虎个体,以及88种鸟类、22种哺乳动物、5种爬行动物和4种两栖动物,其中34个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曾铭介绍,目前华为在全球4个大洲的46个保护区开展了“科技守护自然”项目,用数字技术保护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森林、湿地和海洋等生态系统。她表示,希望能与更多伙伴携手,“充分发挥技术的赋能作用,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科技守护自然”项目是中拉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组成部分,在众多人心中种下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我希望30年或50年后,这片丛林还能像现在这样,动物拥有这样的栖息地,生命可以在这片土地上延续、繁衍。我对未来充满乐观和希望。”塞韦拉说。(参与记者:朱雨博、王攀、梁希之)

编辑:韩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