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21% “四个融合”深度推进

发布时间:2019-06-23 来源:多彩贵州网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大数据已经成为引领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为贵阳市经济增速连续6年保持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提供了有力支撑。”

6月19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大数据融合推动贵州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在贵阳市举行。

发布会上,贵阳市副市长唐兴伦介绍了贵阳市大数据与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四个融合”情况。2018年,贵阳市大数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增长22.4%,以大数据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1%。

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融”出经济发展新动能。以“千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和“万企融合”“万企上云”行动为抓手,推动产业发展智能化、协同化、数字化。通过搭建“一企一策”线上服务系统,利用“大数据+智能制造”应用技术,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指导和解决方案。

2018年,全市累计实施融合项目620个、总投资380.8亿元,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总体融合指数达到45.3,位居全省第一。

强力推进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启动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贵阳)二级节点规划建设工作,完成标识解析基础平台建设并投入运行。目前,该平台注册用户突破17万,汇聚202款工业软件,集中了大数据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260个,支持9种设备接入采集协议,接入工业APP 280余个,接入微服务组件127个。

此外,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积极支持旅游、商贸、流通、金融、出行等服务行业向平台型、智慧型、共享型融合升级,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大数据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融”出农业农村新未来。积极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三农”工作相嫁接,为农村产业革命插上智慧的翅膀。建成“贵阳市果蔬生产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生产数据分析”“产地准出管理”“检测数据自动上传”“标签自动打印”等功能,推动农业生产、管理精细化,成为护航舌尖上安全的利器。目前,该平台覆盖果蔬生产企业、基地115家,可追溯面积14.84万亩。

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形成了“企业+基地+网店”“协会+合作社+网店”等模式,有力破解了“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题。2018年,贵阳市农村电商交易额达到16亿元,直接带动20余万农村贫困农户增收。

建立了“贵阳市大数据精准帮扶平台”,全面整合扶贫、民政、卫计、人社、教育等27个部门数据,形成了大数据动态扶贫全景图,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目前,平台数据库已累计汇聚数据906万条。

大数据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融”出幸福新生活。紧紧围绕民生服务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通过大数据手段,创新民生服务机制、优化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了民生服务普惠化、均等化,便捷化。

构建起“一张网、一朵云、一个号、一扇门、一支笔、一次成”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贵阳模式,使群众和企业通过唯一身份号,只进一次网上办事大厅虚拟门或政务服务中心实体门,只填一套表格,就可一次性完成业务办理,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尽享“互联网+政务服务”带来的便利和快捷。

2018年,贵阳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之前的300多天压减至100个工作日,今年上半年将压减至80个工作日以内;企业通过“一网通办”开办时间由之前的平均22.9天压减至目前的1个工作日以内。

今年一季度,88%的新设立企业通过“一网通办”进行办理。开发了“筑民生”综合服务平台,整合集成了户籍证照、医疗服务等214个政府服务、社会公共服务以及商业便民服务事项,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一站式服务。创新推出了便捷支付、人口健康信息云等15个数字民生应用示范,都得到了市民的充分认可。

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融”出政府效能新提升。利用大数据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推出了“数据铁笼”、社会和云、大数据综合治税、公安块数据指挥中心、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等一批成功的大数据应用场景,有效助力政府实施精准治理。“

数据铁笼”工程建立起“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社会和云”实现了社会治理从条块分治转向整体联动;

“大数据综合治税”实现涉税数据的全方位分析与监控,达到精准治税、依法监督、纳税服务的目的,截至目前共查补税款6.52亿;

“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云平台”对法院确定的失信被执行人依法进行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探索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社会信用体系。截至2018年底,系统实现比对78万次,成功拦截失信人员办理业务2127余次。

唐兴伦表示,下一步贵阳市将继续坚定不移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做好“融合”文章,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编辑:刘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