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纪录片《大数据时代》聚焦贵阳朗玛公司大数据医疗应用

发布时间:2019-07-04 来源:贵阳广播电视台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由央视拍摄制作的纪录片《大数据时代》,作为七一建党节献礼片,7月1日8:05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首播,聚焦了贵阳朗玛公司在大数据医疗方面的应用。

在中国,最好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北上广地区,这里拥有全国最权威的医生、最好的资料设备和先进的医疗理念,这也造成了医患资源不匹配,成为百姓看病难的痛点之一。

北大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周利群指出,其实国际也是一样,它肯定是在这种大型一线城市是最发达的。

李晓鹏,一名医疗大数据的研究员。面对这样的状况,他希望利用大数据技术辅助基层医院的医生,实现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最为核心的,就是让专家医师的技术可复制,而数据在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很多患者的心目中,看病要找老大夫,因为他们更有经验,实际上,老大夫的经验积累就是一个病例、数据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李晓鹏要做的就是让机器学习有经验医生的诊断经验。读懂病人的基本信息和检查结果,对于机器来说,没有难度。然而,由于人体结构复杂,还有许多数据是机器无法直接读懂的。

朗玛信息移动医疗技术总监李晓鹏说,对国际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因为医疗数据很复杂,它里面包含了结构化数据。比如说一些检查单、检验单,还有一些非结构化数据,比如说医生的诊断报告,还有影像报告、影像图片,这些都属于非结构化数据。

读懂抽象的医学影像,是每个医生长期学习和实践磨炼出的技能,这些经验都是医生的个人专属技能。对于机器来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北大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周利群认为,“我觉得这个东西它毕竟得需要,比说这个片子是什么,诊断的是什么,分级、分期等等,还是说有病例大夫先得给它诊断出来。”

李晓鹏很快把目光转移到了医生的诊断报告上面,这里面是有经验的医生对这些片子做出的正确判断,机器看懂图像很难,但是可以读懂文字和数字,这让李晓鹏找到了突破口,他可以让机器先读懂这些诊断报告。

李晓鹏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让机器学习的平台学习了很多医学的文献和标准,来分析医生的诊断报告让我们可以从中提出,比如说诱因、发病时间,根据这些特征,然后我们给这些数据打上不同的标签。”

给数据打标签,就是要把医生诊断报告中诊断的词语和病人的影片相关联,当机器看到病人片子的时候就会反映出这些的数字标记的关键词语,从而实现机器读懂病人的影像资料。

周利群说:“这就像围棋的阿尔法狗是一样的道理,它是把什么图谱这些存进去,这样它实际通过大量的图片、计算机的方式去识别给出诊断。”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一个可以真实反映现实的数据空间正在形成。总有一天,人们将不用舟车劳顿、寻访名医,不用日夜排队抢号,也不会错过看病的最佳时机。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人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正在打破以往的边界,守护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空间。

编辑:王沥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