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为“一带一路”建设承保超6400亿美元

发布时间:2018-09-30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截至2018年8月底,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支持我国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和投资累计6432.3亿美元,业务覆盖所有沿线国家,承保项目1900多个,涉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际产能合作、国际经贸合作园区等重点领域,支付赔款达23.2亿美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签署相关合作协议50份,其中17份纳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为“一带一路”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服务设施联通,奏响互利共赢新乐章

五年来,中国信保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承保覆盖能源开发、轨道交通、机场港口、信息通信等多个领域,支持了肯尼亚蒙内铁路、中亚天然气管线、阿根廷基塞水电站、乌克兰“空中快车”轨道交通、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等一批金额大、影响广的标志性项目,推动中国技术、中国装备造福“一带一路”国家和人民。

2017年5月31日,由中国企业承建运营的蒙内铁路建成通车。同年12月16日,在肯尼亚内罗毕,人们载歌载舞庆祝内罗毕集装箱内陆港正式移交并启动运营。今天,由中企承建的内马铁路工程也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中。事实上,这些跳动着“中国脉搏”的交通干线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强大支持。中国信保利用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为包括蒙内铁路、内马铁路和内罗毕集装箱内陆港在内的整个东非铁路网提供了全过程风险保障,承保金额近55.5亿美元,帮助项目获得48.7亿美元融资。

翻开世界地图,多个“中国信用”支持的“中国建造”项目正稳步推进,高效畅通的国际大通道正加快建设。中国信保承保金额高达9.48亿美元的以色列阿什杜德新港,被誉为“一带一路”上连接欧亚的桥梁;由中国信保提供风险保障和融资支持的斯里兰卡科伦坡班达拉奈克国际机场,具备起降空中巨无霸A380客机和适宜各种天气条件下航班起降的能力,已经成为“空中丝绸之路”的新亮点。

不仅在交通领域,中国信保还利用自身政策性资源和专业的服务能力,不断拓宽企业在能源领域的设施联通渠道。7月24日,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向中国供应的首船液化天然气(LNG),通过北极东北航道运抵江苏。这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在俄罗斯实施的首个特大型能源合作项目,也是目前全球在北极地区开展的最大型液化天然气工程。中国信保天津、山东、广东等地分支机构为我国多家企业向该项目出口的LNG模块、破冰船提供了出口信用保险和担保服务,为我国清洁能源供应、可持续发展掀开了新篇章,为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增添了助力。

保障贸易畅通,让“中国智造”走俏世界

中国信保积极引导企业利用国家信用资源,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导向作用,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实现了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全面开花。中国信保对我国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实施积极承保措施,承保金额超过4700亿美元。在中国信保的支持下,中国石油、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华为、中兴、海尔等一大批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不断扩大和提速,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水平显著提升。

海外工程承包、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是中国信保的重点支持领域。不久前,由中国信保提供出口买方信贷保险支持的出口比利时FLNG项目,荣获国际权威海事杂志《MARINE MONEY》评选的“2017年度全球最佳结构化融资项目奖”。FLNG是由我国企业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首座浮式天然气液化和储存装置,保险金额高达2.7亿美元,但设备出口却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承租人破产重组,企业一度面临船东无资金接船的局面。为支持我国高新设备出口,中国信保积极介入,对船舶的未来经济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支持融资银行独立评估并制定方案,为船舶的顺利交付提供了有利条件。去年7月,这艘海上“巨无霸”成功起航。

为了保障贸易畅通,中国信保也勇于承担保险责任。受油价下跌及当地自然灾害影响,我国某地球物理勘探企业的一个南美洲客户出现资金困难,导致业主无法及时支付购买勘探服务的款项。中国信保接到企业报损后,立即通过海外理赔追偿渠道开展止损减损工作,并快速启动了理赔程序。在中国信保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业主累计偿还了530万美元。与此同时,中国信保主动担当,针对本案审理了6000余份单证,于2017年底就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向企业支付了高达4435万美元的赔款,有效满足了企业“防风险、减损失”的需求。

支持资金融通,信企搭台唱好戏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中国信保积极发挥全球化网络、多元化平台以及专业化服务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搭建融资桥梁,提供保单融资在内的全链条保险产品及服务。2013年至2018年8月,中国信保带动全球超过210家银行为企业融资超过2700亿美元。

近年来,经贸合作区的模式作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享发展经验的重要名片,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然而,投资回收周期长、前期投资回报率不高等特点,使得经贸合作区投资企业面临融资困难。中国信保以国家信用为依托,通过提供风险保障,运用市场化手段撬动大量的商业资金,支持泰中罗勇工业园、越南龙江工业园、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一大批境外合作园区及入园项目顺利实施,不断打造“一带一路”上的“工业唐人街”。

泰国湾之滨,蓬勃发展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引人瞩目。作为柬埔寨规模最大,也是首个签订双边政府协定,建立双边协调机制的国家级经贸合作区,西港特区已成功引入100多家企业,为当地提供了2.1万个就业岗位。毗邻明斯克机场的中白工业园是白俄罗斯目前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这座被誉为“丝路明珠”的工业园已经吸引了超过9亿美元的投资。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墨西哥第一个大规模的中国境外工业园——北美华富山工业园将于本月建成。园区可容纳100家制造型企业,并为中资企业提供购地建厂、代建厂房、厂房租赁、先租后买等多种入园形式,为企业布局北美提供新跳板。

搭好了舞台,当然要有“好角儿”。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阵和前方哨,已进驻境外经贸合作区里的企业,正享受着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带来的的便利。2017年12月28日,马中关丹产业园首个入园项目——年产350万吨联合钢铁厂第一条生产线的棒材及高速线材试产成功,标志着这座马来西亚最大的钢铁厂正式步入产出阶段。中国信保以海外投资保险为该项目提供了高达14亿美元的风险保障。凭借这张保单,企业顺利从银行获得了近10亿美元的融资。联合钢铁项目全面投产后,不仅为马来西亚带来了全球领先的装备技术、节能环保工艺,也将为关丹港贡献1230万吨的吞吐量,实现港口、产业和园区的良性发展。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五年来,“一带一路”的成果越做越多、人气越聚越旺、道路越走越宽。中国信保充分发挥政策性和金融性的双重特性,在保障“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共建国家互利共赢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国信保未来将立足政策性职能定位,将政策性资源更多投入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上,为我国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编辑:王沥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