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记者眼中的青岛参建企业:难怪能在世界享有如此高知名度

发布时间:2023-11-01 来源:风口财经 作者:管亚楠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古老的丝绸之路,跨越沙漠海洋,绵亘万里河山。从历史深处走来,如今的“一带一路”对于共建国家和地区人民来说,是水和电,是路和桥,是医院和学校,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更是值得期待的明天。

近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人民日报社联合组织的2023“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欧亚主流媒体考察团走进青岛,感受青岛经济发展的脉动,共绘美美与共、互利共赢的时代画卷。

链接内陆与海洋,共创智慧“繁荣港”

港口是一带一路上的关键枢纽,可以说没有港口就没有海上丝绸之路。截至今年10月,山东港口青岛港共开辟“一带一路”集装箱航线80余条,仅2023年1-10月就开辟“一带一路”航线11条,实现了欧美航线周周班、日韩航线日日班的航线密度,是中国北方港口航线最多、密度最大的港口。

/thumb_650

在青岛港前湾码头,高度轨道吊在集装箱堆场往来穿梭,自动导引车在码头上快速行进,在智能管控系统A-TOS指挥下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几乎在全天候不停运作。回望风雨十年路,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操作部主管田绪业细数着共建“一带一路”来港口日新月异的变化:船越来越大、货越来越多、设备越来越先进、进出口的货源结构越来越合理。“从原先出口是以农副产品为主到今天出口的是动车、新能源汽车、机电产品、精密设备等,进出口的结构的变化体现出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蝶变。”

为了满足货量增长的需求,青岛港建成了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首个“氢+5G”智慧绿色码头,可停靠24000TEU集装箱船,设计年吞吐能力520万TEU。与此同时,青岛港积极对接船舶公司,利用新增航线,搭建中转通道,中转箱保持两位数增长,全面拓展以青岛港为枢纽的国际中转网络布局。

2023年青岛港与哈萨克斯坦阿克套港签署友好港协议,海外友好港口数量达到29家,目标打造以青岛港为起点的低成本、高效便捷的海上丝绸之路。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世界最大内陆国哈萨克斯坦有了直通太平洋的“出海口”,成为连接亚洲和欧洲的重要交通枢纽。

“青岛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流枢纽,在这里我亲眼见到了中国在科技工程领域的领先,我要好好记录下来,回去讲给我们的读者听,更好的学习中国先进的经验。”哈萨克斯坦KazTAG通讯社丝路新闻网主编克马尔•马山罗表示。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认真询问了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的运输状况,期待通过媒体的力量促进能源贸易往来。

以“绿”为底色,共促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是“一带一路”发展的关键词,这意味着“一带一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把“绿色”作为底色,把“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thumb_650

“来到海信让我深受震撼,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海信非常重视节能环保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海信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在乌兹别克斯坦乃至世界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产品在乌兹别克斯坦有很大的需求量。”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言论报》国际问题评论员阿卜杜瓦利·赛卜纳扎罗夫向记者表示。

事实上,在绿色化发展方面,海信一直在积极推动全球环保事业的发展。海信激光电视相比传统电视节能50%以上,可回收比例高达92%。冰箱产品再生材料使用占比超过30%,可回收利用率超过80%,结合低能耗设计,实现产品碳排放降低33%以上。

作为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企业之一,海信是共建“一带一路”故事的亲历者,也是“绿色故事”的讲述者和传播者。在海信南非综合产业园,从原材料选型到生产加工,在各个阶段均严格遵守节能环保的原则,减少工业生产对南非当地环境的影响,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高技术的节能环保产品,并连续多年赞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绿色环保奖项。海信南非产业园推出的智能化解决方案,采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用太阳能大幅替代传统火电能源,平均每年节约电费400万兰特,能够极大减少碳排放。

共沐阳光,打通健康“最后一公里”

/thumb_650

在海尔科创生态园生态体验中心,海尔生物医疗全球卫生事业部副总经理韩阳向来访的外媒记者讲述着初到非洲埃塞俄比亚调研的情景。当地卫生站条件简陋,居民接种疫苗需要徒步半天甚至一天到区域卫生中心。他们面临最严峻的问题就是当地电力状况不稳定,有时甚至会连续几天断电,疫苗难以低温、安全的存储。

海尔“对症下药”自研太阳能直驱储冷的疫苗冰箱来储存疫苗,通过屋顶太阳能板供电,不需要外接电网,就能即插即用。即使在43℃环境温度下断电,箱内温度可保持在8℃以下的时间长达120小时,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72小时的规定。目前,累计为当地提供7000+台太阳能疫苗冰箱,占当地市场 40%以上。如今,太阳能疫苗冰箱已服务包含“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78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服务全球4500万适龄儿童,助力非洲等低收入国家免疫接种从2015年的30%升至67%。

如今,海尔生物医疗已形成了从基础免疫、疫苗储存,到血液、实验室安全等涉及全球公共卫生多场景的解决方案。今年年初,还交付了非盟首个P3等级的实验室,助力中国首个对外援助的疾控中心项目顺利开展,以全场景生态能力推动非洲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提升。

/thumb_650

作为最早一批以自主品牌出海的中国企业,海尔始终坚持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制造和本土化营销的“三位一体”布局,以本土化推进全球化,目前在全球拥有10大研发中心,71个研究院,35个工业园、138个制造中心和23万个营销网络。海尔根据市场变化,协同全球研发、设计、采购、制造等资源,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

今年5月,海尔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设立海尔中亚有限公司,致力于为中亚用户提供家电产品个性化定制解决方案。根据德国GFK数据公司统计,2023年上半年,海尔高端多门冰箱在哈萨克斯坦市场实现份额TOP2,海尔洗衣机实现增速行业TOP1、销额份额TOP3。

“海尔的太阳能疫苗冰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从保存疫苗到血液,再到提供多场景的整体解决方案,看到了海尔强大的全产业链创新能力,也非常希望海尔更多的智能家电布局到吉尔吉斯斯坦,期待未来能与中国进行更深入的合作。”来自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晚报》的副总编妮娜·尼奇博洛娃表示。(管亚楠)

(原标题:“老外”记者眼中的青岛参建企业:难怪能在世界享有如此高知名度)


编辑:唐云