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白工业园:中白两国友好合作的典范

发布时间:2022-12-08 来源:招商局集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中白工业园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市郊,占地总面积91.5平方公里,作为中白两国“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项目,是目前中国参与投资开发的规划面积最大、开发建设规模最大、合作层次最高的海外经贸合作区。

中白工业园一景(招商局供图)

从筚路蓝缕,步入高质量发展

2010年10月,中白双方签署了《关于在白俄罗斯共和国境内建立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区的合作协议》。白俄总统罗斯卢卡申科亲自为这座园区命名为“巨石”工业园,意在将其打造成为中白合作的友好基石、白俄罗斯提升综合国力的发展基石。2013年园区确立整体规划,2014年夏天,园区在各方期待和憧憬下正式奠基。

2014年底,商务部、国资委出面组织白俄罗斯经济部在北京举办中白工业园区项目推介,希望引进中国有实力的央企参与投资,国务院领导提出希望招商局集团发挥园区建设的综合优势,支持中白工业园项目的发展。2015年5月,招商局正式入股中白工业园,为园区实质性建设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园区建设,展现“中国速度”

2015年8月,代表中国改革开放精神的大幅标语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矗立在了园区入口,引起了广泛关注。当年年底,首个入园项目——总投资1.5亿美元的招商局中白商贸物流园准备开工建设,这也是招商局集团在中白工业园单独投资的物流企业项目。

中白工业园内的招商局中白商贸物流园商务中心(招商局供图)

园区克服重重困难,推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取得进展。到2016年底,3.5平方公里起步区完成“七通一平”和市政设施配套建设,写字楼、标准厂房、仓储中心建成完工,园区显露雏形。截至2021年底,园区已建成标准厂房9栋,总面积84753平米,在建厂房面积5500平米。入园企业完成实际投资3.49亿美元,其中招商局商贸物流园项目完成投资1.36亿美元,率先建成71000平米的仓储中心、21000平米的物流交易展示中心、6500平米的商务中心并已全部投入运营。5年来,中国政府通过援外资金4亿人民币在园区先后建成的110千伏电站、乌沙河污水处理改造工程、156套公寓的第一栋园区住宅楼及1.9万平米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已全面投入使用。

筑巢引凤,打开招商引资新局面

园区建设之初,白方通过颁布法律及行政命令建立了园区管委会,中方企业持股68%与白方建立了开发公司,负责园区开发运营管理。招商局2015年5月参股开发公司后,派出专业管理团队和强有力的领导干部在一线开展工作,发挥园区开发管理优势,建立起了一整套包括开发规划、工程建设、投融资管理、招商引资、投资者服务在内的管理体制机制,基本适应了园区开发运营需要。

按照白方定位,中白工业园是一个高科技的产业园,园区管委会为入园企业设定了严格的行业范围,没有科技含量不准入园。但高新技术产业多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在工业园起步阶段,难以形成规模和聚集人气。针对入园企业定位问题,中白双方共同梳理出7大类47个白方急需、最具合作潜力的产业领域。在此基础上,相关单位和部门优化了国际化招商策略,加大国际化精准宣介力度,特别是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平台支持园区宣传推介,扭转了企业普遍缺乏了解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2019年,工业园接待招商引资考察团组497个、3547人次(其中来自中国的团组297个、2117人次),组织和参加联合举办各种项目推介会99场。

2016年底,中白工业园区只有8家入园企业,招商引资面临巨大压力。运营团队积极引导中白两国企业合作入园,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发第三国市场,如潍柴动力集团与白俄罗斯马兹集团在园区内合资生产大马力柴油发动机——只用不到8个月时间,最大年产3万台发动机的现代化生产线就正式投产。中国方面,国资委也加大了对中央企业入园的支持力度,航天科技、中航工业、中国电子科技、中信重工等一批企业顺利入园落户。

2017年,园区人气逐渐旺,仅这一年就有15家企业签订了入园协议。2018年,园区更是一年就接待了考察团387个,除了中国考察团外,白俄罗斯和第三国考察团更是逐渐增多,同年又有19家企业签约入园。

如今,中白工业园已经成为一个涵盖机械设备、电子通信、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金融服务等领域在内的大规模、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新形势下,中白工业园深挖新兴业务机会,务实拓展电商、大数据、原材料贸易等创新业务,因势利导积极探索“以贸促展、以展促销、以销促产”联动发展新思路。截至2022年11月中旬,中白工业园99家入园企业中,现有中资企业49家、白资企业31家及第三国资本企业19家,协议投资总额13.06亿美元。

编辑:于慧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