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熊华文 戴彦德:将我国海外园区打造成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亮丽名片

发布时间:2021-04-23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绿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在全球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疫后经济绿色复苏的大背景下,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正在成为引领全球疫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纽带和支撑作用更加凸显。作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支点和重要载体,我国在沿线国家建设的海外园区是展现大国责任担当的最佳窗口,要持续提升其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将其打造成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亮丽名片,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海外园区是分享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和实践、展现大国责任担当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建设海外园区是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产业合作的重要形式。目前我国在57个国家共建设海外园区201家,主要包括加工制造型、资源开发型、农业开发型、商贸物流型、技术研发型、多元综合型等六大类型。海外园区不仅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和基础平台,也发挥了投资聚集效应和产业辐射作用,显著带动了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截止2019年底,纳入商务部统计范围的海外园区有113家,涉及46个国家,有近5400家企业入驻,累计投资达到419亿美元,年总产值1580亿美元,上缴所在国税费43.6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37.6万个。

我国海外园区所处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正在持续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能源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高消耗和高排放特征。在全球开展“碳中和”竞赛的大背景下,大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着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增强经济实力的双重压力挑战,正在寻求经济可持续增长方式、探索绿色低碳转型路径,避免陷入发展陷阱和高碳路径锁定。然而受自身经济发展水平限制,这些国家开展绿色低碳转型的基础能力和要素条件均显不足,亟需外部力量的引导、带动和支持。

我国海外园区根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是分享生态文明理念和实践、展现绿色低碳领导力、打造绿色低碳共同体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建设绿色低碳海外园区,不仅是园区自身转型升级、提高质量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展示中国引领、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决心和行动,体现责任、担当和领导力的最佳窗口,还是贡献绿色治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外输出绿色产能、产品、技术和服务,拓展经贸合作深度、广度、绿度的重要载体,更是助力沿线国家走绿色低碳工业化道路,带动区域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海外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高于东道国平均水平,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近年来,我国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技术、人才和综合解决方案,尤其是在产业园区方面通过开展生态园区、循环化改造园区、绿色园区、低碳园区等系列示范试点活动,形成了多样化的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成熟模式和成功案例。海外园区在建设运营过程中也吸纳、借鉴了国内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的成功经验,绿色低碳绩效水平普遍高于东道国平均水平,大多已成为所在国家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标杆和典范。

基于收集、整理处在正常运营状态的60家海外园区在资源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基础设施、节能环保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数据,构建指标体系(包括低碳经济、能源利用、资源利用、低碳设施、低碳管理五个方面14项指标)对其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总体上看,2019年60家海外园区能源消费总量约为1200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2700万吨,分别比2013年增加了约60%和45%。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单位产值能耗平均值为1.21吨标准煤/万美元,比各东道国平均水平低约50%-60%。土地利用率相比2013年有较大改善,平均单位建设用地产出达到0.148万美元/平方米,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绿化率平均在30%左右,与中国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的绿化率平均值基本持平,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成率在60%以上,基础设施完善率平均达到60%左右。

具体来看,虽然海外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园区间、不同指标间存在较大差异,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1)海外园区各项绿色低碳指标与全球先进园区相比仍有差距,14个指标中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占比、低碳产业产值比重、节能措施普及率、节水措施、水利用效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低碳管理制度、能源/环境管理体系、宣传推广等11个指标的平均值低于标杆值的50%。

(2)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是园区低碳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目前,其在园区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平均仅为0.4%,对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的贡献率不高。

(3)国家级境外合作区体现了先进性和示范作用,其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优于省级和其他海外园区,综合水平分别比其他两类园区高出7.2%和2.6%。

(4)地域差异和东道国经济发展状况对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有较大影响,位于欧洲和东南亚区域的海外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亚、南亚、西亚和非洲地区的海外园区。

(5)不同类型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其中技术研发型和多元综合型园区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较低,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在六类园区中最高,加工制造型和资源开发型园区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最高。但这两类园区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较为重视,整体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要高于农业开发型、商贸物流型等园区。

三、意愿、能力和条件是影响海外园区绿色低碳水平提升的三大关键障碍

我国海外园区因发展阶段、规模大小、产业门类以及所处地域的差异性,导致各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高低不一、参差不齐。面临的问题也复杂多样,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部分已有一定规模或已盈利的海外园区,急切希望通过绿色低碳发展实践的落地实施,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但囿于规划和管理能力等综合实力,基础支撑不足。二是部分尚未盈利但具备先进理念的园区。有动力争当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先行者,因其经济、技术、管理能力不足制约了低碳发展步伐。三是部分处于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园区。对绿色低碳发展的理解不到位,认为园区推进绿色低碳不仅会增加建设成本,盈利模式也没有保障,还会影响招商竞争力,缺乏内生动力。概括起来,影响海外园区提升绿色低碳水平的主要障碍表现在意愿、能力和条件三方面。

在意愿方面,部分海外园区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不够。园区和企业仍主要关注短期盈利水平,注重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对绿色低碳发展仅满足于“及格线”,把最低标准作为追求目标。政府未出台有关海外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实施细则,统筹负责海外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工作的主管部门尚不明确,对海外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绩效的目标管理、进展评估和考核督促等缺乏有效抓手和实施途径。

在能力方面,多数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规划与实践能力均显不足。园区的管理者和运营者对低碳、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概念认识仍较为模糊,缺乏系统性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体系。园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创新或引进、应用能力不足,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企业获取、识别关键领域绿色低碳技术的难度大,项目落地实施障碍多。园区及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以我国主权借款或者抵押贷款为主,大多数民营企业难以从国际资本市场获得融资,实施绿色低碳项目的资金较为缺乏。园区能源与环境管理、统计体系不健全,相关管理岗位设置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基础管理能力远不能支撑绿色低碳发展的需要。

在条件方面,园区产业结构和能源资源基础是决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部分海外园区产业结构不合理,未能形成良好的产业循环,也没有高附加值、低排放的绿色产业作支撑,导致园区整体绿色低碳水平偏低。同时,能源供应保障不足,约50%以上的海外园区所在区域电力基础设施落后,普遍存在电源设备老化、超负荷运转严重、电力供应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影响设备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也导致能源供应几乎全部依赖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成本高、适应性差、接受度低。

四、将海外园区打造成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亮丽名片的三项建议

充分发挥海外园区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支点和最佳窗口作用,持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将其打造成为亮丽名片,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具体建议如下。

(一)强化规划政策引导

将建设绿色低碳产业园区纳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框架和主要议程,编制海外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规划,明确主管部门,构建管理体系,统筹协调海外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相关工作。借鉴国内生态、循环、绿色园区以及国际先进园区的评价体系,根据海外园区建设的不同特点,构建海外园区绿色低碳评价体系,对相关进展成效进行动态跟踪评估,并适时开展绩效考核评价。

(二)构建技术、标准、资金等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技术对接、引进平台,组织开展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和管理经验“走出去、进园区”等专项活动,鼓励国内专业化机构为海外园区提供问题诊断、方案编制、项目实施、第三方治理等综合性服务。鼓励相关行业协会制定发布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行业标准、规范及指南,推动绿色认证与标识的国际互认,降低标准转化应用成本。扩大现有“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基金、丝路主题债券的重点支持领域,将海外园区的资源循环利用、可再生能源、先进制造纳入重点关注领域。发挥双边与多边开发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引导作用,加大对海外园区及入园企业绿色低碳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

(三)组织实施海外园区绿色低碳示范试点

借鉴国内绿色低碳产业园区和国际生态园区发展经验,支持在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分类开展海外园区绿色低碳示范试点,充分发挥先进园区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组织系列交流、宣传和培训活动,加强我国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经验、模式、案例的对外输出和传播分享,积极宣传海外园区对东道国绿色低碳转型的贡献与影响,为海外园区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编辑:张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