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古丝绸之路专家的“西行漫记”

发布时间:2020-09-18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在俄罗斯,尤里·塔夫罗夫斯基是研究古丝绸之路的权威专家,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理解“一带一路”,他决定重走丝绸之路。

【视频简介】

在俄罗斯,尤里·塔夫罗夫斯基是研究古丝绸之路的权威专家,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理解“一带一路”,他决定重走丝绸之路。

【同期】诗句:

叶赛宁:我驾着雪橇,四野宁静,雪粉在马蹄下沙沙作响;

谢维里亚宁:雪变得苍白,灰暗,闪烁着钻石样的光芒;

松树遍染白霜,自信地张望。

季娜伊达:让我们走进金色的暴风雪,太阳与雪花在那里亲吻,炽热的醉意,酣畅淋漓。

【解说】

这是一个世纪前,白银时代的诗人们在描摹自己的家乡。亚欧大陆近一半面积的土地,复杂多样的气候,滋养着这个盛产作家的国度——俄罗斯。

尤里·塔夫罗夫斯基今年70岁,出生在圣彼得堡。1971年,他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毕业后,成为国家电视台的记者。塔夫罗夫斯基曾多次前来中国采访,撰写过多篇丝绸之路的专题报道,是研究古丝绸之路的权威专家之一。

2009年,塔夫罗夫斯基退休后,来到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任教。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是俄罗斯古老的大学之一,也是这个国家外交官和翻译人才的摇篮。塔夫罗夫斯基的职责是给国际关系学院的本科生,讲授东方文化。

【同期】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教授 尤里·塔夫罗夫斯基: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一带一路”。一开始大家都以为这只是一个政治空想,但中国人付出实际行动,把这个倡议变成了现实。

【解说】

几年前,塔夫罗夫斯基在上课时,经常遇到一个问题:每当学生问起“一带一路”时,他都难以回答,因为他是古丝绸之路的专家,对中国的现状还不够了解。这让塔夫罗夫斯基感到尴尬。

【同期】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教授 尤里·塔夫罗夫斯基:

谢谢。

学生:谢谢。

【解说】

替塔夫罗夫斯基解开难题的是他的妻子扎薇娅洛娃。

【同期】

扎薇娅洛娃:老伴,你好。

塔夫罗夫斯基:你好。

扎薇娅洛娃:今天累不累?……

【解说】

扎薇娅洛娃是塔夫罗夫斯基的大学同学,四年前,她给塔夫罗夫斯基提了个建议,到中国去,重走一遍丝绸之路,看看当下的中国。

【同期】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教授 尤里·塔夫罗夫斯基:

甘肃、西安、河西走廊、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现在的丝绸之路不再是从西安开始了。

【解说】

从2015年开始,塔夫罗夫斯基带着妻子先后五次前往中国,开始调研。他们以上海为起点,自东向西行进,沿途拍下数千张照片,写下近十万字的笔记。

回国后,塔夫罗夫斯基成为研究“一带一路”的学者,并开始撰写一本介绍“一带一路”的书籍。

【同期】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教授 尤里·塔夫罗夫斯基:

当然我不是第一位撰写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人员,但他们的成果太陈旧了,所以我的梦想是将古丝绸之路与新丝绸之路相结合,用读者更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代替官方语言,从而让读者留下丰富、立体的印象。

【同期】高铁广播:

尊敬的旅客们,欢迎乘坐本次列车。本次列车从莫斯科开往圣彼得堡。圣彼得堡当地气温零下三度。

【解说】

随着研究的深入,塔夫罗夫斯基成为俄罗斯研究“一带一路”倡议权威的学者之一。他的母校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也在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几天前,学校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回校举办一场讲座。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有近300年的历史,是俄罗斯顶尖的学府之一。塔夫罗夫斯基上一次和妻子同回母校,已经是20年前的事情了。这里,留下了他们最美好的记忆。48年前从东方系毕业后,塔夫罗夫斯基的同学们,有的成为了外交官,有的成为了政治家,也有人和他一样,成为关注“一带一路”的学者和作家。

【同期】罗教授:

我系自成立160多年来培养了许多优秀学生,这些学生为中俄友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天我们欢迎两位优秀毕业生回到母校。

【同期】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教授 尤里·塔夫罗夫斯基:

我当时我没有像你们现在这么好的机会去中国学习,那时也很难有人想到,中国可以实现复兴。

【解说】

在两个小时的讲座里,塔夫罗夫斯基先回顾了在中国的见闻,然后又介绍了在国内写书获取资料的经验。他还把从研究古丝绸之路,转而关注“一带一路”倡议的心路历程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校友们。

【同期】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教授 尤里·塔夫罗夫斯基:

在那一个月内我去了很多地方调研。

【解说】

2017年8月,塔夫罗夫斯基的新书《“一带一路”西行漫记》出版,全书共分15章,它描述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景象: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起点,郑州是神州大地的交通枢纽,阿拉山口是通向欧洲的窗口。

这本书还解读了中国区域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情况,展示了“一带一路”的成果。独特的视角,生动的叙述和细腻的文字,让《“一带一路”西行漫记》广受欢迎。

【同期】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教授 尤里·塔夫罗夫斯基:

我非常希望年轻学生能够对丝绸之路、对中国感兴趣,并将对中国和中华文明的渴望和热爱传递给后代。

【解说】

塔夫罗夫斯基在自己的书里这样描述“一带一路”:

【同期】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教授 尤里·塔夫罗夫斯基:

在这复杂矛盾的时代,团结世界各民族的“一带一路”倡议,有着历史和文明的意义。

编辑:李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